茶馬古道上民族的飲品,一苦、二甜、三回味

大理白族人熱情好客,三道茶是他們待客的一種隆重禮節。三道茶的特色,

一苦、二甜、三回味、其製作方法續,先將綠茶放入砂罐,用火陪考,待茶葉烤黃以後衝入少許的沸水,等泡沫消失以後,用火位上片刻倒入茶中後飲用,味道苦澀。這第一道茶叫做頭道苦茶。然後在砂罐裡再注入沸水,加上白糖、核桃仁、芝麻面等煮後飲用,稱為二道甜茶。第三道茶,要在茶水中放入蜂蜜、桂皮、花椒、等甜、苦、辣各味俱全。

藏民們常年以奶、肉、糌粑為主食,其實肉之腥非茶不解,青稞之熱非茶不解,酥油茶對於藏民如同吃飯一樣重要。酥油茶是在茶湯中加入酥油等佐料,經過特殊的方法加工而成的一種茶飲料。酥油茶中的酥油是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經攪拌冷卻以後,結成在表面上的一層脂肪。將製成磚塊形狀的邊茶用水熬成茶汁,再將茶汁里加入酥油和食鹽,倒入特製的茶桶裡上下抽拉,讓茶油、食鹽衝刺的融合,最後倒進鍋裡,加用香味濃郁的酥油茶便製成。

敬酥油茶是藏民款待賓客的重要禮儀,和酥油茶有一定的規矩,一般是邊喝邊添,不能一口喝乾。信教的藏民每年會向寺院進場,另外富庶的寺院也會在宗教節日向群眾失察,他們認為這是積德行善的一種。所以在西藏一些規模較大的寺院裡,大多具備一口特大的茶鍋,用來製作酥油場,遇上節日,向信徒施捨,算是佛門的一種恩德。

甜茶是近年來在西藏、拉薩一帶流行的茶飲料,由紅茶加奶和糖熬製而成。甜茶本是西方飲料,傳入西藏不過一兩百年的時間,最早在上層貴族中引用,目前甜茶已經在民眾中盛行。 拉薩城內有專門的甜茶館接待賓客。

納西族的鹽巴茶是主要飲茶方式,早茶一盅一天威風,午茶一盅,勞動輕鬆,晚茶一盅,提神去痛,

一日三盅雷打不動。這句諺語生動的描繪了鹽巴茶和納西族民眾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鹽巴茶的製作方法是先將特製的小瓦罐放在火塘上烤、燙,抓上一把青毛茶或掰一塊茶餅放入罐內烤箱,再將火塘旁的茶壺裡的開水衝入拔罐,罐內的茶水汽沸騰起來,衝出了泡沫。有的地方將第一道茶汁倒掉,因為不太乾淨。

​第2次再向瓦罐中衝入開水至滿,在沸騰停止以後,姜一塊鹽放在罐內的茶水中,再用筷子攪拌三五圈,將茶汁倒入茶中,一般只到製茶中的一半,再加入開水衝蛋就可以飲用了。

邊飲邊為烤,一直到瓦罐中的茶味消失為止。這種茶的湯色橙黃,具有強烈的茶味,又含有一定的鹽分。喝了以後對於解除疲勞十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