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足球聯賽,有三點優勢,值得中超聯賽學習

中國註冊球員約5萬,中超16隊中甲16隊中乙20隊,一共52只球隊,我們把情況想象的很好,平均1個俱樂部各梯隊加在一起150人(但是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中國的聯賽滿打滿算有8千球員的飯碗(其實可能連5000都到不了)。也就是說,大約85%的中國註冊球員其實是沒有聯賽可踢的,不到15%的球員在俱樂部各級梯隊,只有2%的球員是在一線隊(大約1200多人)可以踢聯賽的,能上場的不到1.5%。如果各隊都用4+1外援(當然,有些乙級隊是不用的,這裡算的抽象誇張一點),每隊的首發就只能有6個國內隊員,也就是說5萬註冊球員裡的0.6%是能夠保證聯賽時間的中國足球核心人才,中國隊就要從這0.6%裡面選材,多少人呢?52只聯賽球隊,共312人。換句話說,將近99%的中國球員是踢不上聯賽的,踢得上的還得給外援打下手。

沒人願意讓孩子踢球,不是因為收入低,是因為聯賽可提供的飯碗太少,稀缺資源都被有錢人佔用了。中國聯賽目前需要的是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給普通從業者,而不是把錢集中發給那幾個所謂的"精英"。你能提供10萬個月工資5000的崗位,和你能提供500個月工資100萬崗位,從業人口基數能一樣麼?基數上不去,就以中國目前貧富分化的差距之大,你讓窮人家的孩子能有信心投入足球事業麼?資本搞亂的市場,這才是沒人踢球的原因。

聯賽的投入加大,務必帶動其他相關配套崗位,重點是先把球市做大才行,無論提供崗位的數量這是前提。而球員的價格更多原因在於現在的戶口本,好球員太少,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何況要有成績必須要有投入,切爾西曼城都是這樣都被批評擾亂了英超,一樣的。還有一個是當前青訓的問題,訓練體系很多不夠科學,文化課跟不上踢不出來基本廢了也是個很重要的讓人不敢放孩子踢球的因素。

但現在問題至少是至少要吸引更多小孩願意參與踢球,這是最基本的,你首先得表現出這樣的天賦的小孩多了,才是考慮窮苦人家願不願意送孩子去踢球的問題,最基本的聯賽影響上去了才更多人願意參與踢球這個運動,不是所有人都要成為職業運動員,只是要有更多人願意去看球賽繼而願意去踢才行。

日本從80年代就開始搞青訓體系,人家的聯賽是託在青訓體系之上的,燒錢只是錦上添花,可有可無,燒了好看,不燒也不會讓聯賽傷筋動骨。中超當務之急就是應該借鑑日韓雙方面的經驗,第一,小幅度逐漸限制外援;第二,大力狠抓青訓;第三,創造更多工作崗位。否則就會走上香港80年代的老路,燒不起錢的俱樂部頻頻退出,燒得起錢的球會綁架整個聯賽,到最後,你限援還是不限援,都已經沒有意義了,因為一切都已經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