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章如同修習武藝,打通文章脈絡方能功力大增

最近一直我大家介紹的都是關於如何寫作的問題,寫作是個大學問,有許多地方要值得沉思的。

今天要和各位小夥伴們談論的是文脈的問題,文脈和人的經絡作用相同,方脈不通則文思不順,達意自然也就不清。

如果你是一位語文老師,相信多年的批改學生作文的經驗會告訴你,學生作文最大的毛病是思路不清。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學生作文思路方面的問題,希望可以對找到一些原因。


對於學生來說,作文思路不清總結起來說,就是表達的層次不清,也就是沒有條理。這不僅僅是語文老師,就是學生自己在寫作文的時候,他們的想法也是混亂的,沒有一定的邏輯。

作文思路不清,對於大多數的小學生來說,幾乎是常犯的毛病。就是一些中學生,在寫作一些說明文和議論文時,也同樣會犯這樣的毛病。

小學生的作文大多以記敘文和抒情文為主,這兩種文體比較容易把握文章的脈絡。但是小學生的閱歷比較少,心志也不穩定,大多數的小學生在寫這兩類文體的時候,往往只能掌握主要方向,在文字的表達上還會時有混亂的現象。

中學生和大學生,或者是我們成年人在寫實用性的文章時,大多以說明文和議論文為主。這兩類文體的思路往往很難準確的被作者駕御,所以有的人寫出來的文章讓人看的不是很清楚。

如果是時常觀注媒體文章的人,就會發現有的作者寫出來的文章很讓人病詬。他們可以能想要把意思明確的表達出來,但是會讓有看了覺得有其他的意思,或是引起別不其他的猜想,從而脫離了作者本來的意思。

我們不說中小學生寫作文了,就說現在多數媒體上的文章,大多數人寫出來的文章是經不起細看的。

這類文章的作者,認為作文就跟說話差不多,他們以為照著心裡的想法寫下來就是作文。其實他們不明白,心裡說的話等於是自言自語。但這種自言自語又跟我們平時說話不一樣,不但不出聲,並且因為沒有聽眾,沒有種種自覺或不自覺的限制,很容易成為脫韁的野馬。

就是我們在平時與人談話時,還免不了跑題,更何況是獨自思想的時候呢?

這也是很多文章,讓別人看了以後,引起大吐口水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思想也並不一定是全用語言來表達的,就好像電影一樣只能以影像的形式一閃而過。

因此,作文便跟說話不一致,思路不清正是由於這些情形形成的。

有教導別人寫作文時,如果你是老師或者是家長,千萬不要和孩子說,心裡怎麼想就怎麼寫。當然你非要這樣說也可以,你還要教導孩子學會如何表達。

不然的話,孩子真的按照心中怎麼想就怎麼寫,寫出來的文章很容易導致文脈不清。

總結起來說,問題出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說話沒有條理的。主要是因為思想訓練不足,隨心所欲,不加控制的原因。

二是說話的條理比作文的條理要容易掌握一些,但是卻沒有引起重視,形成了一定的慣性。

三是沒有明白想和寫的區別在哪裡。

從思想到語言,和從思想到文字,都需要一翻努力,語言文字清楚的程度,便要看努力的大小而定。如果完全是隨心所向,基本上就是說的話別人聽不民生 ,寫的作文別人也看不懂。

下面就來談一談如何把握文章的脈絡,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寫文章大家都不陌生,無論是初學寫作的小學生,還是已經可以發作文字作品的作者,寫文章都是按著自己心中所想來表達。之所以有好壞之分,就是在於每個人所把握的方向不同。

找出文脈不通的一種方法就是讓別人來讀一讀。照著心裡說的話寫下來,有時自己讀著,請別人來聽聽,如果別人覺得通順可行的,那麼就是文脈清楚的。反之,如果別人覺得不意思不明,那麼就是明顯的思路不清。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文章是自己寫出來的,你肯定是明白自己的想法。但是文章是寫給別人看的,光自己明白還不行,要讓別人也明瞭才可以。

許多文脈不通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現在人的經歷都很豐富,見識也不差,如果讓他們為某方面的內容發表言論,相信他們都能說的很好。不過如果要讓他們寫一篇演說稿,可能就會很困難。

雖然從學生時代就有練習作文的機會,但是如果要想控制文字的準確性,確是有很難的。

如果將作文當說話的記錄,是像說話一樣來表達,那麼口語聲調就有很大的難度。因此要想文路通達,就要在承轉或是聯貫上多下功夫。

因為文章是給別人讀的,別人不會像作者那麼會按照自己的口語和聲調來讀。如果按照讀者的意思和想法來讀,毛病便出來了。那種自己讀時的調整,是不自覺的,是讓語脈矇蔽了文脈。這種矇蔽是自己不容易發現的,因此作文就難改進了。

這種讓別人來評判的方法,就如同借用一面鏡子來照自己一樣。不過,這種方法有很大的侷限性。

另外,人都是有表達需要要的。思想,談話,演說,作文,這四種方式都是一個人的思想活動表達方式。不過這四步一步比一步難,一步比一步需要更多的條理。

思想可以獨自隨心所向,談話和演說就得顧到少數與多數的聽者,作文更得顧到不見而的讀者,所以越來越需要條理。

語脈和文脈不同,所以有些人長於說話而不長於作文,有些人恰相反。但也有相關聯的情形,這種情況大多見於說話稿一類的文章。

說話可以訓練語脈,這樣獲得的語脈,特別是從演說練習裡獲得的,有時也可以幫助文脈的進展。

所以要改進作文,可以從練習演說下手。但是語脈有時會混入文脈,像上一段說的。在這種情形下,要改進作文,最好先讀給人聽,再請他看,請他改,並指出聽時和看時覺得不同的地方。但是這件事必須有負責的,而且細心的教師才成。

其實一般只能夠細看教師批改也就很好。不過在這兩種情況下,修改後的作文都得再三朗讀,才會真得到益處。

現在的學生肯細看教師的批改的已經很少,朗讀老師修改後的作文的大概沒有一個。這固然因為懶,也因為從來沒有受到正確的朗讀訓練的原故。

現在語文的朗讀訓練只在小學裡有,那其實不是朗讀,只是吟誦。吟誦重音節,便於背,卻將文義忽略,不能訓練文脈。要訓練文脈,得用宣讀文件的聲調。

我想若從小學時代起就訓練這種正確的朗讀,語脈混入文脈的情形將可減少,學生的作文也將容易進步。

大多數的教師在教導學生作文時,都會先讓學生寫出詳細的綱目。這不是從聲調上下手,而是從意義上、從意念的排列上下手。這是類似於邏輯的練習。

對於一開始學習寫作的同學來說,這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有的學習為了思想上的懶惰,就把這種習慣養成放棄了,只要能寫出老師要求的作文就行了。而有的教師,也是隻要求學生按照題目的要求,寫出一篇合格的作文也就不再多說。

正是這種師生間的有意或是無意的不重視,造成大多數的學生對於在寫作之前養成不了列出作文的細綱的習慣。

也許在小學階段,寫一篇不太長的文章,學生如果把握好的話還不至於顯得混亂。但是如果要讓他們憑空寫出一篇篇幅較長的文章,可能就會顯得方脈不清。

教育學生寫作文的細綱,一開始學生寫出來之後,最好請教師看看。這樣意念安排得有秩序,作起文來應該容易通順些。不過這方法似乎不及前者直截而自然。因為這裡有一個反饋的時間差,而且教師又不是指導一個學生寫作,效率也不是很高。

對於大多數的學生來說,作文都是有限制字數的。學生的作文的用武之地大多數在考場上,一張試卷不可能讓你盡情發揮用來寫作。

就是我們現在寫的網絡文,很多地方也是有字數要求。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不列細綱,先一段一段的寫。就如同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就是先把幾大段的開局先寫出來,且慢作整篇。這樣可以有工夫細心來寫,並且也更於修改。

修改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有老師修改的,一種是沒有教師修改的。像我們這樣寫網文的,自然沒有老師修改,一切全靠自己。

對於學生來說,是有老師修改的。學生畢竟處於初學寫作的階段,得教師個別的指正,學生才知道修改的路子。這樣修改的結果,文脈也可以清楚些。

除了這些方法之外,更要緊的是多看、多朗讀、多習作。這原是老生常談,但這裡要指出,前兩項更重要些。只作而不多看多讀,文脈還是不容易獲得的。

今天和大家談論是的方肪的問題,針對一些寫作思路不清,時有混亂的現象來說,還是值得一看的。希望本文能夠對你有所幫助,請給作者一個關注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