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帶你種,農村這種不及眼的野菜“馬齒莧”,好吃又營養

馬齒莧是馬齒莧科馬齒屬,又叫馬齒菜、馬齒草、馬莧、馬莧菜、馬勺菜、豬母菜、酸味菜、長命菜、長壽菜、瓜子萊等。1年生肉質草本植物(在熱帶為多年生),是我國常見的野菜品種之一。馬齒莧原產於溫帶及熱帶地區,因具有較強的生態適應性而逐漸傳播於世界各地,除高寒地區外,世界各地都有分部。在我國各地被廣泛食用。


第一、馬齒莧的品種類型

野生馬齒莧常見的品種有寬葉莧、窄葉莧和觀賞莧3種,其中寬葉莧莖粗、葉片大而肥厚,輕耐旱,不耐寒,產量高,最適合人工栽培。窄葉莧既耐寒又抗旱,但植株矮小;觀賞莧的花瘦小但顏色鮮豔,只用於觀賞。

目前,生產上使用的有兩個變種,一種是野生馬齒莧,植株矮小,匍匐生長,適應性、抗病性和生長勢強,但是葉片較小,產量低,味酸,品質較差;另一種是採用馬齒莧,植株高大,莖直立或半直立,生長勢強,葉片肥大,產量高,酸味極小,品質好,但是耐低溫能力不如野生馬齒莧。

據觀察近年來,荷蘭己育成蔬菜專用的馬齒莧優良品種,有臺灣農友種苗公司引進,是一種栽培甚為普遍的莖葉菜,夏季生長速度快,產量高,風味獨特

,營養豐富。 可全株採收,焯水後曬乾,冬季做包子、餃子餡調,美味可口,食之不厭。


第二、馬齒莧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馬齒莧喜溫和氣候,稍耐低溫,但怕霜凍,即使是輕霜也能使植株死亡。特別是在苗期,溫度低於10℃極易發生立枯病和猝倒病。10℃以下即可發芽,最適發芽溫度為25~28℃,生長髮育適溫20~30℃,氣溫低於10℃時植株生長緩慢,高於35℃植株呼吸作用加強,不利於同化產物的積累,對生長髮育不利。

(2)、光照:馬齒莧屬短日照植物,喜光,但也能耐陰。在長日照條件下生殖生長推遲,有利於營養生長。因此,更適宜在中、高緯度地區栽培。

(3)、土壤和水分:馬齒莧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各種土壤中均可生長,耐瘠薄,耐旱又耐澇。但為了獲得高產,以富含有機質的沙性土壤最為適宜。由於馬齒莧全株肉質化,因此很耐乾旱,但長期乾旱會影響品質。


第三、馬齒莧的栽培季節

野生馬齒莧在自然條件下春季出苗晚,採摘期遲,又受霜期的限制,產量和質量都難以滿足消費者的要求。因此,必須採取人工馴化栽培。春季晚露期結束後(3月底4月初)至立秋(8月初)前,在露地分期分批播種。播種後40~50天開始採收,一直可採收至結霜前。但為了提早上市,也可以提前在保護地中播種育苗,晚霜期過後定植到露地,採收期可提早1個多月。


第四、馬齒莧栽培技術

(1)、播種適期:馬齒莧栽植方式可用直播和育苗移栽方式。大棚栽培春季早熟栽培適宜播種期為1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秋延遲栽培適宜播期為7~9月份。

(2)、苗床準備:馬齒莧要求土壤是排灌良好、土層深厚、富含土壤腐殖質、pH值為6左右的沙壤土或壤土。播種前先翻地整地,每畝施入優質腐熟有機肥2000~3000千克作基肥。土肥混勻後耙平,按連溝1.2~1.5米寬做深溝高畦,當地表溫度穩定在10℃以上即可播種。但也可春季為提高溫度,提早播種,大棚內用電熱溫床育苗,並在畦面上加扣薄膜小拱棚;夏、秋季則應適當採取降溫防雨措施,以利幼苗健壯生長。

(3)、用種量:育苗移栽的,每畝播種量為150~200克;直播的,撒播每畝用種量600克左右,條播每畝用種量在500克左右。

(4)、種子播種:馬齒莧種子表面有蠟質,而且結構緻密,吸水速度較慢,加上發芽需要較高的溫度,如果春季用幹種子播種,則出苗晚,採收期推遲。

播種前使用30℃溫水浸種9~12小時,置於30~35℃條件下催芽。胚根露出種皮後,加入3~4倍幹沙,與種子混勻後播種。育苗床要求精耕細耙,平整碎細,澆透底水後播種,可條播、撒播,播種後須覆蓋一層細土並立即澆水,厚度0.5~1釐米,以蓋住種子為宜,出苗前要保持田間溫溼度,但不易灌水或澆水過多,否則會造成土壤板結,影響種子發芽出土。

(5)、苗期管理:馬齒莧種子播後一般需10天才能出苗,出苗前要保持苗床面溼潤,白天小拱棚溫度在20~25℃,出苗後撤掉在畦面上的稻草或地膜。播種初期為提高地溫,小拱棚白天撤掉,晚上覆蓋,當苗高達1釐米時開始間苗;苗高達2釐米時開始定苗,或進行分苗,分苗株距5釐米。當苗高達3釐米時煉苗,打開塑料薄膜,撤掉塑料小拱棚,溼度管理上澆水要酌減,逐漸降低苗床溼度。苗高3.5~4.5釐米時,煉苗達7天以上開始移栽。


第五、馬齒莧定植與管理

(1)、定植:移栽前半天須把苗床澆透水,起苗時儘可能根部要多帶土。按行距20釐米、株距10~15釐米、每穴2~3株苗的密度定植。栽後澆足水,保持土壤溼潤,提高苗成活率。

(2)、溫、溼度管理:播種或移栽後溫度可適當提高,白天保持25~30℃,夜間保持8℃以上,出苗或緩苗適當降低溫度,白天保持在20~30℃,夜間保持在5℃以上。冬季大棚生產要採取多層覆蓋保溫措施。

(3)、肥水管理:在生長旺季以前,可適當追施腐熟、稀薄的人糞尿等有機肥,促進其旺盛生長。注意不要追施尿素,以免植株老化,追肥以氮肥為主,播種出苗後進行第一次追肥,用稀尿糞水或每50升水加硫酸銨100克。以後每10天施肥1次,在封行前重施1次有機肥。

(4)、間苗補苗:田間直播的在苗高3釐米左右時開始間苗,苗高達5釐米時按株距10釐米左右定苗,每穴留苗2株。補苗力求不傷根,不能過遲,宜選在陰雨天氣補苗。

(5)、中耕除草:田間直播的在播種期後待幼苗高1~3釐米時即可進行第一次除草,除草後應培土、淋灌,以促進根系發育和幼苗生長。

(6)、病蟲害防治:馬齒莧在生長期間,幾乎沒有蟲害,病害也很少發生。生長期主要病害有白鏽病、白粉病、菌核病、病毒病、葉斑病及苗期的立枯病和猝倒病。在防治時,多己化學防治為輔,化學防治時要選用低毒低殘留的農藥;苗期可經常噴灑碳酸氫鈉溶液,鹹性的碳酸氫鈉溶液不僅能防病,還可促進幼苗生長,提高產量和品質。

在蟲害方面,主要是防治蝸牛,因蝸牛喜陰溼環境,乾旱時白天潛伏、夜間活動,爬過的地方留下粘液的痕跡。可撒生石灰防除,一般每畝用生石灰5~10千克,灑在植株附近,或夜間噴施氨水70~100倍液進行毒殺。

在農村這種野多見,而且好吃,非常受歡迎,你們那裡有嗎?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