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被大孩子打臉,聰明媽媽應該這樣做,比說“沒關係”管用百倍

之前和雪碧的雙胞胎同學媽媽小麗聊天,跟我分享了一個她帶孩子的經歷,小麗說自己帶著兩個女兒去淘氣堡玩。

因為是星期天,大家都休息,所以在淘氣堡中的人很多,她帶著兩個女兒好不容易才在滑梯的地方排上了隊,於是姐妹倆就開始撒歡的玩,她自己就坐在一邊休息。


可是沒過一會,小麗的兩個女兒就哭著跑過來,她就很奇怪,平時這倆孩子最喜歡玩滑梯了,並且平時兩個孩子非常團結,好的跟一個人似的,遇到什麼事都會抱團,今天怎麼兩個都哭著跑回來了呢?

於是耐心的挨個安慰這姐倆,當兩個女兒情緒穩定點之後,她就問孩子,到底怎麼回事?兩個孩子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起來。

原來在滑滑梯的時候,妹妹被一個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哥哥打到臉了,姐姐去找哥哥理論,結果哥哥不僅不道歉,

還揚言說要連她一起打。

聽到孩子這話,小麗簡直要氣死了,先是查看下妹妹的臉,確認沒有大礙後,馬上讓兩個女兒帶自己去指認“熊孩子”,並且大聲的質問“這孩子的家長是誰?”問了一遍沒有人回答,小麗接著又問大聲的問了一遍,還跟身邊的人不斷的打聽,終於男孩的家長看躲不過去,終於現身了,並且帶著孩子向小麗和姐妹倆道了歉。


小麗說完這段經歷後,還向我解釋,為什麼自己要大聲的喊。她的目的就是要引起關注,想讓這個事件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這樣男孩的父母也會感到很難看,同時也能知道自己的憤怒,並且對這件事的態度,也算是給那個男孩一次教訓,讓孩子下回再這麼做就會想到今天的後果,也是預防有的家長,看見孩子闖禍之後,就不知聲假裝看不見。

這麼做的目的也是給兩個女兒做一個樣子,她倆如果被欺負,媽媽會第一時間站出來替她倆出頭,所以不用害怕。平時小麗也會教育兩個孩子,不能合起夥來欺負別的孩子,但是如果被別人欺負的時候,第一時間要還回去,誰搶你倆東西,也要第一時間搶回來。

如果欺負人的一方,比自己年齡大比自己個頭高,也不能說打就打,但是也不用怕,告訴媽媽,我來出頭,像這樣囂張跋扈無人管教的就不能謙讓,越是禮讓越是助長他們的囂張氣焰,讓孩子清楚的知道,不管到什麼時候,家庭都是他們最堅實的後盾。


好多家長都不知道,霸凌從幼兒園就已經開始了

雖然新聞上從來沒有報過這樣的新聞,就連相關的數據資料都沒有,但是幼兒園霸凌,我是親眼看見過的,並且就發生在身邊,雪碧的哥哥童童,有一次拿著新買的玩具在一邊玩,結果有個大班的孩子看見了,走過去就說“我也想玩,你把玩具給我玩會”。童童當然不會同意,結果那個大班的孩子就說“你不給我玩,我就讓別人都不搭理你,誰也不能跟你玩。

這就是典型的霸凌行為,孤立、排擠還有威脅,這就是幼兒園中霸凌的一種形式。大家一定非常驚訝吧,明明幼兒園的孩子還都那麼的天真無邪,怎麼就會有霸凌行為了呢?我的一個同學也跟我說過,她家的孩子是幼兒園中的小霸王,誰不聽他的話都要吃點苦頭,孩子們都害怕他。他身邊也有兩個小夥伴,經常聽他的使喚,他說欺負誰他們就去欺負誰。

這麼小的孩子,就知道怎麼利用身邊的力量鼓勵和排擠其他的同學,在問過很多家長之後,我得出了一個結論,在幼兒3歲左右,大腦的發育已經足夠發達,已經能知道利用團隊的力量來維護自身的利益,利用自己的優勢來凸顯權利彰顯地位。或許當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對小時候的霸凌行為會不以為意,認為這只是小不懂事的行為,但是幼兒園的環境實際上也是一個社會環境的雛形。

孩子的智慧發育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快很多,如果家長沒有及時發現或者是沒有意識到,並且沒有正確的引導,孩子很可能會把智慧運用到錯誤的地方。


犯罪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面對欺負和霸凌,家長不能一味的教孩子忍讓”

前段時間還有一個關於英語培訓班裡的視頻,被網友憤怒的曝光出來。一個小男孩在班級裡欺負同學,並且用腳踢了同學的頭,正好被孩子的媽媽看見了,媽媽抓著孩子的手直接打回去了,並且教育孩子“被欺負就得打回去”。

結果欺負人小男孩的爸爸,也看見了自己孩子被打,當時也很驚訝和生氣。就跟孩子的媽媽說,孩子還小,跟小朋友開個玩笑沒注意分寸,也不至於讓你打回來吧,孩子這讓你一打,肯定會受到驚嚇,晚上就要睡不著覺了,孩子之間的問題,就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被,大人摻和什麼啊。


這位爸爸說的話真的挺讓人不敢苟同,難道自己家孩子被欺負就不能被嚇到嗎?為什麼想到自己家孩子的時候怎麼就不想想別人家的孩子呢。難道自己家的孩子還小,別人家的孩子就長大了嗎?為什麼用雙標準來要求自己,對待自己很寬宥對待別人卻非常的苛刻。

家長就是孩子的榜樣,可如果孩子在這樣的雙標準中生活,就會順著這樣的生活狀態發展下去,在蝴蝶效應的作用下,孩子的未來也是不難看到的,所以父母一定不能掉以輕心,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不要一味的讓孩子忍讓,讓孩子說沒關係。

如果家長一直讓孩子說沒關係,以後肯定會發生更嚴重的事情,但時候家長還能輕易的說出沒關係嗎?

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就曾經針對校園暴力和霸凌的事情發表過自己的看法,李玫瑾教授說“孩子如果在學校被欺負了,家長教育孩子採用忍讓的解決方式,只會讓對方更加的放肆,這是一種縱容的行為,也正是這種行為才讓校園的暴力事件不斷的發生和升級。”

李玫瑾教授還說“面對校園暴力和霸凌,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打回去。”這並不是慫恿孩子使用暴力,也不是讓孩子學會以暴制暴,而是教孩子如何學會保護自己,讓想欺負自己的人知道自己沒有那麼好欺負,這才能從根本上避免再次被別人欺負,當然也能從根本上減少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



現在很多孩子的性格都很懦弱,家長們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強?

1、讓孩子瞭解權利的界限

讓孩子學會分別什麼是侵犯,並且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權利,自己有哪些權利是別人不能侵犯的,還要了解社會規則,別人的東西不要隨便碰,自己的東西也不讓別人隨便碰,學會尊重,不能伸手打別人,當然也不能讓別人輕易打自己。

2、當被欺負的時候,要大聲說不

如果被欺負的時候,不能容忍和順從,要勇敢的面對施暴者,並且對他們說“不”,比讓施暴者看出自己的膽怯讓人認為自己很慫,讓人知道自己也不是好欺負的。這些都是要家長來教給孩子。

3、發現自己處在弱勢的時候,要知道尋求他人的幫助

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如何學會溝通,並且要讓孩子學會自信,當自己被欺負的時候,要及時找到老師或者家長,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家長的鼓勵和保護,家長一定不要質問孩子“為什麼別人都不被欺負,就你被欺負。”還要告訴孩子,如果有什麼不開心的就要跟家長說。家長也要多多留意孩子的行為,出現異常的情況及時和老師進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