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健:文藝界什麼時候成了娛樂圈?太痛心了


最近我看了李雪健老師的一個採訪,在看採訪的時候,眼淚總是不自覺的溼潤,我很奇怪,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我想了想或許是因為李雪健老師在他這個年紀他對演藝事業他對於演員這個身份的那份熱愛,那份執著很讓人感動。


在整個採訪當中,李雪健老師給人的感覺都是平穩低調、不緊不慢,也非常尊重主持人、尊重她問的每一個問題。

節目的一開始是他給節目組寫了一幅字,叫日日是好日子。我想他想向大家傳達的意思就是珍惜每一天、過好每一天。他平時在家閒暇的時候也會寫寫字、看看書、看看電視和普通的老百姓一樣,他的生活非常的接地氣。


李雪健老師塑造了很多的經典形象,比如《焦裕祿》裡的焦裕祿、《水滸傳》裡的宋江、《少帥》裡的張學良、《搭錯車》裡的爸爸、還有《嘿,老頭》裡的爸爸等等,他塑造的每一個角色都是那麼的鮮活,那麼真實,之前黃渤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也說,李雪健老師他是自己和角色融在一起的,那是一個表演的境界,很少有人能夠做到李雪健老師那樣,他算是影視界、文藝界的一個標杆。



在採訪的時候,當時主持人問他,您怎麼看待名和利?

李雪健老師說他更看重的是名,他說演員是心靈工程師,你表演的每一個角色是要有心靈工程師的作用的,是能夠治癒人心的。對於錢他覺得錢是個好東西,但是需要正確的引導,客觀的看待錢。他還笑稱,作為一個男人能夠為家掙錢,是好事,他是有一定的責任感的。


他很感恩現在還可以有戲拍,因為在2000年的時候他被查出有鼻咽癌,經過治療,還有一些人的幫助他能重新拍戲了,用他的話說就是能吃上盒飯了,能吃上盒飯他就很開心,他真的是非常熱愛表演,經過生死之後,他對待演戲更認真了,因為每演一個角色就少一個角色了。


他經常說老前輩給他們傳授的經驗就是

認真做事、低調做人。從他身上可以看到就是老一輩藝術家他們對於藝術的追求還有演藝事業的那一份尊重,讓人動容、很讓人感動。這個東西我覺得是很多年輕演員身上所缺乏的。


主持人還問他怎麼看待商業片?

李雪健老師很少出演商業片,唯一的一部商業片是《道士下山》,他說其實是因為導演是第五代導演,他和其中的很多導演包括陳凱歌、張藝謀、田壯壯、李少紅等都合作過,他很珍惜和他們的感情,所以接了這部商業片。


說到商業片,他很奇怪一個現象就是現在老有人把文藝界稱作娛樂圈,在這個圈裡大家更多關注的是,現在誰出軌了,誰撞車了等等,都是一些負面的消息,就像老話說的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壞事傳的會非常的快,大家的關注點都在這些上面了,反而沒有真正的關注到表演、演戲這件事上,可以看出李雪健老師在說這些的時候有些痛心。不過他也沒有過多評論,他覺得可能就是現在一個市場化的一個過程,需要走的路。


在眾多的獎項當中他非常珍惜一個獎就是大學生電影獎,他非常開心他出演的作品能夠受到年輕人的喜歡,他有一點兒難得的是他還喜歡看年輕人拍的作品,比如郭敬明的《小時代》,《小時代》作品好壞暫且不論,就是李雪健老師向年輕人學習、關注年輕人喜歡什麼的這種精神讓人佩服,他真的是活到老學到老,他現在翻閱最多的是字典,覺得自己文化程度太低了,需要補補。


李雪健老師可能不是那麼的健談,他說的話也沒有那麼多的高大上,可就是特別願意聽他說話,我認為這就是他自己的個人魅力,他看著很平凡但就是讓你覺得偉大了不起,願中國能夠有更多的像李雪健老師這樣的藝術家。

李雪健:文藝界什麼時候成了娛樂圈?太痛心了


大家怎麼看待如今的文藝界、娛樂圈,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