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陳道明彎腰的牛犇:6歲成孤兒、70多年戲齡,80歲獨住老年公寓

去年的金雞獎活動現場,網友發出了一組照片。

那是陳道明和老藝術家牛犇老師偶遇的畫面。

兩個人相遇時,陳道明隔著人群看到牛犇老師,就立刻點頭彎腰問候。

而畫面中84歲的牛犇老師,穿著一身正裝,頭髮已經完全花白了,看到陳道明也迅速的回應。

照片流傳出來後,不少人都稱讚陳道明的做法,感嘆他不愧是一名德藝雙馨的演員。

但其實和陳道明一樣,已經84歲的牛犇老師,同樣是一名當之無愧的藝術家。

只是因為他逐漸淡出熒幕,好多人都忘記了他。

1

1935年,牛犇出生於天津,父母都是很老實本分的人。

牛犇其實並不姓牛,他的父親姓張,出生的時候,家裡給他取名叫“張家景”。

牛犇這個名字,是在1948年,他去香港拍電影時改的,被一直叫到了現在。

而他之所以會改名,源於6歲那年,家裡的一場鉅變。

那一年,他父親感染了白喉,因為沒有錢醫治,不久就病逝。

而他的媽媽,正因流產血崩在家裡臥床休息,雖然眾人都瞞著她,沒有將去世的消息告訴她。

可她還是感覺到了,並且在不久後,因悲傷過度也去世了。

很短的時間內,牛犇成為了孤兒。

雖說在他們離開的時候,把他託付給了親戚代為照顧,可因為親戚們家裡也困難,連自家人都顧不上。

後來哥哥成為了北京中電三廠的司機,把他接到了身邊,他才算有了一個“容身之所”。

可那個時候,哥哥每天都要開車接送演員化妝拍戲,基本顧不上家裡。

工作很辛苦,並且工資還低,很難讓一家人吃飽飯。

牛犇又正處於長身體的年齡,有的時候餓極了,他曾偷偷啃過人家吃剩的蘋果核、西瓜皮。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牛犇很早就懂事了。

當時電影廠很多演員都住在廠裡大院,牛犇因為哥哥的原因,也住在那裡。

沒事的時候,他就時常幫大家跑腿、送東西。

當時和他們住一個院子的還有著名演員謝添,因為都是天津老鄉,他一直很照顧年幼的牛犇。

後來在拍《聖城記》時,正好缺一個村童角色時,謝添就想到了牛犇。

就這樣,牛犇被他帶進了電影圈。

那一年,他才11歲。

因在影片中飾演村童小牛子,電影放映後,認識牛犇的人,都開始叫他“小牛子”。

那時候的他機靈而又熱情,不少劇組缺少兒童演員時,都找他演。

1947年,他被推薦出演張駿祥導演的電影《火葬》,跟著劇組到了香港拍戲。在動身去香港前,謝添對他說:

現在大夥都叫你小牛子,你又屬牛,那就再添三隻牛吧。

於是,“張家景”改名為“牛犇”,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演繹生涯。

2

在漢語中,“犇”是“跑”的意思。

謝添給他取此名字,就像希望他像牛一樣在銀幕上跑一輩子。

而當初的少年“張家景”,也沒有辜負前輩的“期望”。

自從11歲那年,牛犇開始接觸電影,往後70多年的時間,他都一直在熒幕上努力。

從《龍鬚溝》、《牧馬人》,再到後來的《泉水叮咚》、《郵緣》……那些年,他出演了太多經典的作品。

而他的演技,也在一點點提高。

在1983年,他還憑藉影片《牧馬人》中的牧民“郭扁子”,拿下了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第六屆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

而當初為了拍攝電影《牧馬人》,他特地隨劇組在甘肅一個農場生活了幾個月。

通過觀察具體的生活,一點點的去揣摩、理解人物。

所以最終在熒幕上,牛犇才能把牧民郭扁子這一人物形象刻畫的活靈活現。

其實不止是《牧馬人》,在面對每一部作品、每一個角色時,他都格外的用心。

拍《風吹風鈴》那一年,他60歲了。

影片中有一場騎驢的戲,拍攝時,拉驢的人自顧自地看拍戲,忘了抓住籠頭,驢子受驚,牛犇頭朝地一頭栽了下去。

當場就休克了,之後才知道肋骨斷了兩根,頸椎骨裂,胸骨錯位。

結果等它醒來的第一句話卻是:

導演,給你添麻煩了。

後來為了不耽擱劇組的正常拍攝,牛犇堅持要帶傷上陣,醫生不得已為他注射了嗎啡。

後來等到戲拍完,他在床上整整躺了九個月才恢復過來。

2011年,76歲的牛犇拍攝電視劇《先結婚後戀愛》時,因北京天氣原因患病在身。

當時的製片人兼總編劇宮凱波照顧他的身體,曾試圖為其改戲,以便讓他能早回去休息。

但牛犇拒絕了,他說:

改了這戲,還是這個人物麼?

其實在那部戲裡,他只是一個配角,並沒有太多戲份。

可為了整部戲的質量,他依舊堅持著。

對他來說,不管角色大小、戲份多少,只要自己參演,就一定要拿出全部的努力。

就像與他合夥過的導演管虎,提到他時,說的:

牛犇老師一生中飾演了很多小人物,但他有個大情懷,就是他把自己飾演的每個小人物都當成主角來演。

只有這樣的藝術家,才是屬於人民的。

3

去年的時候,因為綜藝《我們的師父》,淡出舞臺的牛犇出現在了熒幕中。

在節目中,80歲的他一個人住在老年公寓裡

節目播出後,不少網友質疑:牛犇明明有兒子為什麼還要住老年公寓?

可其實住在老年公寓裡,是他自己的選擇。

那是在2019年,牛犇的妻子生病住院,為讓妻子出院後有一個良好的環境,他決定重新裝修家裡。

然而裝修工作還未開始,與他攜手走了幾十年的妻子便已經離世,這成了他心中的一個遺憾。

為了避免睹物思人,他乾脆搬離了家中,住進老年公寓。

可歲月的流逝與家人的離去,並沒有讓他“消沉”下去。

節目中,面對前來拜訪他的年輕人,他依舊熱情的與他們打招呼,回憶過去的故事時,顯得樂觀而又知足。

這些年,他還會出現在影視劇中。

80歲了,他依然像當初一樣“奔跑”。

雖然沒有了青春容顏,可他卻依舊充滿了激情,並且用他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

如果皺紋終將爬上我們的額頭,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讓它們也爬在我們的心裡。

全文完

是結束也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