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校: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復旦”二字由創始人、中國近代知名教育家馬相伯先生選定,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中“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強不息,寄託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

復旦大學經歷近百年的沿革。1917年復旦公學改名為私立復旦大學,下設文、理、商三科以及預科和中學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內遷重慶北碚, 並於1941年改為“國立” 。1946年學校遷回上海江灣原址。到1949年學校已設立文、理、法、商、農五院20多個系(科)。魯迅、郭沫若、鄒韜奮、老舍、竺可楨、馬寅初等著名學者曾到校演講或任教。1950年高校初步進行院系調整,復旦大學的海洋系併入山東大學;上海暨南大學的文、法、商三院,同濟大學的文、法兩院,以及浙江大學、英士大學的部分系科併入復旦大學。1952年秋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復旦大學的法學院、商學院、農學院調出,分別成立了華東政法學院、上海財經學院和瀋陽農學院;而華東地區的浙江大學、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安徽大學、金陵大學、聖約翰大學、滬江大學、震旦大學、大同大學、光華大學、大夏大學、上海學院、中華工商專科學校、中國新聞專科學校等高等院校的文、理科有關係科併入復旦大學。二十世紀80年代以後,尤其是通過國家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同建設,以及“七五”、“八五”和“九五”的重點建設,復旦大學逐步發展成為一所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以及管理科學在內的多科性研究型綜合大學。2000年4月27日上海醫科大學與復旦大學強強合併,成立新的復旦大學。如今的復旦大學,學科門類更為齊全,綜合實力更加強大。

復旦歷史上曾經擁有一大批學術大師和著名學者,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周谷城、陳望道、顏福慶、蘇步青、譚其驤、周予同、陳建功、朱東潤、胡曲園、嚴北溟、張世祿、伍蠡甫、盧鶴紱、謝希德等著名學者長期在校執教,為復旦奠定了雄厚的學術傳統和基礎。談家楨、吳浩青、谷超豪、胡和生、王迅、陳中偉、楊雄裡、楊福家、湯釗猷、顧玉東、李大潛、陳灝珠、沈自尹、聞玉梅、王威琪、陸谷孫、章培恆等一大批知名專家,仍活躍在國內外學術舞臺上,成為復旦當代學術精神的代表。建校以來複旦大學共培養了18萬餘名各類畢業生,湧現出包括于右任、邵力子、陳寅恪、竺可楨、張志讓、李嵐清等校友在內的眾多傑出人才,為國家的建設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復旦大學現任校長為王生洪教授,黨委書記為秦紹德教授。復旦大學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校風:“文明、健康、團結、奮發”,學風:“刻苦、嚴謹、求實、創新”。

學校現有人文學院、外文學院、新聞學院、法學院、經濟學院、管理學院、技術科學與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上海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 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數學科學學院和軟件學院等17個學院(含66個系)和物理學系、化學系、高分子科學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等4個系,68個學士學位專業,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5個(其中自設2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09個(其中自設38個),並設有2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現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外國哲學、政治經濟學、世界經濟、金融學、產業經濟學、政治學理論、國際關係、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傳播學、歷史地理學、基礎數學、應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生態學、神經生物學、遺傳學、生理學、電路與系統、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病原生物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內科學(心血管病、腎病、傳染病)、兒科學、神經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外科學(普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眼科學、耳鼻咽喉科學、腫瘤學、中西醫結合基礎、中西醫結合臨床、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等40個國家重點學科,居全國第三位。

學校現有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中心、美國問題研究中心、歷史地理研究所、人口研究所、世界經濟研究所、金融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現代物理研究所、遺傳學研究所、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市放射醫學研究所、肝癌研究所等81個研究機構,145個跨學科研究中心,有先進光子學材料與器件、專用集成電路與系統、應用表面物理、遺傳工程、醫學神經生物學等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還有10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 7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8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學校現有各類學生近44,300餘人, 其中博士生3,500人,碩士生7500餘人,普通本專科生15700餘人,外國留學生2,200餘人,成人教育本專科生8400人,網絡教育本專科生近7000人。學校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與科研人員2,30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50餘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29人,博士生導師746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40人、講座教授14人,“973”首席科學家6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1人。近幾年來,學校積極引進人才,實施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湧現出一批優秀的中青年教師,優化了師資隊伍結構。學校還擁有中山、華山等9個附屬醫院,集醫療服務、臨床教學與科研工作於一體。醫院醫療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有900多人具有正、副高級職稱,為臨床教學創造了良好的教學條件。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在國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的重點投資下,復旦這所百年名校正力爭建設成為一所立足上海、服務全國、國際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的世界一流綜合性大學,為人類文明進步,不斷探索教育、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成果。

此文編輯參考各省各高校及相關資料,由小編編輯整理彙編而成,加之小編能力有限,倉促而成,如有歷史、地名、建制等等不同,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繫小編,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請見諒。最後小編在此感謝您能在百忙的時間點擊“名校匯”,如果覺得小編寫的還算可以的請您點一下您的金手指,關注我們歐:名校匯!您的鼓勵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