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民國大師,高考數學0分。破格錄取?不存在的

很多民國大師們的數學都不好

錢鍾書錢老師,1929年參加清華大學招生考試,英文滿分,數學15分。

錢鍾書

楊絳在回憶錢鍾書的文章中曾寫到:

鍾書考大學,數學只考得十五分。

求學時期的錢鍾書,“能把各件兵器的斤兩記得爛熟,卻連阿拉伯數字1、2、3都不認識”,經常被父親打得身上青一塊,紫一塊。

季羨林季老師,當年高考數學4分。

季羨林

錢文忠教授在撰寫《我的老師季羨林之學生時代》時,知道季老小時候學習嚴重偏科。他就問季老當年高考時數學到底考了多少,季老只說“很低的”。

這很低到底是多低?

錢文忠自己去查了清華大學的檔案,發現只有4分,而且他的第一志願竟然還是數學系。

1934年,素有民國最後一個才女之稱的張充和參加北京大學招生考試,數學0分……

張充和

除了這三人,坊間還有一些捕風捉影的各種謠傳,像是清華大學校長羅家倫當年數學也是零分,吳晗也是零分等等。

最後呢,竟然都被破格錄取了!

一時成為“高考佳話”,很多人開始拿著這些案例,來抨擊現代考試製度的僵化和弊端。

屁咧!

什麼破格錄取,天底下哪有那麼多伯樂。

他們之所以能夠錄取,不是什麼伯樂惜才,而是當時的大學錄取制度來決定的。

比如,當年清華大學根本就沒有“某科目不及格則不得入學”的規定。

根據曾經清華1929年級校友周培智的回憶,民國時期的清華錄取標準,“凡是國、英、算三門主科中有一科目考分在85分以上,一定錄取……各科平均分數及格,合乎入大學標準,也能錄取。

錢鍾書那年,在錄取的174名新生名單裡排第57名,平均分肯定不低。再加之,雖然數學只有15分,但中文和英文成績都是特優,也滿足了有一科考分在85分以上的要求。

所以他被錄取,是在情理之中。即使這樣,對於嚴重偏科的同學,校長還是會特別“關照教育一下”,也就有了後來的故事——“當時校長羅家倫還特地召我至校長室談話,蒙他特准而入學。我並向羅家倫彎腰鞠躬申謝”。

羅家倫

而在北大,確實有“數學為零分者一律不準錄取”的規定。

當時胡適是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他所規定的文科新生入學考試的科目是:

英文成績佔40%,國文30%,史地20%,數學10%。 其中如有一門得了零分,其他各門無論考得多好,也不予錄取。

張充和那年國文滿分,英文和史地分數也及格,但數學得了零分。

胡適很欣賞其才華,但自己立下的規矩堅決不能改。就找了一個變通的方法,先錄取為試讀生,讀完一年後,各科成績都較好的話再轉為正式生。

最終,張充和因為生病也沒能讀完北大,後來又開始打仗……

其他民國大家,像是臧克家說是當年國文成績,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聞一多給了98分,數學0分,最後破格錄取;也是扯,青島大學的錄取標準和清華大學差不多,同樣沒有規定不及格科目不予錄取。

臧克家

所謂“破格錄取”的毒雞湯,真是誤人子弟,總是讓一根筋的孩子上當。

所以,文理偏科不是什麼好事,天底下沒有那麼多伯樂,關鍵是你也未必是千里馬呀。

而且,那時候學不好數學,真不能怪這些大師們不用功,而是數學真的很難。

話說當年張充和進了北大,旁聽了幾堂數學課,如聞天書。

考試前,家人給她準備了圓規、三角尺等工具,她說“沒用”,是真沒用,因為自己連題目都看不懂。

別笑。先給你們看一道1933年南開大學的高考數學題目。

搞錯了吧?這是英語題。

不!

是數學題。

你可能不知道,民國當時很多數學教材是外文的。

根據民國學者的調查,1920年前全國270所中學、140所師範學校、30所實業學校、40所女子中學之中,採用中文教科書的比例為74%,採用外文教科書的比例為26%。

而大部分教數學的都是用外文教材。為啥?

一方面當時人們還是有“崇拜西文”的心理,覺得用原版英文教學顯得更高深一點。另一方面,是中文出版的書質量實在太差。

著名歷史學家何兆武是1930年代上的中學,他在《上學記》中回憶道:

我們的教科書幾乎都是美國課本,中學也是,雖然有的是有翻譯的,但實際上那些術語,像什麼速度、加速度,數學裡的無限大、無限小之類,都用英文。因為經常用,翻來覆去就那幾個詞,倒也不費勁。……比如數學,初中學幾何的時候,課本是由三個作者合作的,因為他們名字的第一個字母都是S,所以叫“三S幾何”。高二的時候學大代數,用的是Fine的本子,叫“範氏大代數”,那也是美國的教科書,寫得非常深,尤其是後面的部分,幾乎是高等數學,而且編排得不好,系統性很差,忽然講這個,忽然講那個,不是很連貫。

所以,很多數學試卷用英語出題也就不出奇了。

而且沒有選擇題、填空題,都是解答題。沒法蒙,懂就是懂,不懂就真的一個字都解不出來。

想想那些民國大師們考個位數,也就很好理解了吧。

一場考試不是衡量一個學生的唯一尺度,更不是決定人生成敗的絕對標準,一點沒錯!

但是!

也別天真地幻想著“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拘一格降人才”,踏踏實實地學點東西,尊重知識,百利而無一害。

這個世界渴望天才的誕生,或許會為他改變規則,但99%不是你。

因為99%的人是平庸的人,而那1%的天才比你還要努力。

少年,醒醒吧。

真回到民國,你也未必能考上大學。

看一下當年中山大學的高考題目,自己能得幾分。

國立北京大學 1936年國文卷

把下面的幾條,各刪改成最經濟而無文法錯誤的文字。

季孫行父禿,晉卻克眇,衛孫良夫跛,曹公子手僂。同時而聘於齊。齊使禿者御禿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僂者御僂者。(《穀梁傳·成公元年》)

國立復旦大學 1946年數學卷

A、B 、C為共線之三定點,動點P 至A、B與B、C所張之角恆相等,試求P點之軌跡。

國立清華大學 1947年史地卷

一、下列諸人所代表的國際政策是什麼?

威爾遜羅斯福杜魯門斯大林丘吉爾華萊士

二、戰國時主兼愛非攻者為( ),明王道辨義利者為( )。

三、兩稅制始於( ),一條鞭始於( ),保甲始於( )。

四、最先征服高盧者為羅馬右將( )。

五、世界小麥輸出最多之國家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