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銀行薪酬哪家強?平安、招行行長薪水最高

截至目前,在36家A股上市銀行中,已有20家公佈了2019年業績,其中也大多公佈了董事長、行長2019年薪酬。

一直被視為“多金”的銀行業,究竟可以拿到多少薪酬?

人均薪酬股份行最高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上市銀行年報發現,在平均薪酬方面,股份行薪資最高,其次是部分上市的中小銀行,國有銀行的平均薪酬最低。銀行業行長、董事長等高管的薪酬也遵循了同樣的規律。

具體來看,如果考慮到企業繳納的五險一金和職工福利等費用,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浙商銀行員工人均薪酬支出花費均超過50萬,位列前三甲。但如果僅考慮員工工資口徑,平安銀行以人均48萬元的年薪位居第一位,招商銀行和民生銀行分別為44萬、42.9萬元。而2019登陸A股的股份行浙商銀行則位居第四,人均年工資約42萬元。光大銀行在股份行中的人均工資和人均花費上最低,人均工資比最高的平安銀行少了約20萬元。

高管薪酬前三甲

國有大行雖然規模較大,但由於員工人數較多,且有限薪制度,因此人均工資在銀行中墊底,甚至比多數中小銀行都低。

其中,六大國有銀行中總資產最少的交通銀行人均工資最高,為24.98萬元;而資產規模最大的工商銀行人均工資僅為18.15萬元,在已公佈年報的A股上市銀行中排名倒數第二,僅高於農業銀行的17.12萬元。

在城商行、農商行等中小銀行中(部分中小銀行未披露人均工資),考慮到五險一金等福利因素,鄭州銀行人均薪酬最高,約為43萬元,已經超過作為股份行的光大銀行。

作為更加市場化的股份行,高管薪酬也是國有大行和部分中小銀行“可望不可即”的。

平安銀行行長鬍躍飛、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稅前合計薪酬(含企業支付的五險一金)均是466萬元;其次為民生銀行行長鄭萬春,稅前合計為429萬元,位列三甲。

而工商銀行行長谷澍稅前合計薪酬則僅71萬元,可比口徑下僅高於渝農商行行長和蘇州銀行行長,而前者資產規模為後兩者的30倍和100倍。

此外,由於國有大行高管在2019年調動頻繁,建行行長劉桂平、農行行長張青松、中行行長王江和郵儲銀行行長郭新雙均為去年末或今年初到任,因此尚未公佈薪酬或2019年已領薪酬較低。

在中小銀行中,青島銀行行長王麟薪資最高,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達253.78萬元,不僅在中小銀行中位列第一,也超過了所有的國有大行高管。

基層員工“被平均”

4月3日,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談及中小銀行完善公司治理時表示,要積極探索把黨的領導融入到公司的治理全過程中,強化三會一層的履職評估和問責機制。

“你幹得好不好,我們監管以後要評價了。對一些履職不到位的,要嚴肅地追究他的責任,不當履職的我們要糾正。對一些銀行辦得不好還拿高薪的,要對他的薪酬延期支付,要追索扣回,要強化我們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周亮說。

另一方面,雖然銀行業薪資看似較高,但也有不少銀行員工認為自己“被平均”,實際工資並不高。其中關係到銀行內部崗位之間、地域之間的收入差距問題。

一位A股上市城商行的基層櫃檯員工表示,自己每個月的工資(包括績效補貼獎金等)大約為7500元,但銀行五險一金都是按照頂額繳納,因此實際到手工資僅4000出頭;從獎金來看,2017年剛做櫃員時,當年工作的網點效益好,因此年終獎稅後接近10萬元,但2019年效益較差,因此年終獎稅後僅為1.3萬元左右。“工作三年,收入不升反降。”

從銀行崗位來看,銀行物理網點一線工作人員的數量最多,但基層崗位往往工資較低,而少部分高薪崗位或者業績較好的客戶經理,工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