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我來到這人世間,也許就是個錯誤

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這輩子和“無奈”再也無法分開。

沒有人問一聲你是否願意,也不管你是否喜歡,你就來到了這個世界。

南唐後主李煜,堪稱千古最無奈之人。他不想做國主,可他無法選擇拒絕;他不想亡國,可他沒能保住他的國家;他深戀這滾滾紅塵,可最終一杯毒酒奪走了他的生命。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zhēn)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曾經多少個失眠的夜晚,他就是這樣在被軟禁的汴京城裡,聽著寒風中的搗衣聲,淚眼婆娑地望著南國的方向,望著天上那淒冷的月亮,對自己說:

我來到這人世間,也許就是個錯誤……

是啊,李煜的出生就是個錯誤。

沒有出生在偉大的唐朝,沒有生長在繁榮的宋朝,偏偏遭遇了戰亂頻繁、刀光劍影的五代十國。

在那樣一個群雄並起、弱肉強食的時代,怎能容得下一個善良到懦弱的人呢?他偏偏還出生在一個帝王之家。


說是帝王,那也是他爺爺時代的事情了,他的父親李璟把江山交到他手裡的時候,早已是千瘡百孔、風雨飄搖。

爺爺李昪(biàn),也算是個傳奇人物。他生長在唐末,原本是一個孤兒,因為機緣巧合和膽識過人,在混戰的南方數十個分裂政權裡建立南唐,成為“十國”這一歷史時期版圖最大、國力最強的國家。

李昪稱帝那一年(937年),李煜在七夕節出生了。

那時的他還不叫李煜,叫從嘉。從嘉:從心順意、嘉和萬世,自然寄託了爺爺對他的厚望。他的字叫做重光,是因為他長相奇特——駢齒重瞳。門牙是重疊著長出來的,有一隻眼睛裡,居然兩個瞳孔!
在現代醫學裡,這種瞳孔發生粘連畸變的“錯誤”長相竟然被當作是聖人的象徵,因為傳說中的舜帝和項羽也都是重瞳子。

從嘉的幼年時期擁有過短暫的幸福,那時南唐國力雄厚,它擁有35州,大約囊括了今天的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蘇、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也有500萬之多,再加上李昪的“息兵安民”政策,很有希望統一天下。


那時北方群雄還在互相征戰、無暇顧及江南這些交通不便利的小國。南唐偏安一隅,魚米之鄉、煙雨江南,被李昪治理得像是世外桃源一般。

烈祖李昪駕崩前反覆交代他的兒子李璟,不要發動戰爭,能守成就是最大的成功。然而隨著父親的即位,六歲的小從嘉目睹了南唐江河日下的整個過程。

李璟繼承了李昪的雄心壯志,卻沒有繼承他的智慧。他生活奢侈無度,文人氣息濃厚,做事理想主義,再加上識人不明、耳朵根子軟、任用奸邪小人,大規模對鄰邦用兵……李璟很快就把父親留給他的富庶國家折騰的國力下降、不復昔日強盛。

然而就在此時,北方的後周逐漸統一了中原,那五個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權: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在歷史上被稱作“五代”。在李璟時期,周世宗柴榮是當時中國最強大的國君。

公元958年,李璟實在抵擋不住三年來柴榮的御駕親征,加上南唐又遭遇大旱和蝗災,只好上表自請傳位太子,劃江為界,把江北之地盡獻後周,同時削去帝號,用後周的年號來紀年,把南唐變成了後周的附屬國。


然後他把個爛攤子留給兒子,自己躲到南都洪州(今南昌)去寫他的詩詞歌賦去了,為後人留下了一句“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就因病撒手人寰,世人稱他為中主。

二十五歲的李從嘉陰差陽錯地從父親手裡接過了這個爛攤子,並且讓這個攤子變得更爛。

公元961年,他登基的那天父親給他改名李煜,“煜”是照耀的意思,也許李璟希望兒子的異相能像舜帝那樣光耀千古、去照亮南唐晦暗的前程吧,但是仍然無法改變南唐滅國的命運。

就這樣,南唐歷經烈祖、中主,到他這裡,短短39年的時間而已。

多年以後,當做了亡國奴的李煜從睡夢中突然醒來,想到夢中如此花好月圓、春風得意,忍不住淚流滿面。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望江南》)

夢境越是美好繁華,醒後的悲哀就越是濃重。千里江山寒色暮,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
夢醒,一切都已遠去。

南唐後主,這個充滿了多少恨和絕望的稱呼,就是李煜留給歷史的名字。
2
對於無奈的事情,李煜沒有選擇“與其痛苦承受,不如快樂奮鬥”,他的選擇是——逃避。

就像是青年時期的他在離金陵不遠的鐘山度過的那段隱居生活一樣,他可以逃離宮中的勾心鬥角,也不必看父親鬱鬱寡歡的臉色。

當一個國主是那麼痛苦的事情,誰愛當誰當去吧!他只願與暮鼓晨鐘、書山墨海為伴,閒時填詞作畫、練練書法,這樣的生活何其逍遙!

一棹(zhào)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zhǔ),酒滿甌(ōu),萬頃(qǐng)波中得自由。(《漁父》)

要是一輩子都能這樣泛舟逍遙該有多好,做一個悠然自在的漁翁,沒有紛亂的世事,沒有沉重的自隱居惱煩,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他給自己取號鐘山隱者、蓮峰居士,希望一輩子都能住在這裡,遠離世俗。


況且煜李在詩詞書畫上的確很有天賦,他擅長行書,以獨特的顫筆筆法行文,線條遒勁,好比寒松霜竹,世稱“金錯刀”;還以卷帛(bó)為筆,寫非常大的字,人稱“撮(cuō)襟書”;在畫作上,他畫的竹子,從根到梢都很小很細很瘦硬,被稱為“鐵鉤鎖”。

做一個太平世界的富貴閒人,是多少人的夢想!可惜,李煜沒有這樣的機會。
當上了國主的李煜,又一次過起了逃避的生活。雖然沒有長在“太平世界”,但做一個“富貴閒人”總是可以的吧?

對於個人而言,遇事持有逃避態度,也許耽誤的是自己;而對一國之主而言,這種逃避,就是在一步步走向亡國。

他從小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對百姓流離失所、民生艱難並無體會,又目睹宮中的奢侈生活,所以當上國主後,他的浪漫和想像力更是得以充分發揮。

他用嵌有金線的紅絲羅帳裝飾牆壁,以精美豪華的玳瑁為釘,夜晚時則懸一大顆夜明珠照亮,整個宮殿色彩斑斕、豪華無比;


他讓人在屋外種滿梅花,梅花叢中修建僅能容他和王后二人賞花對飲的彩畫小木亭,而樑棟、窗戶、牆壁和臺階上,也都擺滿梅花,李煜為它取名“錦洞天”;

每年七夕的時候,宮殿裡都會鋪上幾百匹紅白兩色的絲綢,擺成月宮和天河的樣子,然後李煜就在這人間仙境裡吟唱作樂,天明才散去。

他曾經寫過這樣的一首詞,從中我們可以窺見當年的李煜是多麼的奢靡繁華、恣意鋪張。

浣溪沙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李煜啊李煜,你就是這樣來當國君的嗎?日上三竿還不罷宴,像這樣夜以繼日地酣歌曼舞、耽於歡娛,你置國家安危於哪裡?
是啊,你是富貴閒人,你有金爐可以焚名貴的檀香;你的歌女頭上戴的都是金釵;你在這裡通宵達旦的歌舞,你的大臣也在別殿上行下效,你不亡國誰亡國!


極盡奢華,末世狂歡,夜夜笙歌,肆意任性,原本不過是為了逃避現實的壓力。

有時候,面對無奈,想要真正的做回自己,不是你想要做什麼就能做什麼,而是你不想做什麼就能不做什麼。

無奈,便想要遠遠的逃避;而逃避,只能帶來更深的無奈。

李煜不可能不知道,就在他登基的前一年,趙匡胤(yìn)已經黃袍加身當了皇帝,北宋建立。

未離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萬國明。雄心勃勃的趙匡胤,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他已經消滅了南方的幾個小國,對於南唐,他勢在必得。李煜這隻鴕鳥,還要把頭埋在沙子裡多久才能清醒過來?
而此時李煜的宮殿裡,歌女們還在演唱著他填的花間詞:

長相思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他想不到,他最終會落得一個“塞雁高飛人未還”的結局。那時的南唐百姓,不知道是否會遙望“一重山,兩重山”,是否在看到滿目“楓葉丹”的時候,會想起這首《長相思》,是否能想到,他們的國主也正在流著淚,獨自吟唱《望江南》。

到那時,怕只能“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腸斷更無疑”。

南唐就是在這樣的紙醉金迷中,與強國漸行漸遠。
3
出生是錯,做國主是錯,逃避是錯,然而不接受現實天天做夢更是錯!

他大婚的時候搞了一個大赦天下的儀式,趙匡胤非常惱怒:一個小小的附屬國,誰給你權力讓你大赦天下?李煜馬上上表承認錯誤,馬上進貢金銀珠寶,並且自請把南唐國主的稱號改為“江南國主”。

他後來還自降禮儀待遇,下的詔書不叫“詔”,而改為王叫的“教”;他拆下宮廷屋脊兩旁的象徵帝王威嚴的鴟(chī)吻,那些封了王的弟弟也都全部改封為公,他甚至請求趙匡胤對他直呼其名。


他做夢幻想用這種低到塵埃裡的態度能夠打動趙匡胤,希望不給他發兵的理由,只要南唐不在他的手裡亡國,他就可以拖一天是一天,至少對得起祖宗和百姓。

但是南唐的朝廷裡並不是人人都在陪著他做夢,當時鎮守武昌的名將林仁肇(zhào)早已敏銳地嗅到了危險的氣息。

他在趙匡胤出兵攻打南漢的時候,給李煜提出了一個建議:

趁著北宋的部隊千里行軍十分疲憊之機,他帶幾萬精兵打過長江去收復江北的土地。自從李璟把江北之地割讓給中原之後,金陵已經完全暴露給了趙匡胤,現在南唐也只有這個長江天險可以依賴。

如果失敗,可以把責任都推到他的身上,把自己的家人都抓起來,對外宣稱這是林仁肇自己在搞叛亂。

這是何等的赤膽忠心啊,我以我血薦軒轅!李煜,有了這樣的將士,你難道還不能奮起嗎?

但是李煜卻被林仁肇的話嚇破了膽,他唯恐林仁肇真的帶兵去收復江北,於是把他調到南邊的洪州去了,繼而李煜又中了趙匡胤的反間計,派人毒死了他!

可憐一腔報國熱情的林仁肇,做為一員武將,不是戰死沙場,而是莫名其妙被自己的國君毒死在家中。

這樣一個平時愛和稀泥的老好人能下令毒死忠臣,也實在是怕亡國怕到了極點。

可恨!可恨!可恨!

不得不說,李煜是史上最窩囊最糊塗的君主,在他的手下做臣子,有血性的人都要活活被氣死!

有個叫潘佑的臣子,對李煜在國內大力推行佛教的做法提出了嚴厲地批判,說他不但自己逃避,而且還要麻痺老百姓和他一起逃避。他還當面罵李煜是昏君,甚至連桀紂都不如!

李煜生氣了,派人去抓潘佑,誰知潘佑不等他來抓,直接就在家裡面自殺了。


李煜為這件事後悔得吃不下飯,給潘佑家發了優厚的撫卹金,還專門為他寫文章來悼念。

還有個叫韓熙載的,李煜很想讓他當宰相,不過他早已對李煜死了心。他故意做出一副醉死夢生的樣子,在家裡面養了四十多個歌妓,夜夜笙歌。

李煜派人偷偷去調查,有一個著名的畫家顧閔中,憑藉著自己敏銳的觀察力和驚人的記憶力,居然把韓熙載開宴會的整個過程都畫下來了。我們繪畫史上非常有名的十大名畫之一的《韓熙載夜宴圖》,原來是這樣得來的。

就在李煜把自己的國家搞得一團糟的時候,趙匡胤也在緊鑼密鼓地為攻打南唐做著準備。

公元974年,趙匡胤以李煜拒絕來朝為藉口,聯合吳越發兵攻打南唐。南唐,這個在李煜的統治下苦苦支撐了十四年的國家,終於走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

李煜,終於從“落花狼藉酒闌珊,笙歌醉夢間”醒來,決心和這個準備奪走他土地的人決一死戰。


然而為時已晚,北宋大軍建起了史上第一座長江大橋——浮橋,然後從浮橋上南下,迅速攻到了金陵。
還有什麼比夢醒之後卻發現無路可走更悲哀的事情呢?

可憐!可憐!可憐!

抵抗已經無用,何必連累城中無辜百姓的性命!公元975年,李煜帶領手下四十餘名官員肉坦出降,被俘至汴京,封為違命侯。

教坊離歌響起的那天,金陵的天空飄灑著片片晶瑩的雪花。從高高在上的國主淪為階下之囚,李煜的心中湧出無數蒼涼悽慘,他提筆寫下了著名的一首詞:

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

從此後,李煜的詞境界大開,從纏綿悱惻的風花雪月到切入骨髓的淒涼悲壯,眼界陡然開闊,生出許多人生感慨,意境越發深遠,形成了獨特的詞格。


然而這一切都是以亡國為代價的啊!

可嘆!可嘆!可嘆!
4
生既無歡,死又何懼!然而李煜不想死,他知道他來到這人世間是個錯誤,可是他仍然眷戀。

他眷戀那“雲一渦,玉一梭,淡淡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的娥皇,他的初戀他的妻,他那善歌舞通音律、豔壓群芳的大周后。

他眷戀他們在一起重修失傳了兩百多年的《霓裳羽衣曲》殘譜的每一個日日夜夜,眷戀“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雲開,重按霓裳歌遍徹”的快樂時光;

他眷戀她“繡床斜憑嬌無那(nuó),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的嬌憨可愛、萬種風情……

然而他卻做了對不起她的事情,在她重病的時候他還和前來探病的大周后的妹妹偷偷約會:剗(chǎn)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

他也說不清楚為什麼,他明明是愛著大周后的啊,也許因為妹妹就像是當年的娥皇那樣青春明媚?也許他不忍看到妻子病中痛苦的呻吟而又一次選擇了逃避?還是,他原本就是個薄情郎?

他又犯錯了,他一輩子都在犯錯,從來都沒有正確過,一直在做讓自己後悔的事。

何必來到這人世間,做這樣一個無用的人!

然而這浮塵凡世啊,偏偏又是如此令人眷戀!那滿腔愁思,彷彿飄散的落梅花瓣,拂了一身還滿。

他眷戀他深深愛著的詞,“詞”就是他的精神寄託。他可以在每一個春意闌珊的雨夜,不用時時被亡國的痛苦啃噬,因為“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他也可以在不敢獨自憑欄遠望無限江山的時刻,抒發感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春已去、國已破,他只是這人世間最不該存在的一個傷心過客。

又是一個不眠的漫漫長夜,他的小周後,那個最愛穿“天水碧”羅衫、最愛畫“百花妝”、當年和他偷偷約會的女孩兒,即使穿著布衣也難掩她清新脫俗的氣質,她被宋太宗趙光義派人帶走了。

他怕,他不敢想。深秋之夜,只有梧桐葉在風中陪伴他哭泣,這個亡國之君、這個苟延殘喘的階下囚,孤身登上西樓。看著一彎淒冷的如鉤彎月,它經歷了多少次的盈盈虧虧、又見證了人世間多少次的悲歡離合?

三千里家國江山被人生生奪去是怎樣一種滋味?連最愛的人都保護不了是什麼滋味?離愁,離愁,是枝葉離開了根的漂泊無依、孤苦伶仃啊!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小周後回來了,她衣冠不整、滿臉淚痕。她對著他大哭、大罵,她使勁捶他、咬他,他卻一動不動,心如刀割。

他恨,他恨趙匡胤兄弟倆,一個亡了他的國,一個辱了他的妻。

他恨,他恨這個世界,他誰也沒有招惹,可是為什麼偏偏要他來承受這一切!

可是他更恨自己,為什麼這麼窩囊,如果國還在,怎麼會承受如此的屈辱!

他在心裡罵了自己無數遍:作為一個男人,你怎麼不去死!

一朝帝王如今淪落到如此地步,怎不叫人扼腕嘆息……

如果他不是生在帝王家,也不至於如此悽慘。可是生命沒有如果,只有曾經。

他曾經擁有過多麼美好的回憶啊!可是為什麼美好的事物總是那樣匆匆、太匆匆?還能回到過去嗎?不可能了,不可能了,你看那破碎的春、破碎的心、破碎的夢、破碎的山河,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他寫下這首讓人心碎的《烏夜啼》,生命也將要走向終結。


烏夜啼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公元978年的七夕,李煜42歲的生日,他剛剛填了一首詞,來抒發他的亡國之恨。

國家,他在位時只覺得這個詞是個負擔,而失去時他卻又感到了切身之痛。

《虞美人》的歌聲飄蕩出來,那痛入心扉的悲哀啊,使聽者都聞之落淚。

趙光義聽見了,殺心頓起:李煜你還在想你的國家,難道你還想復國不成!他派人送來一杯毒酒,據說這種叫做牽機藥的劇毒服食之後會令人五臟俱裂、痛不欲生。

李煜喝下了這杯毒酒,痛苦使他的頭和腳蜷縮在一起,成為一張弓的形狀,他在小周後的懷裡死去的時候,心尖指向了南國的方向。小周後再也無所顧忌、無所留戀,隨之殉情而死。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
5
傳說佛典中記載了天上的一種花,它白色而柔軟,散發著清幽的香氣,只要看到此花的人,心中的惡念自會去除。可是這種花在人間開的時間不對,它是春天開放的最後一種花,它的名字叫做“荼蘼”(tú mí)。

當它努力綻放芬芳的時候,表示春天已經過去了。開到荼蘼花事了,塵煙過,知多少?它的花語是——末路之美。

李煜就像是錯來到人世間的荼蘼,他是那樣單純、自然、率真、毫不矯飾,讀他的詞,彷彿他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整個的心靈世界一下子捧到了世人的面前,無論對與錯,都是那樣真誠而坦白。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這樣評價李煜:“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後主是也。”

也許有些人就是揹負了上天的命運與安排吧,李煜擁有了那樣纖塵不染的赤子之心,卻遭遇這樣的國仇家恨,他來到這人世間,就是要用他的血、他的淚直悟人生苦難無常,所以他的詞具有一種強大的感染人的力量。


做個詞人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

這個自認為來到人世間是個錯誤的君主,他在詞史上做的貢獻恐怕連他自己都不會知道有多麼巨大。他“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在他被俘汴京的時候,整個汴京的文人都在填詞。可是之前,很少有人看得上“詞”這一文學形式。

恐怕趙匡胤也不會想到,他抓來的一個人,會對他所開創的王朝在文學上產生那樣深遠的影響,李煜被人稱為“詞帝”。

他的文字有一種力量,總會在不經意間撥動我們心中的層層漣漪,那些綺麗婉轉的憂傷,原來早已深埋心底。

當我們在某一個美麗的夜晚,一遍一遍讀著他用血淚寫成的文字,總會覺得他似乎從未走遠……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