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主對個獨有偏見!央視解讀個獨核定徵收0.8%內核,還猶豫麼?

隨著許多新興行業的快速發展,很多高收入人員的煩惱也來了。

為每個納稅人所熟知,其中涉及工薪階層個人應稅所得項目就是“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對於工薪階層而言,個人所得稅與每個人如影相隨,息息相關,是一個較大的納稅開支項目。在積極納稅的同時,尋求合理避稅的途徑對於廣大的工薪階層每個納稅人來說都非常現實,很有必要。

稅收優惠政策,用現在比較通用的說法叫作稅式支出或稅收支出,是政府為了扶持某些特定地區、行業、企業和業務的發展,或者對某些具有實際困難的納稅人給予照顧,通過一些制度上的安排,給予某些特定納稅人以特殊的稅收政策。比如,免除其應繳納的全部或者部分稅款,或者按照其繳納稅款的一定比例給予返還,等等。一般而言,稅收優惠的形式有:稅收豁免、免徵額、起徵點、稅收扣除、優惠退稅、加速折舊、優惠稅率、盈虧相抵、稅收饒讓、延期納稅等。這種在稅法中規定用以減輕某些特定納稅人稅收負擔的規定,就是稅收優惠政策。

相信很多關注個人所得稅的企業都比較瞭解一種組織形式為工作室、中心的個人獨資企業。個人獨資企業不同於有限公司。舉個例子:服務行業有限公司(一般納稅人)的繳稅種類有增值稅6%、企業所得稅25%、個人所得稅20%、附加稅0.72%。現在重慶園區的個人獨資企業可以享受個人所得稅核定徵收2%,增值稅3%,附加稅0.36%,且個人獨資企業沒有企業所得稅。對比節稅80%以上。關於個人獨資企業我們來看看CCTV6怎樣說的。









由此可見,高淨值人群和企業利用個人獨資企業做好稅籌是可行的。如果把個人獨資企業註冊到有稅收優惠政策的窪地園區,不僅能最大程度的節稅,而且合理合法。

通過轉變業務關係、改變合作模式等方式,把部分收入或利潤導入個人獨資企業,把股東分紅、員工勞動收入,轉化為個人獨資企業服務費收入;成功實現降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