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中作樂,疫情期間,家長終於有時間陪伴孩子了!

疫情期間,無論你的行業是什麼,能做什麼貢獻,至少我們能做的是:不信謠、不傳謠!做好自我防護措施。

曾經,有很多家長抱怨自己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在家陪孩子。這次疫情之下,無形中拉長了我們的假期,家長終於有了大把的時間呆在家裡,不經意間,實現了自己與孩子共度親子時光的願望。

很多時候家長會抱怨,因為沒有時間沒有機會,所以才變得沒有耐心。但現在,時間和機會都呈現在你的面前,你的耐心不但沒有變好,反而被這時間消磨得越來越差了。

家長自己並沒有意識到,藉口總是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的。一旦沒有了藉口,一切問題無處遁形。

在這樣一種被隔離在家的特殊時期,長時間地陪伴孩子,更是一件考驗體力和心力的事情。每天困在家裡不能出門的家長,剛開始時感覺還挺好,終於有時間好好放鬆一下了,不用每天早起,想什麼時候睡覺就什麼時候睡。不曾想,這種爽的日子沒過幾天,便家長開始不安了:許多想做的事做不了,每天又看孩子各種不順眼,不由地哀嘆,什麼時候才能結束這樣的日子啊!是啊,家長不像孩子,只要想著怎麼玩就可以了。面對現實生活的種種壓力,工作、房貸、孩子教育、收支平衡,還要面對疫情隔離帶來的恐慌情緒。加上孩子的表現不如家長所願,諸多煩惱同時湧上心頭,又無法擺脫與迴避,難免就開始心煩意亂,對孩子也失去了耐心。

其實,孩子還是那個孩子。

但是這時候,跟著家長生活作息的變化,原先還算正常的孩子,可能就成了一個怎麼也看不順眼的“熊孩子”:

生活沒規律,終日守著手機電視,每天晚上十二點多還不睡,第二天到中午才起床。難怪家長會發火。這時候家長的自我調節非常重要。這個調節有兩個方面:心理方面與作息時間。孩子生活習慣變得亂七八糟,與家長自身放縱的關係非常大。許多家長自己在長假時間裡就晝夜顛倒,生物鐘紊亂,這就難怪孩子也跟著亂。

作息時間不規律,人的身體調節機能也會跟著變差,導致精神狀態也不好。越是這樣,就會覺得越休息越累。而家長自己變懶散,孩子自然也不在狀態。孩子如果早起,家長還在睡,雙方節奏不一樣,還會互相覺得受到打擾。所以,孩子只能也跟著家長一起混亂,這一混亂下來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於是孩子作業也不做了,一玩就停不下來,飲料、垃圾食品隨時吃,身體和精神卻越變越差。而開學時間一再推遲,總不可能任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下去。怎麼辦?還是那句話,先從家長自身做起。

做好假期規劃很重要

把平時自己想做卻沒有時間做的事,列在一個清單上。現在有了大把的時間,就可以拿出來逐一實現了。比如,讀幾本書、報名網上學習一門技能:學習攝影、做美食、幫助孩子做好寒假規劃、和孩子一起做家務、一起動手整理房間等。列出想做的事情後,就開始著手做規劃了。規劃調整好自己的生活規律,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睡覺,幾點到幾點做什麼事,列出具體的時間來,然後按照時間安排來執行。一般堅持幾天下來,一切變會恢復正常了。

建議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這項規劃。

這既是在幫助孩子學習如何做規劃,也是在給孩子做榜樣示範,還能幫助孩子培養時間觀念。同時,雙方之間還可以互相督促和比賽,形成一種氛圍,在更好地實施計劃的同時,還能增進親子感情。

比如寫作業一小時,練琴一小時、鍛鍊半小時、閱讀半小時等,和孩子一起制定,然後按要求執行。這裡要注意的是,家長自己要先做好,而不是隻要求孩子,卻對自己沒有要求,否則孩子一定也很難執行下來的。

培養孩子好習慣

一、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

做家務,是培養孩子熱愛生活與家人的最好方式,能讓孩子貼近生活,覺得自己是家裡的主人,從而擁有更強的歸屬感、價值感與責任感。

最好的方式是家長和孩子一起做家務。注意,在這個過程中,怎麼做,要讓孩子有自己思考和做主的機會,而不是家長以自己的方式來要求和指揮孩子。

當孩子變成參與者,而不是被動執行者時,他會變得充滿激情,積極主動。他會根據自己的記憶來模仿家長之前的做法,或者,他還有自己的創意表現形式。

無論哪一種情況,對孩子大腦和身體都是一種很好的鍛鍊。儘管孩子做的可能並不好,這時,家長只需要給予由衷肯定與鼓勵,孩子會表現得越來越好的。

二、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

家長要記住,讓孩子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的前提,是家長要學會信任孩子。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主動學習,是因為家長平時總覺得自己不自覺,需要自己監督。所以,家長總是強迫和命令孩子去學習。

這樣,孩子在被迫學習的狀態下,內心就會有阻力,於是學習的狀態和效果也會變得不好,體驗自然會很差,久而久之就不愛學習了。

家長一定要學會剋制自己老想命令和監督孩子的衝動,在做好規定的情況下,稍稍提醒他一下,然後給孩子積極的鼓勵:“我相信沒有我的監督,你一樣會做得好,甚至會做得更好”。這樣的暗示,效果往往要比家長守在孩子旁邊好得多。

另外,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家長不要直接給出答案,而是給孩子充分思考的時間。啟發並引導孩子通過自己思考,一步一步地接近並得出答案。這樣,孩子就會找到成就感,從而有了學習的動力。

居家隔離的機會利用好了,就是一個非常有陪伴質量的親子好時光。這需要父母以身作則,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在建立溫馨的親子情感同時,家長與孩子一定會有一個不一樣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