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和Peter Do聊了聊,設計風格是如何煉成的

Design

Architecture

Interiors

Fashion

Art

Transport

THE STUFF THAT

REFINES YOU

風格練習

Exercices

de style

Peter Do 這位頂著 Céline(現已更名為 Celine)前設計師”Phoebe Philo”弟子光環的紐約設計師,創辦個人同名品牌的設計上,時常不按常理出牌,但卻讓 Do 成為了新一代設計師中,最有潛力的品牌之一。

設計師Peter Do肖像

Do 透露出一種成熟的審慎魅力,但事實上,這個2018年才創辦的品牌,其主創團隊,都是一群“千禧一代”的年輕人。

Do幾乎不走秀,而設計師本人,也從不露臉,這都讓他的品牌變得神秘又引人注目。這恰巧也是 Do想要改變時裝系統的既定模式。

Do本人的故事,則要回溯至他創辦個人品牌之前,回到他在 Philo 手下工作的時期,回到他在 Céline 幾年的工作經驗。

從紐約的時裝學院FIT畢業後,Do 獲得了 LVMH 年輕設計師獎,這個獎項的回報是在 LVMH 旗下的一個品牌工作,Do 毫不猶豫地選擇了 Philo 掌舵的Céline。

向下滑動查看Peter Do 2020 秋冬系列

在Céline成衣系列團隊工作期間,Do 很快掌握了設計女裝的要義:女裝要有奪人眼球的亮點,更要具備強烈的文化屬性,但最重要的是:要夠實穿。這考驗的是設計師在設計語言裡,要有能將高低文化融會貫通後,再加上敢於突破設計套路的精神,似乎像是海納百川的招式,不變應萬變,但其實每一招都皆有變幻。

Peter Do 2020 秋冬系列廣告大片

Philo手中的Céline,從來與一個具象的主題無關,也與概念無關。而是聚焦何為女性,以及她本人想要傳送給女性的議題和思考,並把Céline的精神注入其中。這種具有深度的女裝,或者說當時被定義為所謂的“性冷淡”風格,但實際上是一種更為熱烈的自我回應。這種思考模式也持續啟發著 Philo 的“弟子們”,包括 Do,Bottega Veneta的Daniel Lee,在離開 Céline 後的設計中,都延續這樣的創意思路。

在 Céline,Do 和他的團隊會有一個月來準備新系列的大致模樣,隨後,Philo 及設計總監 Michael Rider 會一起完成整個系列的設計。雖然開秀前的那幾個月會連軸轉地工作,但這也讓團隊成員之間如家人般關係緊密,“秀後的派對通常都很不錯。設計團隊,銷售團隊,店員,Philo 跟她的丈夫及孩子們都一起來了,她還會穿著新系列的一個 look。這背後有很多故事,像是一種家庭體驗。”Do 說道。

“我在 Céline 學會了開發面料的重要性,從紗線開始開發面料是一件美妙的事。我們當時有兩個面料團隊,分別負責兩個系列,我從未接觸到那麼多的面料廠以及面料資源,”Do回憶道。“當我們在做最後一個系列的時候,品牌的財務說,’這次單件的成本很小,比如說,刺繡的成本只有300刀,你覺得夠嗎?’我當時就意識到這個品牌對於細節跟成本把控,是不敷衍求次,也是獨一無二的。”

滑動圖片查看更多

在大學就曾嘗試創辦一個個人品牌的 Do,在當時傳統的時裝產業並未成功,但他一直沒放棄這個想法,在2017年 Philo離開 Céline 後,Do 開始跟一幫朋友,聊起要做個品牌的事情。Tumblr 上認識的志同道合的網友,FIT讀書期間認識的同學,Céline 時期認識的同事,都成為了品牌的核心成員,可以說創辦 Do 在那時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決定。

Peter Do 與朋友們

就連品牌從第一季就沿用至今的模特Maggie Maurer,也變成了半個“ Do員工”。Maurer 曾經是Céline的試衣模特,同為美國人又在異鄉,Maurer很快與Do成為了好朋友,二人在巴黎邊吃 Chipotle 在Starbucks 喝東西逐漸越來越熟悉。而在他創辦 Do 後,Maurer 甚至免費做他的試衣模特,這個長相成熟高冷的金髮模特,也就成為了 Do 的品牌繆斯,

看得出,年輕一代設計師創業的過程中,實際上在找一種被過度商業化的時裝產業裡,缺失已久的歸屬感。

“人們總是說,你不應該和你的朋友一起工作,但是我們還是這麼做了,實際效果很好。”Do說道。“他們非常瞭解我,以至於在做決定的時候,你可以直接跳過很多溝通的階段,決策的過程就容易多了。”

Peter Do 2020 秋冬系列

對於一個生長於互聯網環境的品牌,Do的設計風格卻以概念化的改良西裝而出名,他也將小時候在越南看到的傳統服飾奧戴中的高腰開叉細節,進行了摩登的解讀,而他最出彩的標誌性四件套套裝,善於使用意想不到的面料組合,組合出突出腰線,雕塑感強烈的西裝廓形,並設置巧妙的背部鏤空設計細節,形成了有著極高辨識度的 Do 風格。

Peter Do 2020 秋冬系列

實際上,從解決問題出發的思路,才是 Do的理念核心。“最開始,有很多想法來自於我們想解決的問題,或者如何做出更好更耐穿的衣服,而我們建立的這個過程,讓我們的設計能超越季度的框架。春夏系列總是以一個新的起點開始,更具實驗性,而秋冬系列是在此基礎上的擴展,讓這些想法有了更清晰的視野。”Do總結道。“我們也對顏色進行了很多探討,我們開始看著一些舊的Rothko畫作,我最喜歡的是橙紅黃系列,也許最後呈現出來的不是如此,但我們的確是這麼開始的,永遠從一場對話開始。”

Peter Do 2020 秋冬系列

而為了保證每款衣服都將一個概念發揮到極致,在設計一個系列的過程中,Do 及其團隊會在模特及員工身上經過很多輪試裝,當這些衣服出現在雜誌及社交媒體上,會使用同樣的美學語言去呈現,這就保證這件衣服在互聯網及現實生活中,都能夠達到最佳效果。

Do最大的特點就是他不愛露面,就連本季入圍LVMH設計師大獎的頭像,都是一個戴著鴨舌帽,背對鏡頭的樣子。“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只有“我” ,品牌也不應該只有我的頭像。Do這個時裝屋是由一群有才華的人共同建造的,他們以許多無形的方式成為品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這一切不被時裝系統所認可,”Do解釋道。“我希望當人們想到 Do 時,他們想到的是幕後的服裝和團隊,而不僅僅是我。”

而同樣試圖打破時裝產業對一個服裝品牌靠一個天才創意總監撐起一切的時裝神話,善於將團隊推到臺前的,還包括紐約的 Thom Browne,韓國的新晉潮牌Hyein Seo,他們與 Do一樣,都善於在社交媒體上營造一個突出品牌形象的群像,你在社交媒體上,能經常看到團隊成員的工作狀態,甚至想就此加入他們,成為團隊的一員。

Peter Do 工作室的照片被髮佈於社交網站上

長遠來看,這不但能讓品牌老強調的品牌社區感,做到表裡如一,讓品牌的每一位成員成為“代言人”,也是比聘請網紅更為自然的一個營銷思路,這還能讓品牌的故事變得更有生命力,而不變成一種設計師本人的自我沉溺。

Do 這是誕生在這個以實用主義設計著稱的紐約的品牌,也許還能通過其看似反商業化時裝的時裝氣質,改變紐約時裝產業式微的現狀。“時尚界有一種要做得越多越好的觀念,我希望這種觀念能夠改變,”Do說道。

目前看來,疫情的發生,改變了時裝產業的快速步伐,卻讓 Do達到了最佳狀態。“我希望做到少旅行,一年一到兩個系列,關注人本身,”他說道。“ 剛開始的時候,根據我們在行業裡的共同經驗,我們發現這個產業有很多問題,我們沒有選擇去遵循它, 相反,我們試圖在逐漸測試的過程中,看看哪些有用,哪些沒用。”

所以在最後,你會發現瞭解自我才是最好的和解模式, 在 Céline 之後, Do 學會了自我釋放。

Writer: Denni、龔林軒

設計師的手腕兒

Chronicle of Design

新開物

NeoDesign

FOLLOWING US

抖音/知乎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