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開放式量化寬鬆”無異於飲鴆止渴

美聯儲開放式量化寬鬆非但不能安撫市場,反倒證明了事態的嚴重性

3月23日晚間消息,美聯儲決定採用廣泛新措施來支持經濟,對於美債和MBS “不限量”購買。消息一出,引發的市場驚歎程度不亞於前些天一步到位的零利率降息。關鍵是,美聯儲的這個行為或起到積極作用嗎?

5天前,我在“橋水爆倉傳聞與3月18日金融市場分析”一文中提到,當中國、日本、沙特等美國國債大買主逐漸喪失了對美債的胃口之後,高倍槓桿的對沖基金一躍成為美國國債最重要的新買家。在前兩年美聯儲加息縮表賣出國債時,正是對沖基金們承擔起“為國接盤”的重任,成功地壓制了國債收益率的上漲勢頭。當橋水在這個月被徹底打垮之後,高槓杆成了“索命鬼”,迫使他們啟動了瘋狂的國債拋售模式,在3月11日終於導致美國國債市場喪失了流動性,一級交易商們的自有資金已難以應付對沖基金的大潰敗,被迫向美聯儲求救,這才有了3月12日美聯儲緊急開始的1.5萬億回購注入資金的救命行動。從3月16日開始,對沖基金的雪崩態勢終於衝擊到美國的回購市場。在這種風聲鶴唳的情況下,沒有哪家銀行敢於借錢給這些“殘兵敗將”。於是,還得美聯儲出手拯救。3月16日週一,美聯儲急急忙忙地宣佈再一次向市場注入5000億美元的回購資金,目的是為了“確保準備金供應充足,以支持短期資金市場(國債回購)的正常運行。這可以理解為:對沖基金玩砸了要甩賣國債,最終還是要美聯儲印鈔票接盤。

儘管當時沒過多久就迎來了橋水“闢謠”,但也並非官宣。假如“玩砸”的資金數量龐大,特別是假設“橋水們”背後的金主是銀行、保險公司、共同基金和養老基金這類牽扯到美國金融體系的核心資產,後果不堪想象,很有可能引發類似於2008年雷曼兄弟那樣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的。

回想當年,雷曼兄弟作為一家投資銀行,深度參與並自持了大量的MBS,最終因資不抵債成為推到華爾街一眾金融機構的多米諾骨牌。現在可好,美聯儲直接宣佈對於美債和MBS不限量購買,是不是十分眼熟?這就相當於承認了美國廣義基金爆倉的嚴重性

退一步想,假設聯儲此次的“開放式量化寬鬆”當真能夠拯救市場,那也只是用更大的泡沫來掩蓋當前的泡沫傷口。一個直接結果就是美元貶值:作為世界儲蓄貨幣(美元)的發行國,美國比其它發展中國家在應對問題方面多出一個手段——印自己的鈔票。美國幾十年來的“好日子”依靠的就是不斷髮行美元,促使美元貶值,而他(美國)持有的用它國貨幣定值的資產不斷升值。現在看,經歷了這麼多年,美聯儲似乎還只有這一種作為。

關鍵問題是,美國此次面臨的問題是多年的債務堆積與突發新冠疫情的疊加。不管是債務問題,還是新冠疫情,都不是天量的QE可解的。一方面,作為債務堆積的結果,聯儲放再多的水,歸根結底還是債務,實體經濟沒有產生相應的利潤,債務如果沒有處理的話,經濟就不可能恢復正常;另一方面,新冠疫情靠的是財政,要依靠大量的財政支出來保證人民群眾有藥可醫,更不是放水這麼簡單。

所以,對於今天的聯儲“開放式量化寬鬆”,只能算是緩解美國廣義基金流動性危機的“飲鴆止渴”,對於剷除危機根源深層次的債務積累只算是“飲鴆止渴”;對於緩解新冠疫情,而是越俎代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