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飛禽畫法與線描畫譜

鳥是飛行動物,它的形體和結構都適合飛翔,全身分為頭、頸、軀幹、雙翼、尾和雙腳六大部分。









2.鳥的分類

鳥有山禽和水禽的區別,依據特徵又可分為猛禽、攀禽、鳩鴿、雞鶉、涉禽、遊禽、走禽、鳴禽八大類。為了適用於繪畫,又可歸納成五類:鷙禽類、攀禽類、游禽類、涉禽類、鳴禽類。為了介紹方便,特將鳥類分成飛禽和水禽兩類,飛禽類包括:鷙禽類、攀禽類、鳴禽類。水禽類包括游禽類和涉禽類。本篇圖文為飛禽類畫法與畫譜。




3.鳥的造型方法

凡是鳥類,無論在任何角度,其軀體都離不開卵形,所以畫鳥時只要掌握住卵形的透視變化的特點,然後再在這個不同角度的卵形上“安裝”上其它幾個部分,頭、頸、翅、尾、腳,這隻鳥就可基本畫成。鳥的動態千變萬化,其實主要是頭和尾的變化,腳在其中只起著平衡作用,用此法可以畫出各種姿態。↓↓↓






畫鳥的第一步就是勾勒鳥的輪廓。勾線順序一般從口縫勾起再勾嘴上線、嘴下線、眼皮、上頭部、喉部、背部、肩部、翅膀、腰、上尾筒、尾、胸、腹、下尾筒、爪。


4.紅綬帶畫法步驟

第一步:重墨勾嘴、眼、腿腳、初級飛羽和小翼。淡墨勾二、三級飛羽及其它部分。用濃墨劈筆絲毛法絲頭部、頸部和喉部。用濃墨留光染羽法分染小翼羽和初級飛羽。用淡墨留光染羽法分染二、三級飛羽。↓↓↓



第二步:用重墨分染劈筆絲毛處,分染小翼羽和初級飛羽。用淡墨分染二、三級飛羽和尾羽。用赭石分染背部、腰部和上尾筒及胸部、肋部,下尾筒的暗部用淡赭石分染。↓↓↓



第三步:用硃砂分染背部、腰部和上尾筒,硃砂要薄,不足可以再染一遍。二、三級飛羽和尾羽也用硃砂罩染。腹部和下尾筒用白粉提染。↓↓↓



第四步:用赭石分染眼球,幹後焦墨點睛,淡墨染嘴,幹後罩染螺青,背部、腰部和上尾筒用淡墨單筆絲毛,腹部用赭石單筆絲毛,下尾筒用白粉單筆絲毛,用胭脂罩染眼球。↓↓↓




5.八哥畫法步驟

第一步:重墨勾眼睛,中墨勾全身所有的羽毛及嘴、腿腳。↓↓↓



第二步:用重墨用留光染羽法分染翅羽和尾羽。全身剩餘各部用濃墨劈筆絲毛法絲毛,注意各部的交接處要絲得虛些,另外也要留意羽毛的生長方向及透視關係。↓↓↓



第三步:用重墨暈染劈筆絲毛處,暈染時由中間向邊緣染,染到邊緣一定將水筆洗淨,不可染出生硬的黑邊。↓↓↓



第四步:用赭石分染鳥嘴、翅羽處的白斑、平塗腿腳。用淡藤黃罩染鳥嘴,用白粉分染翅羽白斑,用濃白粉在鳥腳的鱗片處立粉,乾透後罩染藤黃,用赭石染眼球,乾透後用焦墨點睛。↓↓↓




6.黃鸝帶畫法步驟

第一步:中墨勾出嘴、眼、翅羽、尾和腿腳,用淡墨勾出全身輪廓,用重墨劈筆絲毛法絲出部枕羽,用留光染羽法染出翅羽及尾羽的黑色部分,羽光尖端應染淡些。↓↓↓



第二步:用中墨罩染翅羽和尾羽的黑色部分及黑色枕羽。↓↓↓



第三步:用淡赭墨分染頭、頸、背及翅、尾部分,用藤黃加白粉罩染在赭墨底子上,應薄不可濃厚,如色不足,幹後可再罩染一遍。曙紅分染嘴,平塗腿腳。淡赭石分染眼球。↓↓↓



第四步:用朱磦罩染嘴、腿腳的鱗片立粉,乾透後罩朱磦。用赭墨再分染眼球,乾透後用焦墨點睛。全身羽毛用濃白粉單筆絲毛,乾透後用薄藤黃水罩染。↓↓↓




7.灰喜鵲畫法步驟

第一步:重墨勾鳥嘴、眼、翅羽、尾羽和腿腳,用淡墨勾全身羽毛,用濃墨劈筆絲毛法絲頭部,淡墨留光染羽法分染二、三級飛羽和尾羽,用濃墨留光染羽法分染小翼和初級飛羽。↓↓↓



第二步:用重墨分染鳥的頭部劈筆絲毛處,小翼羽及初級飛羽。用淡墨分染頸部、胸部、背部、腰部及上尾筒和二、三級飛羽,注意應按結構染。↓↓↓



第三步:用赭灰色分染頸、背、腰部和上尾筒,用三青罩染二、三級飛羽和尾羽。用赭石染胸、肋和下尾筒,用白粉提染喉、腹和下尾筒。↓↓↓



第四步:用淡墨染嘴,乾透後罩染螺青,鳥腿和腳的鱗片用濃墨平省份,乾透後罩染螺青,用濃墨勾羽片上的羽軸,單絲初級飛羽和小翼,用淡墨單絲背部、腰部、上尾筒和二、三級飛羽。胸、腹和下尾筒用淡赭墨單筆絲毛。赭墨染眼球,乾透後用焦墨點睛。↓↓↓




8.工筆畫線描百鳥畫譜 飛禽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