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倫旗:秸稈綜合利用 ,點“草”變廢為寶


近年來,庫倫旗把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作為防治大氣汙染、推進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工作來抓,結合農村牧區生產發展實際,堅持因地制宜、農用優先、就地就近、政府引導的原則,以玉米秸稈綜合利用為重點,以飼料化利用為主要方向,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5%,實現環保和經濟效益雙贏。

今天,白音花鎮治國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工作人員在水泉鄉紅山咀子村村民王漢明家玉米地裡,操控秸稈打捆機收集秸稈,打成草塊。村民王漢明家裡有100多畝農田,往年這個時候他僱人去處理地裡的秸稈,費時又費力,現在他再也不用發愁怎麼處理秸稈了。

白音花鎮治國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作為一家秸稈收儲運社會化服務組織,從3月中旬開始了收儲秸稈作業,先後從先進蘇木、白音花鎮、水泉鄉、扣河子鎮、六家子鎮等5個蘇木鄉鎮100多個嘎查村收儲秸稈,目前已收儲6000噸左右。

庫倫鎮養殖戶張顯忠家裡有12頭牛,由於種植面積少,每年都從外地購買飼草,前兩天他剛從白銀花鎮海力斯臺嘎查購買了100多捆打捆草,就近就地解決了飼草問題。

目前,庫倫旗種植面積達150.5萬畝,秸稈總產量為90.5萬噸,通過綜合利用農作物秸稈,因地制宜、就近就地解決全旗62.33萬頭牲畜飼草料供應問題。

庫倫旗農作物秸稈資源較為豐富,每年收集利用秸稈90.5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5%,其中用作飼草料58.2萬噸、肥料12.9萬噸、燃料3.7萬噸、原料2.2萬噸,不僅促進了農作物秸稈的轉化利用,避免了焚燒秸稈造成的環境汙染,也為發展畜牧養殖提供充足的飼草,降低了養殖戶的成本,實現了廢物利用、農民增收和保護環境多重效能。

(劉向美 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