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歷史性的推動 看恆大如何教中國房企做“加法”?

2020年,註定是中國樓市“不淡定”的一年。經過2016-2018年樓市行情的大漲,眾多開發商吃慣了“甜食”,習慣了粗放式的經營,而當2019年苦日子一旦來臨時,變顯得如無頭蒼蠅一樣分外的不淡定。

樓市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呈下行趨勢,這是經去年市場驗證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實。當房地產行業逐漸進入房企競相調整的“新常態”時,值此雪上加霜的疫情,2020年2月份全國百強房企實現全口徑銷售金額3243.3億,環比降低同比降低37.9%。克爾瑞的這份數據也從側面佐證了中國大部分房企顯然無法順利通過樓市下行這次大考。與眾房企一片慘淡愁容相對的,恆大年後卻逆轉直起,一頓操作猛如虎,順利在2月實現合約銷售477.3億,跌破眾房企眼球。

疾風知勁草,患難見功力。許家印先生說:“市場不好的時候,才更能體現恆大的功底。”恆大這次是如何完成這樣一項房地產業內群雄都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呢?


會營銷 敢於跳出“慣性思維”

中國的房地產行業,一直被詬病為中國最“粗放”的行業。因其慣用營銷的方式簡單且實用,於是一眾開發商們在躺著就能賺錢之時,依賴資金堆積和政策紅利,遊刃於“調控週期”之中,卻徹底失去了改革創新的動力。

隨著“房住不炒”樓市鐵律的堅定執行,房地產行業已然明顯的感覺到往日的“萬金油”越發的力不從心,焦急之餘的表現卻成了相互抄襲。2月13日,恆大率先推出“線上優惠購房”,諸房企影從者眾多卻只學其表不得其裡,從業績上反饋出的結果也證實了這波模仿僅僅是東施效顰遺人笑柄。

從2月13日至如今,恆大推出了線上購房優惠等一系列政策,陸陸續續打破了房地產行業一直慣守的營銷思維。房地產行業營銷思路一貫重線下不重線上,致使在營銷艱難之時衍生出一批畸形的渠道公司,甚至隔絕了售樓處與購房者的直接聯繫,綁架了開發商,恆大對此勇敢的推出了一直為房地產業內譏諷為“過時”的線上營銷,而實際的市場反饋也為恆大此次大膽一搏大獲成功,而這與其敢於跳出行業慣性思維不無關係。

領趨勢 一手新房“明碼標價”

更值得一提的是,恆大3月18日推出全國線上一手房源全部在“恆房通”上明碼標價:所有人都可以查詢到目標房源的面積、價格等信息。

儘管“一房一價”是政府部門要求開發商在售樓處必須公示的一個規定,但在具體執行時,幾乎所有開發商都各有“對策”,諸多由於信息不對稱引發的房產維權事件也由此而起。恆大此次明碼標價的房源價格信息全部公開,購房者無需去售樓處,在線上就可以清楚地瞭解到意向房源的價格情況,實際上就是房企將其一手房源價格的全面透明化。而此前只有中介機構將二手房的房源價格等情況在其平臺公佈。

一手房源價格在線上的透明化,在中國房企歷史上尚屬首次。而如果該舉措被受眾和市場驗證為理所當然的必備,其他房企必將跟隨——新房真正實現線上的“一房一價”、真正的房源價格透明化,大概率將成為房地產行業的趨勢。


做加法 不斷完善“創新模式”

之前,購房者買房需要跑遍目標區域各售樓處逐一比較項目,有購買意向的項目售樓處則至少要跑四五趟,現在似乎已經不用這麼麻煩了。

恆大年後的一系列動作,從線上購房優惠到降低認購門檻再到如今的明碼標價,這一套組合拳存在著一個“做加法”的內部邏輯。隨著5G的商用後,線上營銷將是一個重要的營銷方式及領域,恆大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逐漸的從線下到線上營銷領域的轉換,到營銷三方人員的匯聚,再到線上信息的透明細化,逐漸將線上營銷做成一個動線流暢的閉環,讓越來越多的購房者真正體驗到新模式帶來的便捷看房、篩選方便、決策迅速乃至提高看房效率、減少看房成本等利好。

恆大“做加法”,從狹義上看是其此次“三連擊”帶來的這個營銷方式轉變的經典案例;而從廣義上看更是對其公司業績做的一次“加法”;從更長時間來看,也將是房企營銷變革對購房者購買行為變化的一次歷史性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