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腿型好不好看,全看你用不用心了

在發佈了臀紋不對稱的推文後,有很多媽媽在後臺諮詢小編:寶寶腿型呈蛙型是不是不正常?小編要告訴大家,這是完全正常的哦!今天,就讓小編來跟媽媽們細聊一下有關寶寶腿部發育的變化過程。

在講述寶寶腿部發育變化過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O型腿和X型腿分別是什麼?

俗稱“羅圈腿”。

主要表現:當雙腿併攏時,腳踝內側併攏而膝關節內側無法併攏。

原因:小腿的脛骨向內翻轉了一定角度,所以稱為“膝內翻”。

俗稱“碰膝症”。

主要表現:雙膝併攏時,雙足無法併攏。

原因:小腿的脛骨向外翻轉了一定角度,所以稱為“膝外翻”。


寶寶腿部發育的過程

由於在胎兒時期,寶寶在子宮中的空間很小,會呈全身盤曲、脊柱略前傾、四肢交叉緊縮於胸腹部前的姿態,這就很容易導致寶寶脛骨內旋,從而形成“O型腿”,也就是媽媽一直擔心的“蛙型”腿。

所以剛出生的寶寶普遍有“O型腿”的現象,無需進行特殊處理,隨著寶寶的成長,約在一歲半到兩歲時,“O型腿”會自然變直。

但隨著寶寶的生長髮育、下肢負重與走坐姿勢等多項綜合原因,寶寶的脛骨會開始外旋,從而導致寶寶的“X型腿”。這一過程被稱為“生理性膝外翻”。

一般“X型腿”在寶寶3-4歲是最明顯的,後續隨著寶寶的下肢發育完全,寶寶的腿會逐漸變直,一般在寶寶7歲左右即可自然變直。

總結一下,寶寶的腿部發育大抵分為以下四個節點:


嬰兒期(1歲以內):

寶寶脛骨在子宮內被壓迫,會呈現一定程度的內翻,即“O型腿”。

提醒:1歲左右寶寶開始學步後,“O型腿”會更明顯。

18個月(1歲半):

隨著生長髮育、負重與姿勢改變等因素的影響,脛骨會逐漸外旋而變直。

3歲半左右:

脛骨外旋不會因變直而暫停,後續會導致寶寶的腿型開始輕微膝外翻,趨向於“X型腿”。

3-4歲時,“X型腿”達到彎曲頂峰。

7歲左右:

隨著腿部肌肉發育越來越完善,寶寶的平衡能力也明顯提高,腿型彎曲會自然矯正。



最後,寶寶腿部發育期間要注意以下護理方式

①拒絕人為對寶寶的正常腿型進行糾正。

如:綁腿等

②避免趴著睡覺

寶寶趴著睡覺時,腳踝大多呈內翻或外翻狀,長此以往,會影響寶寶的腿部發育。

而且寶寶趴睡,有一定的窒息風險,所以不建議趴睡哦!



③及時糾正寶寶不良坐姿

不要讓寶寶養成W型的坐姿,會加劇寶寶的脛骨外翻,導致“X型腿”。

正確的坐姿:盤腿坐、半盤腿坐、V型坐和側坐。

④避免長時間站立

寶寶骨骼尚未發育完善,腿部肌肉力量比較薄弱,不能長時間支撐寶寶身體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