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九年的一戰,九年前的CPU對戰AMD 銳龍

前幾天收拾倉庫,找出了以前自己玩洋垃圾的平臺 INTEL XEON X5660+華碩 TUF X58,


要知道這個可是2010年的CPU,在當時6C12T 3GHz+的主頻,這種參數放在現在看著還是可以的,那和現在的CPU性能差距有多少呢?

在測試之前先說一下 LGA1366的洋垃圾,在淘寶的整機還有不少在銷售,如果有考慮買的朋友可以順便看一下。

既然至強X5660是六核心十二線程那麼,我們就選取了差不多規格 R5 3600,同為 6C 12T ,但是主頻略有差距,再者就是一個32NM 一個 7NM的區別了,不過既然是九年的跨年戰這也屬於正常。

首先我們看一下我們的測試平臺

有人可能會說內存頻率的區別 ,不過實屬沒有辦法 一個是D3一個是D4 只能以正常工作狀態來測試了,至於CPU都是正常的默頻測試


首先看一下理論測試

可以看到 R5 3600無論是何種狀態都是以碾壓通過的,可見從32NM到7NM CPU著實提升太大了。


遊戲測試



這就是我們測試的幾款遊戲,除了奧德賽 最低幀看起來不正常以外其他的都屬於正常發揮,不過可以看到 X5660 在RX5700的加持下 已經嚴重瓶頸了,所以這種洋垃圾 CPU即便是上了稍高點的顯卡也會成瓶頸。


試試表明即使是當時幾乎是旗艦的CPU,放在現在也會被千元CPU 吊打,所以那些抱著洋垃圾的同學,或許可以嘗試這更換新平臺了,畢竟新平臺除了性能大幅度提升,還有USB3.1 PCIE4.0 M.2等等新技術的加持


最後多說一句廢話,在淘寶上買那些洋垃圾 1366和2011的 且買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