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網絡互助團體標準來了!提出“四要一不要”

3月30日,浙江互聯網金融聯合會批准發佈了全國首個網絡互助團體標準。這一標準由螞蟻金服牽頭,聯合了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保險研究所互助保障研究中心、阿里健康等6家產業、學術、研究機構共同制定。標準首次提出了互助平臺的“四要一不要”原則:要實名制度、全程風控、審核獨立、公開透明,不要資金風險。對於資金問題,標準建議互助平臺優先選擇無資金池模式,或者在有資金池的情況下,設立相應的資金託管制度,確保資金安全。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保險研究所所長、互助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魏麗教授認為,2020年是中國網絡互助發展的第十年,首個網絡互助標準的出現有標誌性意義,將給互助行業的規範發展提供參考,有助於推動網絡互助有序發展。

在我國的標準化管理體系中,分為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和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兩大類。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分為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鼓勵培育發展團體標準,快速響應創新和市場對標準的需求。團體標準供市場自願選用。

我國網絡互助發展了10年,為消費者提供了新型、低門檻健康保障的同時,也存在平臺模式多樣、風控能力參差不齊、缺乏統一標準的問題。例如,目前頭部的互助平臺中,約50%的平臺沒有實行實名制,大約75%的平臺設立了資金池,潛在的資金管理、案件欺詐等隱患值得警惕。

螞蟻金服副總裁尹銘介紹說,首個網絡互助標準以螞蟻金服旗下互助平臺相互寶的經驗為樣本。目前,全國有1億人參與相互寶。相互寶首創了先保障後分攤的機制,用戶數快速增長的同時一直保持著穩健、健康的運營狀態。

&nbsp>

據介紹,首個互助標準對互助平臺的運行規範、資金管理、調查等環節做了全流程的標準化定義。“四要一不要”原則中,實名制度、全程風控、審核獨立確保互助案件的真實可信,消除欺詐風險。公開透明原則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監督權,進一步保證互助平臺的規範運作。“一不要”原則重點防範金融風險,一方面提出了互助平臺無資金池的倡議,一方面也對有資金池的互助平臺提出了設立資金託管制度的實操建議。

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條碼管理中心主任陳曉蓉認為,首個互助標準提出的“四要一不要”清晰可衡量,有針對性地防範網絡互助的潛在風險,能為互助平臺提供規範化參考,也能為未來網絡互助行業的監管、政策提供一定參考。

浙江互聯網金融聯合會會長、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賁聖林透露,接下來聯合會將著手標準的落地,推動其作為網絡互助行業未來測試和認證的標準依據。“希望標準能夠助推互助行業進一步創新發展,在醫療保障體系、數字技術應用、商業保險以及行業創新監管等各個方面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