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鉤,古人腰間的奢侈品!

“帶鉤”,一言以蔽之,即古人所繫腰帶的掛鉤。帶鉤起源於西周,《詩·曹風·鸕鳩》言:“淑人君子,其帶伊絲。”戰國至秦漢時期,帶鉤在王公貴族、社會名流中廣為流行。

明代《無款夫婦容像》中的帶鉤細部

《淮南子》中這樣談及帶鉤:“滿堂之座,視鉤各異,於環、帶一也。”意思是說,放眼看去,賓客滿堂的腰間環帶上,都露出奢華的鉤飾,沒有相同的。而正是在這個“視鉤各異”間,人們的身份、地位都表露無遺,王侯之鉤、官宦之鉤、百姓之鉤,分得清清楚楚。

《包金嵌玉銀帶鉤》 戰國中期

河南省輝縣固圍村5號墓出土

帶鉤雖小,卻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講究禮儀等級、非禮勿視的中國古代,帶鉤反映著佩用者的身份地位,代表著那一時期的時尚。可以說,各種最奢華的材料(金、銀、銅、鐵、玉、翠、瑪瑙、骨木牙雕、瓷石琉璃等)、最繁瑣的工藝(鑄造、鍛造、焊接、模鍛、鎏金鎏銀、錯金錯銀、包金包銀、雕刻、鑲嵌、彩繪等),都用在了帶鉤的製作上,以彰顯其身份地位的高貴。

青銅帶鉤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帶鉤已居主角的地位。成熟的青銅冶煉技術,使帶鉤製作從一開始就處在一個很高的水平。

青銅鎏金鑲玉帶鉤

青銅錯銀猴形帶鉤

青銅錯銀龜形帶鉤

銀鎏金嵌琉璃夔龍紋帶鉤

青銅錯金銀獸面紋帶鉤

青銅錯金銀帶鉤

青銅錯金鑲松石帶鉤

青銅包金鑲琉璃饕餮紋帶鉤

青銅包金嵌玉石靈猴帶鉤

金銀帶鉤

黃金和白銀以其眩目的光澤、豔麗的色彩,使帶鉤具有藝術和財富的雙重價值。

玉帶鉤

玉在中國文化中被認為有君子之德,其潔白、細膩、珍稀、高貴的品質,為佩鉤者帶來一種脫俗內斂之美。

其他一些特殊材質的帶鉤,如琉璃帶鉤、水晶帶鉤等,都表現出材料的高貴和不凡。

戰國 水晶帶鉤

戰國 水晶帶鉤

金鏨梅花嵌珠寶帶鉤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現如今,男士西裝革履依然要配一個好皮帶,帶前的那塊牌子也頗為講究。試想,如果能將帶鉤這一古老而優美的服飾元素引入現代時裝,或許會別有一番韻味!


溫馨說明:文章源自網絡 版權屬原作者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