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碧桂園為何出手英國私立學校?來聽英國老校長怎麼說

中國最大的國際和雙語學校運營商之一Bright Scholar International (博實樂)去年10月買下了著名英國私校——伯恩茅斯學校,聲稱“這是他們在中國以外打造全球頂級學校網絡的第一步”。

根據《泰晤士報》、《每日郵報》等媒體的報道,英國私校被中資收購的風潮從2015年就開始了。那麼,究竟是什麼讓國內的大型集團遠渡重洋,而英國人又怎麼看呢?


萬達、碧桂園爭相出手

您可能不知道,上文中提到的博實樂,其實是碧桂園旗下的教育集團!

另一個超級買家,是被萬達注資的倫敦牛津集團。它於2017年9月收購了當時已有139年曆史的Ipswich女校。收購之後,該校擴大招生,於去年首次開始招收男生。

如果您擔心學校易主之後只會盲目擴張,導致教學質量下降,也不無道理。不過在很多時候,中國資本的注入也是能讓老牌私校起死回生的救命稻草:

擁有400年曆史的St Bees學校,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陷入危機,並於2015年關閉。被總部在香港的合一教育集團收購以後,這所學校又於2018年恢復招生。

目前,擁有數個英國學校的中資教育集團還有很多。


英國私校魅力何在?


互惠共贏的關係

對於教育集團來說,英國私校是一個快速成長的市場。根據英國獨立學校協會(ISC)的數據,海外學生已經佔據英國私校學生的1/5。同時,中國大陸已經成為最大的海外生源,並引領著這一趨勢——2018年,中國私校生的數量較上一年增加了10%,達到了9000人!

擁有華人資本的英國私校,在招生方面也傾向提高中國學生的數量。

另一方面,英國的校方也樂見這些投資。英國獨立學校委員會(ISC)主席,同時也是著名的哈羅公學的前校長Barnaby Lenon表示,如果沒有中國資本的援助,很多規模較小的私校都不得不關閉。

對於中國學生的增加,他也表示樂見。通常,來英國私校的中國學生都很優質,而國際生也是讓本地學生感受“國際化”必不可少的部分。

也許不少英國人會因為學校被賣給中國人而感到羞恥,但是Barnaby評論道:“人們可能沒有意識到中國比我們富裕很多。現在他們的手中握有資本,而我們沒有。對方認為英國學校具有投資價值,是我們應該感到高興的事。”

可見,來自中國的投資讓學校、投資者,和中國家庭都有獲益。


頂級大學的入場券

《經濟學人》總結得好:英國私校的“秘密”很簡單:“提供一流的學術教育,一張通往最好大學的門票,尤其是在這個學術成就能夠獲得切實回報的年代。”

英國寄宿學校協會全國主管Hilary Moriarty表示:“英國私校被視作通往頂級大學的入門券,這不僅僅體現在國內,還包括在美國等國家。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海外學生都是在16歲的時候進入我們的學校。”

根據《衛報》的報道,在英國,法律、醫學以及傳媒等領域的平均70%的從業人士,都有私校教育的背景。“英國最有影響力的500人”當中,有49%都是私校畢業生。


想要送孩子去私校學習,應該在什麼地方投資房產呢?大概有這兩個原則吧:

因為私校沒有入學範圍的概念,所以不需要買在旁邊,只要買在大概的區域就好(畢竟小學上學放學每天要接送,太遠不方便)。中高產住的區域,私校才會多。 畢竟這些區域裡能送得起孩子去私校的家庭多。


【更多英國資訊,公眾號“英國房產那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