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金量超高的十本心理學書籍,解答你各種心理難題

心理學的書籍可謂海量,但時間有限,你不可能每本都親自閱讀,所以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精力,我們只能儘量去讀經典。

今天,訊託專門為家人們精心蒐集了十本含金量超高的心理學經典書籍(可惜部分出版年代久遠,已經無法找到),如果能入手,記得抽空閱讀,記得珍藏!

1、親密關係

愛情是人類情感中最美妙的一種體驗,古今中外關於愛情的偉大文學作品有許多,但從心理學角度對兩性關係進行科學而系統總結的專著尚為數不多。

《親密關係》從一出版,就立即獲得了讀者的普遍喜愛,不僅得到了專業人士的首肯,更是得到普通讀者的高度評價。作者綜合了心理學多個分支的研究理論和成果,用饒有趣味的論述,總結出人們在交往與溝通、愛情與承諾、婚姻與性愛、嫉妒與背叛等方面的行為特點和規律。

本書內容豐富、語言優美;既注重專業性,又強調可讀性。研究親密關係的專業人士可以從中得到學習和參考。而對於社會大眾來說,只要他(她)想獲得一份滿意的親密關係,都可以從中得到啟發。

2、狂熱分子:群眾運動聖經

這本書主要探討群眾運動的一些共有特徵,重點是陷入狂熱的烏合之眾的人格。長期與下層民眾打交道的生活經歷使作者發現,積極投身群眾運動的往往是一些失意者。他們認為自己的生活已無可救藥地失敗,渴望逃離自我尋求重生,將生命託付給某項神聖偉業讓他們感覺不錯,整齊劃一的集體生活令個人的責任、恐懼、無能得以掩埋。運動的領導者則刻意培養參與者的罪惡感,號召自我犧牲以獲救贖。

自1951年出版後,《狂熱分子》即被視為社會科學領域的經典之作,短期內行銷50萬冊以上,被譯成10餘種語言,是多所大學政治系的必讀書。書中俯拾皆是充滿智慧的思想火花與一針見血的比喻,風格酷似法國思想家蒙田與帕斯卡爾的隨筆。至今,其佳言警句仍不斷被引用、輯錄。

注:該書已經無法找到,另推薦下面這本:

3、對偽心理學說不

作者: [加拿大] 基思·斯坦諾維奇

《對"偽心理學"說不》20多年來一直被奉為心理學入門經典,在全球頂尖大學中享有盛譽。這本書並不同於一般的心理學導論類教材,很多內容是心理學課堂上不曾講授的,也是許多心理學教師在教學中感到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作者正是從此初衷出發,以幽默生動的語言,結合一些妙趣橫生、貼近生活的實例,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可證偽性、操作主義、實證主義、安慰劑效應、相關和因果、概率推理等心理學中的基本原則。第8版更新了最新的研究資料和實例,擴展了信度、效度、元分析、隨機取樣與隨機分配等問題的討論。

注:該書已經無法找到,另推薦下面這本:

4、自控力

作為一名健康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博士的工作就是幫助人們管理壓力,並在生活中做出積極的改變。多年來,通過觀察學生們是如何控制選擇的,她意識到,人們關於自控的很多看法實際上妨礙了我們取得成功。例如,把自控力當作一種美德,可能會讓初衷良好的目標脫離正軌。所以,麥格尼格爾要求她的學生了解影響自控的生理學基礎、心理陷阱和各種社會因素。

麥格尼格爾吸收了心理學、神經學和經濟學等學科的最新洞見,為斯坦福大學繼續教育項目開設了一門叫做“意志力科學”的課程,參與過這門課程的人稱其能夠“改變一生”。這門課程就是《自控力》一書的基礎。本書為讀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講述了什麼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發生作用,以及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

5、自私的基因

《自私的基因》是20世紀最經典的著作,這版三十週年紀念版,在前版本基礎上有兩章增補和修訂。我們從哪裡來,又將到哪裡去。生命有何意義,我們該如何認知自己?《自私的基因》充滿想象力。任何生物,包括我們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機器。這本書是實實在在的認知科學,複製、變異和淘汰簡單的三種機制可以演變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現象裡的林林總總。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的突破性貢獻在於,把根據自然選擇的社會學說的這一重要部分,用簡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橫生的語言介紹給大家,這是第一次。他驚世駭俗地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我們生來是自私的。人類窺見了社會關係中基本的對稱性和邏輯性,在我們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之後,我們的政治見解當會重新獲得活力,並對心理學的科學研究提供理論上的支柱。

6、得米安彷徨少年時

《德米安》是黑塞的代表作之一,以抒情的筆調、細膩的文字描寫少年辛克萊追尋自我、堅定地成為自己、探索自我命運的心路歷程。這部心理小說可以說是黑塞標誌性的、紀念碑式的名作。

出生併成長於“光明世界”的辛克萊,偶然發現截然不同的“另一個世界”,那裡的紛亂和黑暗,使他焦慮困惑,並陷入謊言帶來的災難之中。這時,一個名叫德米安的少年出現了,將他帶出沼澤地,從此他開始走向孤獨尋找自我的征途。之後的若干年,“德米安”以不同的身份面目出現,在他每一次孤獨尋找、艱難抉擇的時候,成為他的引路人。

德國文學大家托馬斯·曼評論道:“這是一部以它極為精確的描寫擊中時代神經的作品。整整一代青年深信,一位代言人起自他們生命深處,他們滿懷感激而且如痴如醉地被他吸引。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對一條道路的嘗試,是一條小徑的悄然召喚。”

注:該書已經無法找到,另推薦下面這本:

7、父性

作者: [意]魯格·肇嘉(Luigi Zoja)

人類父親的原型是史前階段帶有攻擊性的雄性動物。成熟的父親是兼有衝動與理性、剛烈與溫和兩種性格特質的複雜形象,這一形象在希臘的古典和神話時代發展到了完美的高峰。隨後的人類歷史經過了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和現代民主文明時期,父親的雄性衝動性格和承擔家庭責任的特權不斷受到殘忍的打擊和削弱。

全世界有無數的孩子是在沒有“父親”的生活中長大的。本書探究了其中的原委,並分析了這一現象對社會及心理問題所造成的影響。《父性》一書通過採用從古典時代到當今時代的父親意象,作者魯格肇嘉博士從榮格分析心理學的角度探討了父性的起源與進化過程。他認為,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個穿越歷史而變遷的社會構建。作者研究了由此而導致的結果,思索了今天的“父親”身份正面臨的危機。

注:該書已經無法找到,另推薦下面這本:

8、人類的破壞性剖析

本書是作者對精神分析理論進行廣泛探討的一個開端:從侵犯行為和破壞行為開始,因為這是精神分析的一個基本理論問題,並且人類的破壞心理與行為在全球盛行,使之在實際生活中也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人類的一切熱情(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是因為他想使生命有意義。要想使他產生變化,就必須讓他能夠找到一條新的道路,讓他能夠激發“促進生命的”熱情,讓他比以前更感覺到生命的活力與人格的完整,讓他覺得比從前活得更有意義。這是唯一的道路。否則,你固然可以把他馴服,卻永遠不能把他治癒。

注:該書已經無法找到,另推薦下面這本:

9、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

作者: [美]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

“心流”是指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這種狀態下,你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在這件事情完成之後我們會有一種充滿能量並且非常滿足的感受。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在做自己非常喜歡、有挑戰並且擅長的事情的時候,就很容易體驗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遊戲、閱讀、演奏樂器還有工作的時候。

心理理論之父、積極心理學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礎上,開創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本書系統闡述了心流理論,進入心流狀態的條件,從日常生活、休閒娛樂、工作、人際關係等各方面,闡述如何進入心流狀態。對心理學愛好者和研究者來說,《心流》是理解積極心理學等領域不可或缺的理論素材;對大眾讀者來說,這更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動指南。

10、人心:善惡天性

本書由六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分析了“人是狼”“人是羊”兩種觀點的論據後,指出我們關於狼和羊的假定是站不住腳的,認為人有行善和作惡兩種潛能,每個人都在自己選定的方向上發展。第二部分按病理程度依次論述了遊戲性暴力、反應性暴力、報復性暴力、補償性暴力、原始的“喋血渴望”,不同的暴力形式之間的區別在於它們各自的無意識動機因素的不同。第三部分“愛死與愛生”,指小人具有愛死和愛生的傾向,並分別闡述了愛死、愛生各自的含義。第四部分指出人具有自戀傾向,並分別就自戀的概念、類型及其特點進行了闡述。第五部分指出入具有亂倫固著的傾向,介紹了亂倫固著的含義及三個發展層次。弗洛姆認為,戀屍、自戀和對母親的共生固著是惡的本質,它們構成了嚴重的精神病患的核心。第六部分,作者從分析人性觀點入手,提出了關於人之自由的問題。

注:該書已經無法找到,另推薦下面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