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校,家長心中永遠的痛

一年一度的小升初又要開始了,不少家長及學生都在為選擇一所理想的初中忙碌著、糾結著。

這幾天,一些朋友或朋友的朋友找到我諮詢關於擇校的事情。我明確表達了個人的觀點:目前,就周邊的教育生態來看,學校所謂的好壞與學生個體的發展沒有直接的關係。一所學校,只要有較好的校風,就不會影響個體的發展。孩子能否長遠的發展取決於家庭教育環境。所以,家長與其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去選擇學校,倒不如靜下心來反思、調整家庭教育環境。

教育因人、因地、因時而異。排開家庭教育,孩子在什麼樣的學校能否更好的發展,取決於所選擇的學校的教育環境與孩子的個性、學習基礎能否有機的結合。如,個性調皮的孩子選擇管理嚴格的學校較為合適,個性內向膽小的選擇學校管理人文的更為合適。就學習基礎而言,最好選擇孩子班裡排名能在中間或中間以前的較為合適。

孩子的成長是多方面的,學習成績的差異只是學校生活較為凸顯的一個方面,離開學校,孩子的綜合能力才是影響孩子長久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學是孩子綜合能力發展的第二關鍵時期,所以,給孩子選擇什麼樣的學校時,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有利於孩子發展的學校,而不是一味的選擇所謂的名校。

不撞南牆不回頭,撞了南牆人就能回頭嗎?這些年,在與家長接觸的過程中發現,撞到南牆就回頭的人少之又少,一條道走到黑的更為多見。

去年,一位朋友與我聊起其朋友花了11萬是孩子進入了鄭州的一所名校的重點班。家長興奮不已,然而,兩個月後家長愁眉不展。一天,孩子坐在沙發上發呆足足一天,不去上學。

問其原因得知,孩子基礎不太好,在那跟不上,壓力過大。 我的朋友問我怎麼辦, 我沒有任何好的建議。在朋友的一再追問下,我表達個人觀點:最好的方式給孩子轉學。 同時我提醒我的朋友,因為11萬已經將該家長牢牢套住,任何建議她都不會接受的。說來可笑,我的朋友不相信,好心勸那位家長。家長回了一句話:11萬都花了,又沒有人退錢,堅持也要堅持到初三畢業。

兩年前,同樣小升初,一朋友和我聊起孩子的情況。得知孩子基礎不是太好,但是家長有門路可以給孩子選擇重點學校重點班。基於孩子的情況,我說,這種選擇是不合適的,孩子的基礎與學校的文化不能很好的結合,不但成績不能提高,可能還會影響孩子的健康。一年過去了,再次見到這位朋友, 他很少再談孩子的學習,只圖孩子能夠健康的畢業。

這些年,我接觸了不少所謂名校的'問題學生',究其原因,孩子基礎不好,在班級排名靠後,缺乏自信心,外加家長給過多的壓力。孩子出現厭學、痴迷遊戲等。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週邊的孩子,有幾個是因為選擇名校而發生重大改變的呢?學習好的還是學習好的,學習差的還是差。而且好與差的差距越來越大,導致這個差距大的真正原因不是學校的差異,而是個人習慣的差異。不同的學習習慣使得他們相差越來越遠。

對於小學的認知,不少人(尤其是高學歷的人)的觀點,'養成好的習慣就行了'。這句話本身沒有錯誤,只是被我們誤讀了。這句話在強調習慣的重要性,並沒有否定成績。一般而言,好的習慣必然有好的成績,不好的成績往往是源於不好的習慣。孩子在小學畢業時如果沒有好的學習成績,就已經反映出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應當警醒反思家庭教育。

改變自己是最難的,改變外圍是容易的。一般情況下,人總是選擇容易的。所以,我們看到的現象是,家長動用一切資源,為孩子擇校擇班。看似艱難,實則是選擇了容易改變的。

影響孩子深遠的是家庭而不是學校,這是被公認的觀點。所以,家長如果再想費盡周折為孩子擇校時,請先反思自己的 教育方式。在沒有改家庭教育生態前提下的盲目攀高的擇校是捨本逐末,結果往往是人財兩空。家長的悔恨也無法彌補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

在中學18年了,自我評價是用心做教育。做了17年班主任,除了進行常規的教育教學管理外,一直努力給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改變學生對學習的認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些習慣和認知應該是在小學階段完成)每屆(三年)能轉化的學生都屈指可數。而且,有一個共同點----家庭教育生態發生了改變。

孩子成長是多方面的,其中對其影響最核心的是自信心。所以在選擇孩子在什麼環境成長的時候,必須考慮這個環境能否給孩子帶來信心,帶來成就感。能給孩子帶來信心和成就感的環境對孩子是有利的,相反,對孩子是百害無一利。撇開了孩子的實際情況,一味地攀高擇名校是可怕的,滿足了家長及孩子一時的虛榮之後,流下的是無盡的悔恨。

如果您有名校情結,請考慮如下情境,孩子的成績是否足夠的優秀,且這種優秀是建立在孩子的良好習慣之上的。如果具備這個條件,就選擇名校吧,如果不是,還是選擇遠離高壓力的名校吧。 如果孩子成績不理想,但是你確信孩子智商確實偏高,且孩子有較強的自信心和抗壓能力,外加您有強烈的名校情結,那就無奈地選擇名校吧。除此之外的,還是結合孩子實際情況給孩子選擇一所適合孩子的學校吧。

美國一項教育研究顯示,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多,家長學歷的提高,家庭教育的作用越來越強,學校的教育作用越來越弱。所以,選擇學校不如改變家庭教育環境。

教育最大的投資是精力,而不是金錢。孩子需要陪伴,需要理性的關愛。我們不如把託關係找門路的精力來陪陪孩子。

心在哪財富在哪,當我們用心關注孩子細節發展的時候,孩子就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上名校也是水到渠成。如果忽略關注孩子細節發展,只是一味的追求上名校這樣一個結果,就會南轅北轍,浪費了錢不說,毀了孩子的一生。

擇校有風險,選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