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麗褒曼:三段婚姻,婚內出軌,但她仍是好萊塢的第一夫人

人最大的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話,英格麗褒曼的人生無疑是成功的。

如果用功成名就來衡量成功,英格麗褒曼也堪稱人生贏家。

她參演過電影50多部,獲得過奧斯卡7次提名,3次折桂。

甚至還有一種玫瑰,以英格麗褒曼命名。

好萊塢黑白片時代,女星們大都美的尖銳鋒利,像水彩輕靈通透。

眉眼間風情萬種,身段妖嬈動人。

唯獨英格麗褒曼,美的厚重,像是用油彩在麻布上,一層一層抹上去的。

五官分佈的紮紮實實,端莊、大氣,有種古希臘雕塑般的標準。

但就是這樣一張端莊的臉龐卻真人上演了好萊塢幾乎是聲勢最浩大的緋聞事件。

她追求完美的愛情和婚姻,卻總是在結婚出軌離婚之間反覆。

她在愛情裡,追尋的都是愛情本身而非哪一個人。

她所有的情人和丈夫並非輸給了外遇,而是輸給了褒曼想象中的那個人。

於是,她不停追尋然後失望,就像孩子始終覺得下一個玩具更好一樣。

幸好,她還有表演,對藝術的熱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成了她人生的救贖。

01孤單的小孩

英格麗褒曼生於1915年。

她有過三次婚姻,每一次都是以她的篤定和熱烈開始,每一次結束都是以她或者丈夫的背叛結束。

褒曼在事業上是成功的,但她對愛情始終有一種幼稚的不切實際的想象。

褒曼的母親16歲的時候認識了他28歲的父親,兩人一見鍾情。

但母親家族激烈反對,最後二人克服千難萬險,終於結婚。

婚姻來之不易,二人十分恩愛。

但彩雲易逝,1918年,褒曼3歲的時候,她母親去世。

從此父親一蹶不振,整日沉浸在思念亡妻的悲傷中。

因此,褒曼從小就經常聽父親講述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

看著父親的一往情深,褒曼慢慢對愛情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嚮往,她從小就想擁有和父母那樣完美的愛情

但是,褒曼看到的父母愛情是父親的回憶。

褒曼的父親擅長繪畫和攝影,可以想見,這樣一個富有藝術氣質的人能把愛情描述的有多美。

褒曼沒有機會看到日常夫妻生活裡的雞毛蒜皮。

不知道再恩愛的夫妻也有分歧,不知道婚姻需要妥協,甚至不知道婚姻在激情之後終會平淡。

她看到的是父親回憶裡完美的妻子,完美的生活,完美的愛情,沒有任何瑕疵的感情。

追求完美和激情也就成了她愛情的基調。

褒曼12歲時,父親去世,她被寄養在叔叔家,但一年後叔叔也去世了。

她輾轉去了姑媽家,姑媽家的孩子對她並不友好,他們嘲笑褒曼:

你爸媽不要你了,你是個沒人要的野孩子

起初礙於顏面,姑媽還在自家孩子欺負她的時候稍加約束,久了之後也就聽之任之了。

褒曼也知道了人心不古,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忍著,她默默的努力,積蓄力量。

褒曼明白,一切要靠自己,總有一天她會離開,那時就沒人能主宰她了。

這種經歷也造就了褒曼勇敢又懦弱的個性。

導致她既獨立又極度依賴愛人,雖然無視規則但行事卻不果斷。

02初為人婦到同床異夢

受酷愛藝術父親的影響,褒曼的理想是表演。

14歲的時候,褒曼的的日記這樣寫著

有朝一日能站在家鄉的舞臺上,觀眾們朝自己熱烈地鼓掌。


17歲,褒曼考入了了斯德哥爾摩的皇家劇院。

進入學校的褒曼開始系統的學習戲劇表演,在舞臺上褒曼羞澀又堅定的氣質讓她在表演中大放異彩。

18歲,資質出眾的她被瑞典制片廠發現,他們對褒曼伸出了橄欖枝。

儘管學校反對,但是褒曼還是義無反顧的從學校離開,走向了屏幕,她成了瑞典最有前途的女演員。

從這這個時候起,褒曼就開始主導自己命運了。

她堅定不移,在事業和愛情上總想要的多一些,即使困難重重。

1936年,好萊塢知名製片人大衛·賽爾茲尼克(亂世佳人的製片),看到了褒曼主演的《插曲》,影片中的褒曼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937年褒曼認識了牙醫林德,褒曼在他身上似乎看到了父親的影子。

他們很快結婚,次年褒曼生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

林德比褒曼年長9歲,在婚姻生活開始的時候,他幫助褒曼糾正了很多不良的生活習慣。

褒曼因此對丈夫十分依賴,從著裝到生活都對丈夫言聽計從,但這一切到了1939年就開始走向崩塌。

1939年美國版褒曼主演了美國版《插曲》,一戰成名。

這之後,褒曼開始常駐好萊塢,與丈夫分居,而且她丈夫並不喜歡別人介紹他是“英格麗褒曼”的丈夫。

隨著褒曼事業的走紅,林德對褒曼的管理越來越嚴格,甚至監控起了褒曼。

這一時間看上去褒曼家庭和睦事業順利,但她和丈夫之間的裂痕在悄無聲息中越來越大。

林德也覺察出來了妻子的不同,出於恐懼他開始加強了對妻子的管束。

他偷偷的轉移家中的財產,控制財務,不允許褒曼購買自己喜歡的奢侈品,不準褒曼外出,他像一個暴君般的控制了褒曼。

此時,褒曼在事業上的也遭遇了瓶頸,雖然她的作品受到歡迎,但是她本人並未得到主流的認可。

褒曼健康的體格,自然的外貌成了眾人取笑的對象,他們甚至說褒曼的製片人“買了一頭健壯的母牛”。

1942年《卡薩布蘭卡》的到來,給了褒曼反擊的機會。

《卡薩布蘭卡》獲得了3項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劇本、最佳影片。

褒曼再接再厲,1944年的憑著《煤氣燈下》,一舉拿下第17界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這些角色也奠定了褒曼端莊大氣的熒幕形象。

事業的成功並不能彌補感情的空虛。

追求完美愛情,渴望浪漫婚姻的褒曼此時對婚姻已經徹底失去了信心。

她開始覺得丈夫是個虛偽自私甚至冷酷的人,她無法面對這樣的婚姻生活。

雖然同在一屋簷下,但褒曼的婚姻已經名存實亡了。

03為愛痴狂

1945年6月,褒曼在巴黎認識了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

羅伯特幽默勇敢,褒曼被深深吸引。

儘管羅伯特是不婚主義,但褒曼依然義無反顧的淪陷了。

這段感情以羅伯特在戰場上殉職而結束。

褒曼這段短暫的出軌成了很多人嘴裡的笑料。

這個時候的褒曼如同回到了在姑媽家被欺負的時刻,她做了和當時同樣的選擇。

一邊默默忍受不解釋,一邊用工作反擊。

《愛德華大夫》《美人計》《風流夜合花》一部有一部。

她在片中用乾淨純粹的角色讓自己重新贏得了觀眾的心。

1948年,她看到了著名意大利導演羅伯託·羅塞利尼的作品。

她是被導演的才華折服主動要求合作,在寫給導演的信中,褒曼的結尾是這樣說的

我只會說一句意大利語,Ti amo我愛你

兩人隨著接觸漸生情愫,還未離婚的褒曼懷孕了。

一時間,輿論譁然。

這個結婚已經超過十年,有著三個可愛孩子、英俊丈夫的良家美婦,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出軌。

褒曼從萬眾矚目的好萊塢的第一夫人成了人人喊打的蕩婦。

好萊塢工會甚至給褒曼寫了一封信,闡述了褒曼好萊塢第一夫人的形象有多重要。

還語帶威脅的暗示了褒曼一意孤行的後果。

然而,褒曼是鐵了心的要跟羅塞利尼在一起,1950年初,褒曼生下了他們的孩子。

同年5月,褒曼和第一任丈夫離婚。

為了離婚,褒曼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第一任丈夫了巧妙利用了輿論,最終,褒曼女兒的監護權判給了丈夫。

褒曼和羅塞利尼幾乎是頂著全世界的惡意,頂著幾萬份報紙對他們口誅筆伐,堅定的在一起。

但羅塞利尼和妻子的婚姻登記地是意大利,當時的意大利不允許離婚。

兩人為了結婚,從意大利到到奧地利,從美國到墨西哥,兩人用盡了辦法,最後才得以結婚。

褒曼在最輝煌的時候,她就是潮流,她的髮型服飾甚至妝容都被人瘋狂模仿。

只要在信封上寫上英格麗褒曼,她就能收到信。

有人為她包機,有人為她千里送禮,總之,那個時候,她就是全民的寵兒。

婚後,他們合作的影片全都口碑不佳,褒曼更是淪為票房毒藥。

褒曼渴望通過電影翻身,她想重回輝煌。

但丈夫卻不同意她拍攝其他人的影片,甚至以自殺威脅。

直到1956年,隨著和丈夫的感情日漸冷淡,褒曼毅然出演了《真假公主》。

41歲的褒曼容顏已經不在年輕,但是她依舊憑藉此片榮獲了第29屆奧斯卡,隨後正式復出。

1958年,這段飛蛾撲火般的愛情以羅塞里尼情婦的情婦懷孕而結束。

這段婚姻歷時7年,除了三個孩子之外,褒曼收穫的只有一地雞毛。

但褒曼似乎還沒有放棄追尋愛情,在當年聖誕,她又愛上了瑞典戲劇演員拉斯·史密斯。

據褒曼自己說,這次她找到了真正的愛情。

但隨後的12年裡,拉斯·史密斯在全世界巡演,褒曼卻只能在羅馬照顧孩子。

終於,在聚少離多的情況下,褒曼再一次遭遇了背叛。

這一次離婚後,褒曼沒有再婚。

這三段感情,每一次她都奮不顧身的開始,不在乎對方的身份地位甚至是否結婚。

但初見的驚喜並不能代替細水長流的相處。

完美的愛情也是有犧牲有妥協的,但褒曼似乎始終其一生也沒有明白。

她只是在愛裡一往無前的爭取著,說著我要。

04她是傳奇

1974年,褒曼應邀出演了《東方快車謀殺案》。

59歲的她憑藉片中僅4分鐘的表演榮獲了第47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同時,她被查出患有乳腺癌,開始進行化療。

1978年,病中的褒曼主演了《秋天奏鳴曲》。

這是她的最後一部作品,本片榮獲了紐約電影評論家獎、意大利聲望最高的多納萊洛獎。

1982年8月29日,在67歲生日這一天,褒曼優雅謝幕。

她在評價自己一生的時候,說我很滿意。

褒曼從瑞典到好萊塢尋夢,從好萊塢到羅馬尋愛,最後回到故鄉。

她一生都在尋找歸宿,尋找能把她救出泥潭的人。

褒曼的每一次感情都轟轟烈烈。

這感情曾經照亮過褒曼的生命,也曾摧毀過她對愛的信仰,

她愛過,就像從沒受過傷一樣,她犯過錯,眼淚乾了就不回頭。

值得欣慰的是她實現了自己14歲時候的願望

有朝一日能站在家鄉的舞臺上,觀眾們朝自己熱烈地鼓掌。

只是這一次鼓掌的是全世界。

在兜兜轉轉裡,她把自己活成了傳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