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文委員:“搞活”——方能促進和提高創造力

讀《人類的終極問題》一書有一個重要啟發,“創造需要寬鬆的環境和空間”。按照“液態網絡”理論,建立嚴格秩序和徹底混沌之間的中間地帶——“混沌的邊緣”,才能促進創造力實現。而“影響液態網絡構建的主要問題,是對信息的不恰當管制”,言下之意,該放開的就要放開,放開才能搞活。由此想到,這些道理,可否簡單通俗地描述為:“搞活”,方能促進和提高創造力。這也是改革開放初期我們的提法:“改革開放搞活”。

“搞活”是必需的,因為創造力來自搞活,全民創新來自搞活,改革開放必然搞活,生產力的解放最歡迎搞活,“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就是最大的搞活。

但一般地提“搞活”,無界限無底線的“搞活”,只會與“搞亂”“搞砸”相連。一部車跑得快跑得好跑得久,不能只看重動力系統,必須配置好剎車系統。

“搞活”,有時難免“魚龍混雜,泥沙俱下”。鄧小平同志說,“自從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搞活經濟兩個方面的政策以來,不過一兩年時間,就有相當多幹部被腐蝕了,捲進經濟犯罪的人不是少量的,而是大量的。犯罪的嚴重情況,不是過去‘三反’‘五反’那個時候能比的。那個時候,貪汙一千元以上的是‘小老虎’,一萬元以上的是‘大老虎’,現在一抓就往往是很大的‘老虎’。”毋庸諱言,隨著40多年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經濟越來越活躍,“老虎”“蒼蠅”也多了起來。我們越加清醒地看到,腐敗乃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打虎”“拍蠅”一刻不能放鬆。

搞活必須反腐,反腐才能搞活。如果腐敗叢生,劣幣驅逐良幣,還沒等“搞活”就先“搞死”了!必須從嚴治黨,正風肅紀,鐵腕反腐;必須以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深化標本兼治,才能保證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同時,從“搞活才有創造力”的意義上看,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碰到的新挑戰、新問題之一,就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越是從嚴治黨,越是從嚴要求黨員和幹部,同時又越要能“搞活”,越能激發活力——充分調動廣大黨員、幹部的積極性、創造性。我們強調要構建一體推進的“不敢腐、不能腐、不願腐”的體制和機制,建立廣大黨員、幹部“很想幹、很能幹、很願幹”的體制和機制,使兩者相輔相成,把推動鼓勵幹事創業、擔當制度化、常態化。我們強調監督,“監督”應是有“監”有“督”,既要教育幫助絕大多數同志少犯錯誤或不犯錯誤,也要支持激勵絕大多數同志敢擔當、有作為、幹得更好。要把嚴格監督制度與完善擔當作為的激勵機制,與錘鍊黨員幹部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品格,有機地系統集成。要防止“不幹不錯,動輒得咎”;防止“數豆子的人比種豆子的人多”;防止有約束無激勵、強約束弱激勵、約束層層加碼激勵層層遞減。積極有效的“監督”,也包括切實解決領導幹部不作為、不擔當、不進取的問題。要消除一切思想顧慮,創造甩開膀子幹事業、擼起袖子加油乾的良好環境,真正使幹事創業的人立得起、吃得香、闖得開、走得遠。

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歸根結底在於它是解放、發展生產力的制度。“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永葆黨和國家生機活力”之中,尤其包括廣大黨員、幹部幹事創業、擔當作為的生機活力。“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態”,也是各級幹部的生機活力和創造力競相迸發的政治生態。這當然也是防範和抵禦各種風險、尤其是顛覆性風險,所需要的良性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