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早不晚,又見“吊紅”在枝頭

網絡時代,一旦出了名,就會成為“網紅”。有一種網紅柿子,叫“吊紅”。它的家鄉在距餘姚45公里的大嵐鎮,一個浙東的古山村。

於是,這個秋天,又多了一個去山裡打卡“網紅”的目標:那個有“吊紅”的村落。

幾百年來,“吊紅”陪伴著村裡家家戶戶,依偎在房前屋後,吊在樹上紅透了一個又一個秋天。鄉親們因此給了它這個有溫度的名字。

“吊紅”長在柿林村。顧名思義當然是滿村柿子樹,“柿林村”因此得名。如今,一棵600多年樹齡的“鎮村之寶”柿子樹正被村裡悉心供奉,這棵樹,儼然已象徵為歷代村民們心中的精神支柱,祈福風調雨順,保佑生靈平安。

650多年前,沈氏45世祖太隆公於元末明初遷居峙嶺,為峙嶺沈氏始祖,現在的柿林村民都是他的後裔,遂繁衍成單一的沈姓血緣村落,又村中有一古井,井水清澈純淨,冬暖夏涼,是全村人的飲用水源。故有“一村一姓一家人,一口古井飲一村”之說。

其實,歷史上柿林村整個村落由一條條曲直幽深的巷弄相連,寬僅咫尺,所以最早稱為尺林。

後人們發現村外兩嶺對峙,遂取峙嶺為村名。相傳清末餘姚縣令到此,見峙嶺氣勢雄偉,且人才輩出,出過幾名秀才,於是大筆一揮,更名為仕林。直到1964年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時,因村裡屋前屋後都是柿子樹,才改村名為柿林了。

柿林村名從最原始的山居原貌,歷經地理形態、人文現象又轉回到植物生態。大自然的造化,決定了人類命運選擇,村名的每一次變更都是歷史的刷新,彰顯出那個年代的價值取向。如今的柿林村因為“吊紅”的依附而成為網紅,吸引了各方遊客紛至沓來,村裡的農家樂、各式飯店、小鋪子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柿(事)事如意。不知道將來哪一天,會不會把村名改為“市林村”呢?

不早不晚,立冬前後又見“吊紅”在枝頭,本篇圖片自然以“吊紅”為主,來自自然,回到自然,懂自然,自然更好。

如今的柿林村因為“吊紅”的依附而成為網紅,吸引了各方遊客紛至沓來,村裡的農家樂、各式飯店、小鋪子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柿(事)事如意。不知道將來哪一天,會不會把村名改為“市林村”呢?

柿林村的開村始祖沈太隆曾讚美柿林:“洞天福地甚奇哉,不染人間半點埃,相士擇宜居此在,嶺頭惟有白雲來”。 不過,今天的柿林村,店鋪招牌廣告充斥大弄小巷,隨意拉扯的電線橫七豎八把古老的村落勒索的透不過氣來。只有那些古老的柿樹依舊堅守本色,為主人在秋風中“吊紅”到最後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