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韌兼備 沉著軒昂——王獻之《新婦地黃湯帖》欣賞


王獻之書法欣賞《新婦地黃湯帖》唐人摹本,25.3*24.0釐米,日本東京臺東區書道博物館藏。

釋文:新婦服地黃湯來,似減。眠食尚未佳,憂懸不去心。君等前所論事,想必及。謝生未還,可(何)爾?進退不可解,吾當書問也。

“地黃湯”是一種中藥名,這是一篇談及此藥的尺牘。王獻之真跡未能傳承至今,作為橅本墨跡有數種傳世,其中之一即此唐橅本《地黃湯帖》。全篇書風柔韌兼備,沉著軒昂,一氣呵成。原珍藏於宋內府,高宗趙構題簽。為《淳化閣帖》卷第十所收。經賈似道,明代文徵明、王寵、文彭,清代孫承澤、吳榮光、羅振玉遞藏後,於明治四十四年(1911)十二月三日,通過文求堂歸中村不折(1866—1943)所有。卷末有文彭、常生、成親王、英和等六家觀記題跋。


王獻之《新婦地黃湯帖》局部:



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生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書聖"王羲之第七子。王獻之書風勁俊豪邁,鐃有氣勢,對後世影響極大,與其父王羲之並稱為"二王"。並有"小聖"之稱。還與張芝、鍾繇、王羲之並稱"書中四賢"。唐以後的書法名家如虞世南、李邕、米芾、顏真卿、董其昌、趙孟頫等,各從不同的方面借鑑和吸取了他的書風和筆法。獻之傳世的書帖,行書有《鴨頭丸帖》、《地黃湯帖》、《九日帖》、《鵝群帖》、小楷刻本有《洛神賦(玉版十三行)》,草書有《中秋帖》、《侍中帖》、《奉別帖》、《送梨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