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有人用相機 “偷拍” 了「空城狀態」下的世界!


Air君有話要說

誰能料到,2020年全世界因為一場疫情都陷入了“空城”狀態。 街道上難覓人跡,安靜空蕩,寂靜得有些魔幻···

Air君想趁著這次疫情期間給大家推薦30張照片,帶你們看看空城狀態下的世界。這些照片非常值得大家看看,它提醒著我們一場災難降臨後會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1955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了一場攝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展覽—“人類大家庭”,從全世界徵集的二百餘萬張照片中,史泰欽與助手韋恩·米勒挑選並展出了503張來自68個國家和地區共計

273名攝影師的作品。

它們運用攝影手段和人類生活之間的千絲萬縷的關係,展現了生命的豐富和壯麗,歌頌了人類的智慧和博愛;尊嚴和愛意,也警醒了我們所無法超越的卑微和貪婪;戰爭和仇視。

攝影在這裡作為一種世界性的語言符號,被用來記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繼而顯現出人類經驗的一般性,以及在二戰後10年的心理和文化背景下,展覽所傳達出的“人文精神”和“人道主義”也順應了人們的觀看需求。

讓觀眾從日常生活圖景中看到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人是如何將“人”這個主體和“文化/生活”的行為相結合,通過簡單通俗的語言符號讀出了生活的相通和生命的美好。

今天,一場全球災難—coronavirus(新冠肺炎)使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迫在眉睫。曾經熙熙攘攘的公共廣場、海灘、遊樂場等,隨著疫情的嚴重,也變得越來越空蕩。

我們所認為的公共空間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的agoras一詞,即聚會的意思。最終,它被用來指城中心的廣場或空地,沒有這些地方,希臘人根本不會把其稱為城,而只是把它們當作各式各樣的房屋或神殿。”

空蕩的公共空間,可能會讓人聯想起反烏托邦,而不是進步,但它也表明,我們尚未喪失為了共同利益而團結在一起的能力。疫情下的公共空間雖然空空無人,但空虛之聲卻吹響了,一種與人類居住和日常生活混亂無序的狀態相分離的存在。它們喚醒了一種廢墟式的浪漫!

《紐約時報》最近派出數十名攝影師,對曾經熙熙攘攘的公共廣場、海灘、遊樂場、餐館、電影院、旅遊聖地和火車站進行拍攝。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疫情下的世界吧!

01

倫敦 I 英國

這就是現在大城市的高峰時間。

02

慕尼黑 沒有上下班的地鐵。

03

莫斯科

只剩下演奏者的劇院。

04

北京

在一個以夜生活聞名的街區裡獨自用餐。

05

卡拉卡斯 委內瑞拉全國隔離的第二天。

06

洛杉磯 無人之灘。

07

巴塞羅那 鴿子們終於有了自己的大道。

08

新澤西 只提供外賣的餐廳。

09

印度斯利那加

旅遊旺季沒有遊客,船也沒有乘客。

10

曼谷 充滿了恐懼的街道。

11

柏林 保持距離:這是德國政府的請求。

12

新德里

紅堡集市的一天。

13

羅馬

從西班牙階梯上看到的景色。

14

華盛頓 即使是櫻花盛開的季節,也沒有 吸引遊客來參觀林肯紀念堂。

15

東京 當世界停止旅行。

16

首爾 數週來,韓國的疫情是美國以外最嚴重的。

17

西雅圖

想吃熱狗?現在不可能。

18

米蘭 每天傍晚,米蘭人經常在這聚會。

19

舊金山

人們只能呆在家裡。

20

拉瓦爾品第,巴基斯坦 沒有旁觀者,也很少有人坐。

21

紐約 卡拉特拉瓦設計的交通樞紐。

22

緬甸仰光

遊客過去常來這裡看風景。

23

巴西聖保羅

電影院關閉之前的最後一場電影秀。

24

柬埔寨暹粒

無人酒吧。

25

悉尼

日落下的悉尼歌劇院。

26

香港 一個很受歡迎的觀景點,但是很少有人去看。

27

雅加達 寺廟建築群。

28

巴黎 風景還在,觀眾卻變少了。

29

波哥大

被封鎖的城市。

30

德黑蘭 新年快樂,伊朗。

<code>


願疫情早日結束,
願國與國真誠共處,願人民與政府之間沒有謊言。/<code>

<code>作者
建築志
每日更新優質原創
記錄不止建築點滴
以設計人視角看世界萬象的精彩

今日話題/<code>

<code>看完這些照片,你有什麼感觸? /<code>

快在評論區聊一聊吧~

- End -

學攝影,就看AIR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