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奶奶哭著要去“養老院”到底養了多麼不孝的兒子

每一對父母養育孩子都是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孩子拉吧成人。

父母把所有的愛給了孩子。都希望當自己年邁沒有生活能力的時候,能有個孝順的孩子在身邊照顧。

俗話說:養兒防老。


這位王奶奶到底為啥這麼傷心欲絕,含淚去住養老院。

王奶奶今年已近七十,早已是應該安度老年,子孫滿堂,享天倫之樂。

可是命苦,中年,喪夫。自己獨自一人養育兒子。

兒子不爭氣,學習不好,也沒能考上大學。初中畢業後就早早的進入社會。

沒有特長,沒有文化,也只能幹些零七零八的工作。

好在王奶奶的單位還能發基本工資,維持娘倆的生機。

眼看孩子已到成家立業的年紀,王奶奶著急萬分。到處打聽託媒人給兒子介紹對象。

由於買不起新房,兒子結婚後就和王奶奶住一起。不久就有了小孫女。

王奶奶為了照看小孫女就提前退休了。


本以為退休後不用每天起早貪黑的去上班,可以輕鬆一點。

可是,事實並非如此。每天洗衣做飯照看孩子,忙的不可開交。

兒子兒媳一分錢也不給,自己的那點微薄的退休金所剩無幾。

王奶奶覺得只要家裡人其樂融融的,自己再辛苦都值得。

可是好景不長,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簡單的倆居室住三代人肯定是不夠用的。

兒媳就開始天天吵架要換大房子。可王奶奶沒有積蓄負擔不起。

迫於無奈,最後商量把房子賣掉充當新房的首付,每月房供兒子兒媳承擔。


本以為好日子來了,誰知,搬了新家後,兒媳的態度卻跟之前有著天壤之別。

搬進新家,王奶奶屬於住在兒子家,房本上沒有王奶奶的名字。兒媳一天天的擺著臭臉給王奶奶。

但為了能照看孫女,王奶奶不知道忍受了多少兒子兒媳的嫌棄。

自己又搭錢又出力還不能令兒子兒媳高興。真的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就在王奶奶對兒子的表現傷心欲絕的時候,兒子竟然提出讓王奶奶負擔每月的房貸。

說居住者均得承擔。這可氣壞了王奶奶。自己的退休金本身就不多,兒子兒媳不把王奶奶榨乾誓不罷休。

王奶奶一氣之下,哭著離開家,要去養老院。


王奶奶兒子的行為是典型的啃老。還啃的這麼理直氣壯地,毫無愧疚之心。

王奶奶為了兒子連自己的家都沒了,真的應了“老無所依”。

年輕人“啃老”現象越來越常見,社會壓力大,經濟條件不好,就只能向父母伸手索要。

但無論怎麼說,啃老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年輕人平時消費大手大腳,不做理財計劃。月光族。

到了而立之年,看看自己的錢包才知道之前有多奢侈。

面臨購房娶妻生子的壓力,自然是厚著臉皮讓父母來支撐。


啃老的孩子大多都是受原生家庭環境影響。一般有這幾種

1.溺愛。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

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父母都愛孩子,但如果這種愛缺乏的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很可能讓孩子迷失自我,走向一條錯誤的道路。

兒時父母承包的過多,長大也會事事向父母所求。

2缺少責任心,缺少自尊心。

沒有責任心的孩子,長大面對各方面的壓力,不能獨擋一面,沒有贍養父母的責任。

.不認為啃老是個丟人的事情,父母救濟自己認為理所應當。


3.親子關係不好

從小沒有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與父母有隔閡,看到父母的辛苦毫無感覺。自然就不會體恤父母了。

所以,幼年時期的家庭教育做的如何,也許已經決定了孩子一生的走向......

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更加註重孩子的素質,修養,品德教育。


關注柔媽教育心法。你所關心的兒童心理學知識,青少年心理學知識,親子溝通術,家庭教育,性格發展,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柔媽國家心理諮詢師,從事心理工作多年,擅長家庭教育,兒童青少年心理輔導。有需求可以私信於我。育兒的路上有柔媽陪伴,不再迷茫與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