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這一制度,使家長愛上學習,學生更加樂於學習

陶行知是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以及愛國者,他在教育方面有重大貢獻,他主張平民教育、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為中國的教育事業作出重大貢獻。陶行知在開辦小學時要求家長不僅要把孩子送到學校,還要跟孩子一同讀書認字,學習知識,擺脫文盲。但是那個時代,家長眼裡地裡的農活才是最重要的,吃飽才是王道,起初,他們與孩子們一同讀書認字,但到了該做農活的時候,他們就如坐針氈。

陶行知

漸漸地,家長們開始以各種理由拒絕入學陪學生們一起學習,有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門口,扭頭就跑,有的甚至讓孩子自己去上學。即使是隨著學生一起到課堂學習的,也是偷偷溜走,到地裡幹農活。陶行知覺得,這樣下去並不是長久之計,就是在現在,陪讀也是靠不住的制度,家長們有自己的工作,如果停下工作,一家人溫飽都是問題,又哪來的閒錢供孩子們讀書呢?

陶行知

陶行知一想,不如讓學生們上學,家長白天工作,晚上回到家後由自己的孩子教他們讀書識字,這樣學生們不僅複習鞏固了功課,家長們也學到了新知識,自己的孩子做"小先生",家長們肯定樂意聽。於是,陶行知就推行"小先生制",學生們"即知即傳",人人都將自己認識的漢字和學到的文化隨時隨地的傳授給別人,而兒童是這一傳授過程的主要承擔者。尤其重要的是"小先生"的責任不只在教人識字學文化,而在"教自己的學生做小先生",由此將文化知識不斷延綿推廣。

陪讀

"小先生制"是為了解決普及教育中師資奇缺、經費匱乏、謀生與教育難以兼顧、女子教育困難等矛盾而提出的。在任何時代,"小先生制"都是受用的,即使是教育資源良好的現在,讓孩子們做"小先生"仍然可以增加家長與孩子的互動,讓孩子一天學到的知識講給身邊的人,學會分享,練習如何講述,家長在聽的過程中可以及時瞭解孩子的學習進度,並提出問題讓"小先生"們回答,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是有極大幫助的。

孩子與家長一同學習

宋慶齡評價陶行知"萬世師表",董必武評價陶行知"當今一聖人",郭沫若評價陶行知"兩千年前的孔仲尼,兩千年後的陶行知"……這些都是極高的評價。一代偉人,名揚千古,陶行知的事業對於世界歷史中的進步傳統具有巨大的貢獻,他是我們這個紊亂霸道的世界經過多年所產生的少許文化人物之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僅是中華民族教育史上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教育之林的一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