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10天4次熔斷!究竟為啥跌成這樣?!

剛剛過去的兩週,讓全球投資者見證了歷史罕見的一幕——美股10天4次熔斷!

最近一次熔斷髮生在3月18日,當日盤中標普500指數跌超7%,觸發熔斷機制。此次熔斷是繼3月9日、12日、16日之後,十日內美股的第四次熔斷,同時也是美股引入熔斷機

制以來史上第五次熔斷。全球股民驚呼”活久見”!

01.本輪美股下跌都經歷了哪些階段

2020年2月19日,新冠疫情開始在歐美蔓延,情緒衝擊下美股開啟了第一輪下跌,到2月末僅僅十幾天時間,跌幅達12.3%,可就美股市場當時反應來看,多數人僅把此次下跌當成階段性回調,就像看待疫情擴散一樣,並未引起足夠重視;

3月5日~3月9日,油價暴跌引發了投資者們對經濟衰退的擔憂,這直接反映在了美股市場的第二輪暴跌上;

隨後在3月11日~3月18日,美股又遭遇了第三輪下跌,主要原因是在歐美疫情越發嚴重以及波動率大幅放大的背景下,市場引發了流動性危機,槓桿資金被動平倉、機構恐慌、回購市場流動性匱乏。



面對美股的斷崖式下跌,美聯儲採取了一系列的超常規寬鬆政策,其中最關鍵的是, 3月17日,美聯儲宣佈重啟CPFF計劃,並且晚間再度宣佈另一行動,即自3月20日起向24家初級市場交易商提供短期貸款(PDCF),以向企業及家庭提供流動性,該短期貸款最長期限為90天。3月18日夜間,美聯儲宣佈成立新工具MMLF,類似2008年的AMLF機制。



如果2008年的經驗仍然有效,這意味著,美國股票的流動性衝擊將會在上述機制生效運營後告一段落。可海外疫情持續發酵,接下來,美國經濟是會在聯儲的救市政策中得到緩解還是繼續下滑,誰也說不準。可我們能預見的是,對歐美來說疫情才剛剛開始,一切結果未曾可知……

02.美股為什麼會連續下跌?

姐認為要從外因和內因兩方面進行分析。外因來說主要有三點:

1. 疫情的持續擴散

歐美疫情處於發酵階段帶來的不確定性,本身就是美股和他國股市近期暴跌的核心因素。1月23日,美國就出現了第1例確診病例,但美國政府在初期並未對新冠肺炎給予足夠重視,導致疫情蔓延開來,截至美國東部時間23日凌晨12時53分,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35211例,累計死亡471例。

面對如此危機,特朗普政府卻顯得極為“淡定”和冷漠,3月11日特朗普重申自己的樂觀態度,稱對絕大多數美國人來說,新冠病毒造成的風險“非常低”,這被理解為不會採取強力措施來控制疫情。這也是為何3月12日儘管紐約聯儲宣佈萬億美元的流動性注入,但市場依然不買賬的原因。

2. 全球原油價格暴跌

面對本輪疫情引發的全球需求斷崖式下滑,沙特呼籲各產油國加大減產幅度來化解短期危局,並且還主動承擔了最大的減產責任,但令人意外的是俄羅斯居然拒絕跟進,此舉也直接將石油市場推向了困境,倒逼沙特只能恢復產量、積極應戰,進而引發了後續油價暴跌。

而過去幾年美國是頁岩油較大產油國,隨著沙特低成本重返市場,低油價在直接打擊了美國頁岩油產業的同時,也間接加速了美國經濟衰退,因為疫情已經導致市場對未來經濟增速很不樂觀,此時油價暴跌又強化了通縮預期,削弱了聯儲降息對經濟的刺激效果,市場繼續下跌。

3. 流動性危機

當前美國市場出現的流動性危機源於多方面原因,疫情只是觸發劑,而本質原因是美國長期牛市、貨幣政策寬鬆及由於特朗普背書引發的槓桿和泡沫,ETF和股票回購大興其道起到了助推作用。



從當前流動性上看,儘管信用債基本面尚未出現較大程度惡化,但因為機構在流動性需求推動下置換流動性較差的信用債產品,使得高收益信用債對國債利差1個月來放寬近400BP,美聯儲無奈只能加大回購操作力度,同時重啟QE,但是流動性緊張現象似乎沒有緩解,LIBOR-OIS利差和企業債信用利差仍繼續上升,說明市場在流動性偏好上升和資產價格下跌的主導下仍未擺脫流動性危機。



對於美股暴跌,不論是疫情蔓延的影響還是油價暴跌的影響,這些都是外因,聚焦到內因上,還是因為美國股市11年的牛市堆積了太多問題。

首先,低利率長期持續。

由於2017年之後,美國長期維持低利率,導致一些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比如說各國養老基金、保險公司的資產收益率都明顯下降。所以此類投資者不得不把更高的資產比例投資在股市上。股市波動,此類投資者會大量撤出風險資產,加劇市場震盪。

其次,美國頭部化特徵明顯。

目前美國股市市值較高的股票多屬於藍籌科技股,比如蘋果、Facebook等,強勁的互聯網企業佔據市場高份額,而頭部又自購自家股票,不斷推高股票,導致投資者明明買的是指基,其實是大比例配置了頭部上市企業,使得投資組合過度集中,一旦頭部企業盈利惡化,或市場大幅波動,股指下跌,投資者也會大幅拋售。

第三,美股散戶擁擠。

據美聯儲數據,截至2019年四季度,美國居民與非盈利機構的總資產規模已達 134.94 萬億美元。其中股票市值佔比25.3%,比重較大。此前的美股牛市,居民的股票財富水漲船高,也導致市場情緒高漲,進一步提高股票資產的配置價值。這導致投資過度擁擠,近期美股暴跌,投資者在短期內集體出售風險資產,會造成風險資產價格大跌,進而引發新一輪集體出售,如此也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03. 美股暴跌會引發金融危機嗎?

近期美股接連下跌,使得多國股市“牽連“震盪,那麼美股”陰霾“之下,會不會引發金融危機呢?

招商證券觀點認為不會:一是因為此次美股下跌和2008年金融危機存在“表與裡“差別。2008年的情況是次級按揭貸款和高槓杆衍生品投資領域金融風險的集中爆發,此後引致金融市場劇烈調整。此次疫情爆發帶來的市場衝擊具有偶然性,即使是健康的經濟體,外部衝擊也會出現短期動盪。二是疫情防控和救治仍在改進,若疫情相對較快得到解決,美股面臨的核心矛盾就會得到改善,因而具備反彈的根基。三是,財政政策有望發力。針對信用危機,美國政府也推出了針對企業的援助措施,而且,由於問題是疫情所引致的,美國政府的救助也不存在道德風險。(觀點來源:招商證券《美股下跌的五重衝擊,我們怎樣看》)

04. 如此背景下,普通投資者該怎麼辦?

”活久見”的事兒可能百年不遇,有的人“磨刀霍霍”準備抄底,有的人堅定看空,按兵不動,還有的隨機應變,跌一點買一點……但不管怎樣,這都是一種情緒的宣洩。

可姐想說的是,別慌,咱們要把眼光放長遠。追溯歷史,2015年的股災、2016年的熔斷,哪次不是大幅波動,可跳出短期表現,長期來看,這些極端的市場行情都只是投資長河中的“小插曲”,沒有什麼過不去。所以目前我們能做的就是兩件事:一是儘量減少不確定事件對自己心情和投資行為方面的影響,比如疫情還會持續多久?市場未來是漲是跌?二是明確瞭解當前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下,有哪些是確定的,比如,疫情一定會過去,刺激一定會出臺等等……

最後我們要做的是把眼光放長遠,依照確定性事件去做自己的資產安排。招商證券在研報觀點中表示“目前看,全球市場正是恐慌情緒發酵最猛烈的階段,這個階段要結束還是需要看到全球疫情形勢有明確向好的信號,在此之前我們建議還是以防禦為主。因此建議3月低配權益資產,超配債券資產。”也確實,從2月以來國內一些資產指數的走勢來看,在各類資產大面積下跌的情況下,中證國債指數逆市上漲2.07%,配置價值凸顯。



(來源:wind,2020.2.3-2020.3.19)

文章最後,姐想說,面對不確定的外部環境,多數人都是脆弱的。可正如塔勒布在《反脆弱》中說的那樣,我們要構建起屬於自己的“反脆弱”機制,才能更好地活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而抵抗不確定性、構建反脆弱機制的前提,是主動接受變化,在主動應變後,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減少不利因素。那麼在投資中,我們能打敗不利因素的抓手就是理性的心態和長遠的投資目光。所以,別慌,我們一起期待春天!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