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這兩種思維不改變,抑鬱、焦慮就可能找上你

很奇怪,別人也總說到心煩、工作不是乾乾這個、就是想想那個,總之就是做不下去,甚至都離職很多次,食不果腹,卻沒見他有我這般痛苦;

很奇怪,別人也常抱怨沒睡好、白天也會哈氣連連、熊貓眼,反正就是睡眠質量差,甚至接連幾天幾乎不閤眼,壓力大的都很難喘氣,卻沒見他有我這般痛苦;

難道,你覺得痛苦的只有你自己嗎?

“苦”有很多種。但,都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想得到的沒有得到、不想得到的卻送上門,是苦。

比如,對於抑鬱、焦慮朋友而言,想要如自己所願的“愉悅、舒暢”,而送上門的卻是抑鬱症狀、焦慮症狀,這便是苦;辛苦勞作的農民,眼看要收穫的瓜果遭遇天災、辛苦勞作就要化為泡影,這也是苦;精進的學生,綜合測評不理想,同樣是苦;兢兢業業為了項目奮鬥的人、確被視為備胎,難道不苦?

你又是如何衡量自己最痛苦的呢?眾多諮詢的來訪者會說,我寧願身體上有疾病,來代替我心理上的痛苦。大概是沒有被真正身體上疾病折磨過吧!事實上,痛苦都是相通的。

曾經在《戰勝抑鬱》書中看過一則心得“現在的你,是一種選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隨著時間的沉澱,便體會越深刻,的確是如此,“今天”是“昨天”的選擇,“明天”是“今天”選擇。

同樣的,如果你覺得痛苦不堪,這也是一種選擇,是你“昨天”選擇。一方面,一感到痛苦、或者持續一段時間內感受到“苦”便開始叫苦不迭。

事實上、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經歷著蛻變,這一刻的自己已然跟上一刻的自己有所不同,蛻變必然會伴隨著痛苦的,每一時刻、每一種痛苦都是改變的契機,你可以選擇;另一方面,如果就只是糾纏“今天”的痛苦,不斷的批判:為什麼只有自己這麼痛苦,憑什麼誰誰誰比我強,我的治療師怎麼還沒讓我痊癒,我的痛苦都是父母造成的,全天下就我最倒黴......如果你在還在進行著這樣的“選擇”,試問一下自己:“明天”會怎麼樣呢?

聰明的你,相信早就明白了,如果“總是會糾結、妄自分別的心”不停止,如果“只是把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不在自己身體或者心理上下功夫”,這兩種思維模式如果不改變的話,焦慮抑鬱很容易中招。

在《戰勝抑鬱》書中講到,焦慮抑鬱的根源就是“執著心”的存在,正是這些躁動不安的、容易糾纏的、妄自分別的心,不斷製造問題;在這種不健康思維模式下,焦慮抑鬱也可能不斷演化、反過來繼續攻擊自己,很多朋友就在自愈路上不斷探索、試試這個方法管用嗎,那個老師有效嗎?殊不知,自己才是問題解決的專家!

選擇切實可行的自助方法,踏實、正確、精進的進行下去,才是自我療愈的正途。

以下為抑鬱、焦慮的朋友們分享一種非常好的自我療愈方法“觀息法”,只要能堅持一週以上就會有很好的改變。

觀息法具體練習步驟節選《戰勝抑鬱》一書

盤腿靜坐,手舒服的放好,合上嘴,閉上雙眼,將心(注意力)專注在鼻孔處,以持續專注的心,如實的去觀察(覺知、感覺)鼻孔的呼吸進出。也就是說持續不斷的專注鼻孔的呼吸進出。

除了呼吸的進出外,其他的一切都不去管它。無論頭腦產生什麼想法,無論內心產生什麼感受,還是身體產生什麼感覺,不管它們是愉悅的,還是不愉悅的,都只是保持平等心(不評判、不抗爭、不參與),也就是說不去管它們。你所要做的就是持續地觀察呼吸的進出,就好像除了呼吸的進出外,其他的一切都和你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