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景”之一:被譽通往上帝領域的大門,富士山也甘拜下風

大千世界,一起看

日本在前段時間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讓我們見識到了他們民眾所給予的溫暖。那麼當我們提起這個國家的旅遊景區,你知道多少呢?富士山應該是第一個從你腦海裡面蹦出來的,或者還有一座東京塔?奈良公園?其實最“權威”的日本三景當中,以上景區甚至都沒有被包含在內。

01德川幕府即存的日本三景

日本的德川幕府時期也就是在17世紀初期,在那時候就有了日本三景的說法,它們分別是:仙台市的松島島群、 京都府西北部的天橋立、廣島縣附近的宮島(嚴島)。400多年以來,這三處景區就聞名日本,並且在很早的時候就被廣為傳播。直到現在,包括富士山等景區在內,就“名正言順”這點來說,在這3處景區面前,依然“甘拜下風”。而嚴島神社更是其中最低調、最神聖的存在。

02通往上帝領域的大門

距離去嚴島神社已經有2年多的時間了。但是對於神社的印象反而愈加深刻。這2年也走訪了很多各式各樣的景區,但是說來奇怪,每每想起僅僅遊逛1天時間的嚴島神社,竟都能把很多細節給回憶出來。

神社紅白相間,是一種非常鮮豔卻又能反襯出莊嚴肅穆的顏色。我是先乘坐電鐵到達的宮島口車站,然後從宮島站乘坐輪渡大概20分鐘左右到達的宮島。原本預計下午3點半左右到,但是中間因為文字和路線不熟悉的關係,一直到了傍晚才趕到。

有時候我不得不相信“巧合”這種玄妙之事的存在。當我第一眼看到鳥居的時候,正好是夕陽將紅色的霞光灑滿天邊的時候,血紅的殘陽此時正貢獻著最後的光和熱,前赴後繼的撲向鳥居,原本莊重的紅色鳥居此時與晚霞交相呼應,那種神聖感甚至在某個瞬間震顫的我絲毫動彈不得。

很可惜當時因為太擁擠了,要抓緊時間辦理票務的事情,所以沒拍照,引為憾事。前兩天我整理日本之行的照片,看到了一張東籬門日落的圖片,意境上有些相似,大家將就著看一下吧:

如果想要與神社大鳥居來個親密接觸的話,那麼就需要等到潮汐起來的時候才能乘船前往,而沒有潮汐的時候,輪渡是不會開過去的。而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真正地感受到那種空靈和靜穆所帶來的心靈震撼。它真的就如同一座通往上帝領域的大門,從中間走過,就有可能一步踏入到另外一個空間。波光嶙峋的海水這時候反而將其襯托的古老而神秘。

03上帝領域太遠,正殿近在眼前

在大鳥居的後面,就是神社正殿了。從個人的經驗來說,如果你也將它作為旅遊目的地之一,那麼一定要選擇一個時間點包含上漲潮退潮這麼個時間段。因為漲潮的時候,本就神聖的神社如同被海水托起一般,恰似一座空中樓閣,遠遠觀之甚至有海市蜃樓的美感。

而潮落之後,在短時間內百米迴廊中間地段則會裸露出明黃色的沙地。單一的景點便會有非常豐富的細節層次感在視野裡輪轉不休。

進入大殿之前,還需要洗手、淨口,當然淨口我是不知道是個什麼說法的,內裡也會有國內常見的祈福牌,各個國家的文字都有,日文、英文、中文,我甚至還看到了一塊用類似於中國古篆寫就的文字,真的特別佩服。

04小結

如果去的時候人不多,還是很建議晚上在島上住一晚的,不過價格上有些貴,看個人能力就好。當時也是咬咬牙加上運氣好才能在神社裡面住宿一晚。晚上人煙少加上燈火的映襯要比白天更有氣氛。吃的東西種類不是很多,比較喜歡這裡的海鮮,和我以前去台州玩的時候味道有些相似,吃不慣這裡的魚類製品。

嚴島神社,超過一半的建築已經被列入日本國寶,並且內裡收藏的很多東西也都是千年孤本,的確無愧於日本三景之一的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