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說明書——人生要素--父母


父母類型

嚴管型。 脾氣暴躁的父母,對孩子要求很嚴厲,孩子稍有不如意就打罵,這樣孩子很容易產生自卑、懦弱、恐懼或焦慮等消極情緒,甚至產生逆反、倔強、攻擊和容易衝動行為,嚴教讓孩子的失去歡樂、棍棒之下的孩子沒有個性。

溺愛型。 什麼事情全由父母包辦、代替,孩子的自主權受到限制,孩子過分依賴父母,一旦離開父母,則易產生焦慮。對孩子溺愛的結果,使孩子養成了自私自利,不合群,自卑、打架鬥毆等行為。溺愛型兒女自私,稍有不滿足,就責怪父母,很少理解父母艱辛與不容易,反而得不到理解與報答。

放任型。 大人忙於事業、工作,對孩子的行為不關心,不管理,任其放縱,雖然家有金錢萬貫,但孩子學業無成,後繼無人,這是一些家長失敗之處。自己雖然事業有成,但是忙於事業,荒廢了孩子。家長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家長不一定需要懂得多少文化知識,但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是家長的首要任務,自己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不做的事自己首先不做,要孩子不說的話,自己首先不說。有的父母自己打麻將,孩子在一旁完作業,這樣環境能讓孩子安心學習嗎?

榜樣型。 培養孩子的興趣,早點讓孩子進入狀態,只有孩子自己對學習發生了興趣,你的監督任務就完成了,你不想讓他學習都難,進入軌道的東西往往會產生慣性,不想讓他走,他自己也會往前跑。

實踐證明:父母良好的關係,對兒童的健康成長特別巨大。反而父母關係緊張,經常吵架對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更大,孩子經常目睹父母爭吵,貶低對方,在孩子心靈造成創傷,留下陰影,易產生不安全感、不信任感等心理困惑。

好父母標準

不溺愛。 嚴是愛, 寬是害,這是中國人的傳統教育觀,好父母的標準不是對孩子的過分寵愛、嬌慣。如果小的時候過分溺愛,百依百順,不嚴格要求,不認真管理,等孩子大了,就很難管教,當發現的時候已經很晚了。實踐證明,越是對孩子溺愛的父母,兒女越沒有或者很少有孝心,等到兒女不孝敬的時候,與其埋怨兒女,還不如反省自己。

會為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幼小心靈裡都留下深深的烙印。父母的為人處事直接影響孩子的思維方式,父母要給你的孩子做出表率,要求孩子不做的事情自己首先不做,要求孩子不說的話,首先自己不說。如果父母自己行為不端,雞摸狗盜、髒話連篇,很難要求孩子行為美,語言美。

責任感。 結婚以後雖然各自得到對方,相應地就有了家庭的責任——養家戶口,撫養子女的義務。沒有結婚的光棍,沒有得到對方,也就沒有養家戶口義務,撫育子女的負擔。結婚雖然得到了很多,比如愛情甜蜜、生活快樂、家庭的溫暖,家人的親密,但是,也會放棄一定的自由和吵架,責任、擔心等責任的付出。責任,不僅為自己家庭負責,也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為自己做的事負責,不推卸責任、逃避責任,敢於承擔責任。善於處理家庭成員之間關係,互相尊重、彼此信任,互不猜疑,建立和諧的家庭。

重親親情主要體現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互敬互愛,互相關心,不僅孝敬老人,關心老人,理解老人,善待老人。而且,關愛兒女、善待鄰里,善待親戚,真誠相待,友好相處。

有愛心。 家庭,是情多理少的地方,沒有大是大非,夫妻沒有必要非要爭出孰是孰非。夫妻吵架起源於雞毛蒜皮的小事,許多小事日積月累,成為夫妻關係緊張的死結,嚴重影響婚姻質量。為人父母的責任不僅對自己的兒女精心撫育,不僅要教養子女成才,而且,對自己的親人,包括親戚,都要有愛心,對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奉獻自己的善心愛舉,愛心不僅關愛別人,更重要的是善於理解別人,有寬容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