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世界進入“無人模式”,空空蕩蕩!像極了科幻電影的開頭

最近,來自各個不同國家的攝影師發佈了一組照片。


在他們鏡頭裡,過去人潮擁擠的地方,罕見的幾乎全是空蕩蕩的景象。


米蘭▼

西雅圖▼

柏林▼

首爾▼

委內瑞拉▼


世界好像被按下了暫停鍵,像一場啞劇,暗流洶湧卻寂靜無聲。


曼哈頓市中心▼

倫敦▼


從前熙熙攘攘、南來北往的交通樞紐,現在冷冷清清的,看著有些不習慣。


作為全球客運量排名第五的東京國際機場,不復往日的人聲鼎沸,不見行色匆匆的過客,只有戴著口罩的警衛人員在巡邏。



穿梭行進的巴黎輕軌上,乘客分隔而坐,看到窗外無關風月佇立的巴黎鐵塔,也懶得拿手機拍照了。



而從1971年開始運行的慕尼黑地鐵,第一次在繁忙的工作日,沒有等到排隊上車的人群,列車便風馳電掣地呼嘯而過了。



但可能也唯獨此時,才有“賭書消得潑茶香”的閒情雅緻,細細地欣賞這宛若現代藝術畫廊的地鐵站。



耗資40億美元建造、佔地800000平方英尺的紐約Oculus車站,被稱為新的世界貿易中心交通樞紐。



然而,現在這顆源源不斷輸送新鮮血液的心臟,暫時停止了跳動,沒有要通往四面八方的人,它像打了個盹偷偷休息了。



從不知疲倦的城市這次也跟著偷懶打瞌睡了。


哥倫比亞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波哥大,過往川流不息、絡繹不絕的立交橋,如今空曠得可以騎輛腳踏車兜風。



車水馬龍的馬來西亞在十分鐘之內封鎖了國門,堵得水洩不通的車輛,在封國禁令正式生效的第一秒鐘,便乖乖地四處散去。



巴塞羅那昔日遊人如織、摩肩擦踵的那蘭布拉大道,曾是西班牙詩人費德里戈所說的“世界上唯一我希望永遠不會結束的街道”



不過,之前大家流連忘返不願走到的盡頭,讓悠然自在的鴿子招搖過市替我們走完了。



見證過文藝復興的米蘭大教堂,默默無言地凝視了幾個世紀,從它身邊來了又去的喧囂人間,現在總算有了片刻的寧靜。



無論何時都人滿為患的悉尼歌劇院,也終於能吹著海風,等一場落日。



同樣被海風吹拂了幾千年的維多利亞港,夜幕降臨後,除了不見人頭攢動,五光十色的霓虹燈依舊閃爍到天明。



洛杉磯的聖莫尼卡海灘,嗚嗚泱泱的人群離去後,才發現天與地與海,都遙遠無邊,沒有盡頭。



印尼日惹的神佛,少了朝覲的信徒,還是一如既往的莊嚴肅穆。



但素有“世界十字路口”之稱的紐約時代廣場,出入寫字樓的白領們在家辦公後,就顯得有些失魂落魄。



越夜越野的曼谷街頭,擺攤的小販、覓食的吃貨不出來了,它竟然像找不打蹦迪酒吧的夜貓子,怪垂頭喪氣的。



柬埔寨的暹粒,幫很多人在吳哥窟的樹洞藏了秘密,現在它一到晚上,依舊溫好了酒,等說故事的人來。



就像莫斯科場場爆滿的歌劇院,哪怕聽眾不在,音樂家還是滿懷期待地演奏著,反正過不久,這裡又將恢復原樣。



雖然,每年都有300萬信徒朝聖的麥加聖城,現在已經禁止進入。



梵蒂岡一呼百應的教皇,此時也不能接受臣民的朝拜。



但就如今天,教宗方濟各面對空無一人的聖彼得廣場,在聖伯多祿大殿前為全人類祈禱說的那樣:

我們意識到我們在同一條船上,我們所有人都脆弱而失落,但同時又彼此相重相需。所有人現在都要團結起來,每個人都需要彼此的安慰。



儘管誰也沒有預料到,世界像突然進入了無人模式。


緬甸仰光▼

巴基斯坦▼

羅馬▼

華盛頓林肯紀念堂▼

德黑蘭▼


可希望總是在不遠的將來等待著,就像悄然怒放的春天已經來臨。


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困難將被迎刃而解。


要堅信我們熬過了至暗之夜,便會迎來黎明。


因為,所有暫時的空曠都是為了來日的繁華


聖保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