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日本現實主義電影大師「是枝裕和」電影合集

是枝裕和被稱作是日本現在最接近大師的導演,或者說,他已經可以被稱作是大師。

是枝裕和的作品題材多具社會關懷,充滿人文主義色彩,觸動無數人心靈,給以無數人慰藉。

而今年戛納的金棕櫚,不過是在是枝裕和頭頂上加了一柱光環。下面為大家推薦幾部他的作品,文末附資源。

《幻之光》



上映時間:1995

豆瓣評分:8.2

《幻之光》改編自宮本輝所著同名短篇小說,講述了一個女人要弄清楚丈夫自殺的原因方可度過心理劫難的故事。

影片中的視覺語言所散發出的獨具一格的藝術氣質,令人心有慼慼且印象深刻。它冷靜客觀的同時,又不失細膩剋制,將由美子歷經喪親之後的那種悲痛、壓抑、脆弱、孤獨的內心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

《下一站,天國》



上映時間:1998

豆瓣評分:8.1

《下一站,天國》講述了一個地處雪地的陰間亡靈報到處,每星期都有一批新死者入院登記,思索一生最為珍貴的回憶,再拍成 “送終片”伴死者前往天堂的故事。

當記憶在各自心中甦醒的那 一刻,他們將帶著這份唯一的回憶去往天國。有些人娓娓道來,有些人沉默不語,有些人侃侃而談……那些平凡而溫馨的故事流淌在冬日溫暖的午後,生命的靈光悄無聲息地照亮每個人的靈魂。

《無人知曉》



上映時間:2004

豆瓣評分:9.0

《無人知曉》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東京一個單親家庭,四個兄弟姊妹被母親拋棄後,獨自生活的故事。

電影以最為從容平凡的方式呈現了一個真實的悲劇,沒有煽情的吶喊更沒有嬌柔的作態;導演對劇中角色細微心理變化精準的把握,令人如此真實的見證著人性的醜陋與冷漠。

《步履不停》



上映時間:2008

豆瓣評分:8.8

《步履不停》講述了橫山家的次子良多回到久別的老家,一家人因大哥純平的忌日團聚在一起的故事。

在看似簡單平凡的生活裡,讓人細細品味屬於每個家庭共有的故事,關於誤會與諒解,親情與寬恕,還有珍惜——人生就是不斷的失去,時間終將帶我們找到諒解的出口。

《奇蹟》



上映時間:2011

豆瓣評分:8.7

《奇蹟》講述了一對因父母離婚而分居的兄弟相信著在首列列車交錯的瞬間會有奇蹟發生,用一連串的計劃幫助家人重新團聚的故事。

《奇蹟》是一部歡樂輕快的兒童片。其明亮程度,在是枝作品中也是絕無僅有的。他完成得相當出色,沒有用固定長鏡頭,對著窗外風光猛拍一通,而是根據市場調查做出了一部符合普通觀眾需求的故事片。

《如父如子》



上映時間:2013

豆瓣評分:8.4

《如父如子》是一部親子題材電影,講述了一個日本安逸的中產家庭突然得知他們6歲孩子出生時在醫院被抱錯而陷入家庭倫理困境的故事。電影榮獲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

舒緩的節奏既給出觀眾思考的空間,又將導演的態度潛移默化代入。影片始終散發著甜美的氣味,就算憂傷也是淡淡的,讓觀眾面帶微笑的流淚,再加上很萌的小演員,整部電影充斥著暖暖愛意。

《海街日記》



上映時間:2015

豆瓣評分:8.6

《海街日記》改編自吉田秋生創作的同名漫畫,講述了三姐妹在父親去世後接納同父異母的妹妹共同生活的故事。

電影一些時候純粹由美妙而無足輕重的瞬間組成,幾乎所有的衝突都存在於其過去式中,造就了一部情節鬆散、心態寬廣、純樸清新且有些平淡的作品。

《比海更深》



上映時間:2016

豆瓣評分:8.7

導演將鏡頭對準了複雜的家庭生活,用充滿了同情、不帶觀點的眼光,探索一個家庭幾代人之間的關係;片中故事和人物細膩動人,有不少詼諧幽默,也不乏傷感,兩者交相輝映。

本文原創,首發於公眾號“老胡影單”(微信號:laohumovie),關注公眾號,回覆關鍵詞,即可獲得影片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