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90秒看懂電子產業百年發展史

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隻電子管?

第一塊晶體管什麼時候誕生的?

是威廉·肖克利研發出了世界首款集成電路嗎?

這些問題,你都能答對嗎?

每日大“貿”險

電子產業知識全網挑戰賽

來挑戰吧,電子人

10題通關,瓜分萬元大獎!!!


為了方便大家闖關

這裡貼心為大家奉上一份闖關攻略



(90秒讀懂電子產業發展史)


新冠疫情正在向世界各個角落快速蔓延。截止4月5日,全球確診感染病例已經逼近120萬。逾60個國家和地區,相繼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同時,全球電子產業開啟“減產停工潮”。中國大陸更是要面臨海外停工帶來的二次衝擊。

電子產業供應鏈全球協同早已是不爭的事實,牽一髮而動全身。那麼,電子產業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全球“一體”的局面,這份攻略將帶你一起回顧電子產業波瀾壯闊的百年曆史。

1904年

世界上第一隻電子管誕生

從此,被封在“小玻璃瓶”中元件

帶領人類進入進入電子時代


1904年,英國物理學家和電氣工程師弗萊明,為他發明的電子管弗萊明“閥”申請了專利。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隻電子管,後世稱它為“真空二極管”。正是這個小小的元件,開啟了人類歷史的“電子時代之門”。

從最早的無線電報的接收機開始,電子管先後被應用到電視機、微波爐等家電產品中。時至今日,電子管仍在發揮作用

1925年

改變人類命運的

貝爾實驗室成立


聞名遐邇的的貝爾實驗室,由AT&T公司創立於1925年的1月1日。

立足於基礎理論研究,近百年來貝爾實驗室代表了全球科技的最前沿,是先進技術和創新思維的源泉。

貝爾實驗室一共獲得了30000多項專利,平均每天一個;11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16位獲美國最高科學、技術獎;4位獲得了圖靈獎……

一個個輝煌的數字是貝爾實驗室的成就,也是人類歷史的幸運。

1947年

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發明”的晶體管

在貝爾實驗室面世


1947年12月23日,美國新澤西州墨累山的貝爾實驗室裡,3位科學家——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約翰·巴頓(John Bardeen)和沃特·布拉頓(Walter Brattain)成功地研製出一種點接觸型的鍺晶體管,從此人類步入飛速發展的電子時代。

因第一個晶體管是在聖誕節前夕發明的,因此被人們稱為“獻給世界的聖誕節禮物”。

由於點接觸型的鍺晶體管噪聲較大,放大倍數有限,也不能控制較高功率,阻礙了它的使用範圍。到了1950年,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開發出雙極性接面晶體管,也就是現在俗稱的晶體管。因此,威廉·肖克利被稱為“晶體管之父”

1956年,發明第一個晶體管的3位科學家共同榮獲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此時,他們的科技成果正闊步走進世界億萬人民的家庭,應用在電視機、收音機、高保真音響等設備裡。

1958年,德州儀器的傑克·基爾比

展示出世界首款集成電路

羅伯特·諾伊斯在此基礎上改良

發明了可商業生產的硅集成電路

半導體產業由“發明時代”進入“商用時代”

半導體公司不斷湧現


1958年9月12日,傑克·基爾比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塊鍺集成電路,成功地實現了把電子器件集成在一塊半導體材料上的構想。

這一天,集成電路取代了晶體管,為開發電子產品的各種功能鋪平了道路,並且大幅度降低了成本,開創了電子技術歷史的新紀元。傑克 基爾比(Jack S. Kilby) 被譽為集成電路之父。

在基爾比鍺晶片上的基礎上,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羅伯特 諾伊斯(Robert Noyce)把眼光直接盯住硅-地球上含量最豐富之一的元素。

1960年12月,世界上第一塊硅集成電路製造成功。隨後可商業生產的“硅集成電路”將半導體產業

由“發明時代”領入“商用時代”,大批半導體公司不斷湧現。


1965年

戈登·摩爾提出摩爾定律

隨後CMOS器件的發明

有效地實踐著摩爾定律


1963年,F.M.Wanlass和C.T.Sah首次提出CMOS技術。雖然CMOS工藝比NMOS工藝複雜,早期的CMOS器件性能也較差,但CMOS器件的功耗極低,集成度也高。今天,95%以上的集成電路芯片都是基於CMOS工藝

1965年,英特爾(Intel)另一位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摩爾定律”: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這種趨勢已經持續了超過半個世紀,2013年底開始放緩。

而CMOS器件的發明,則一直在有效地實踐著摩爾定律。



1968年

英特爾成立

1971年誕生的

英特爾8080處理芯片

為個人電腦奠定基礎


1968年7月18日,英特爾(Intel)成立,幾乎主宰了接下來近50年的半導體市場。

1971年,英特爾在知名的物理學家Federico Faggin的帶領下,製造出世界第一顆商用的微處理器-4004。4004是一款4位元的處理器,尺寸為3mm×4mm,有16只針腳,內有2,300個電晶體,使用10微米制程。但五個月不到,英特爾就迅速推出了下一代產品-8008,世界第一款8位元的處理器

1974年,一顆扭轉英特爾與電腦世界的處理器芯片正式問世-英特爾8080。這顆被稱為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產品,具備了8位元的處理能力,它整合了6000個電晶體,每秒能進行29萬次運算。史上第一臺成功的商業電腦Altair 8800就是基於8080所開發,而這部電腦後來成為

微軟成功的基礎

隨後,科學技術一日千里,電子產業飛速向前。

電腦、汽車、手機、物聯網、無人駕駛

智能家居、大數據、

人工智能、機器人……

推動著電子產業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在這個進程中,有一類公司應運而生,默默為電子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1964年

在美國加州

一名物理老師因無法採購元器件完成電子教學

而成立了貿澤電子

從此一腳邁進電子產業發展的浪潮中

開始服務和他一樣的小批量訂單需求者

貿澤電子隨著電子產業不斷髮展壯大


2007年

沃倫·巴菲特收購併注資貿澤電子

為貿澤電子進一步發展提供堅強後盾


今天

貿澤電子每年為全球數十萬客戶

提供百億元電子元器件產品

始終堅守初心

一片起訂

全球閃電發貨

貿澤電子線上線下原裝正品採購so easy


你還記得1982年上映的《銀翼殺手》嗎?這部被認為科幻史乃至整個電影史上里程碑式的經典,其實還有一個名字叫《公元2020》。今天,我們走到了曾經科幻世界的未來。

都說新冠疫情按下了2020年的暫停鍵,但其實我們都知道,時間、科技都不曾停下腳步。

我們今天回顧的電子產業發展史,終將是人類科技文明發展史的序章,未來會有更厚重、更不可思議的歷史等著我們去書寫。

電子人,一起加油!

在這個艱難時刻,讓我們從歷史中汲取養分

挑戰吧,電子人

還能贏取萬元勇者大獎


本文資訊來源:CTIMES、NSF、億歐網、蝌蚪五線譜、論文《半導體器件發展歷程及其展望》等。

本文視頻由芯師爺製作,視頻圖片來源於以下網絡:

https://www.ibm.com/ibm

http://smithsonianchips.si.edu

www.wikipedia.org,

Lucent Headquarters BY Blaxthos

Moore's Law over 120 Years BY Steve Jurvet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