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歸來當“村官”

2005年,20歲的秦玥飛拿到了美國耶魯大學的全額獎學金,赴美留學。用了6年時間,他在耶魯大學取得了經濟學和政治學雙學士學位,其間還在莫斯科做了一年項目交換生。就在所有人都認為秦玥飛會在美國開啟自己夢幻人生的時候,他義無反顧地回國了。

在湖南衡山腳下的一個偏僻山村,秦玥飛從一名普通的基層村官做起,走上了實幹的道路,帶領鄉親們發家致富。他說,“年輕人的生命裡應該有鄉土。田野裡的事、農民的事關乎家國”。

或許,當時誰也不曾想到,秦玥飛在“村官”越走越遠,一干就幹到了今天,在2017年2月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組委會給他的頒獎詞是這樣的:“在殿堂和田壟之間,你選擇後者,腳踏泥濘,俯首躬行,在荊棘和貧窮中拓荒。灑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種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靜待收穫的時節。”


“慢慢就把自己當村民了”

對於自己為什麼在畢業之後就選擇回國,秦玥飛的回答是這樣的:“100多年以前,我們國家最早的留學生們,像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經濟學家馬寅初,他們在畢業之後絕大多數都選擇回國,用自己的所學所長幫助國家發展,幫助老百姓改善生活。這些對我的感觸非常大,我一直都在想畢業之後要回國,去幫助普通的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在美國的時候,秦玥飛還算是一個文藝青年,留著長頭髮的他帶著鴨舌帽,和同學組建了一個搖滾樂隊,他是帥氣十足的鼓手。外形酷酷的秦玥飛但凡有時間,還會對著鏡子擺弄擺弄自己的髮型。但是,一張《湖南省2011年選聘大學生村官報名登記表》、一紙錄用通知書讓他和曾經的自己做了告別。

從紐約肯尼迪機場飛回北京,從北京坐飛機到湖南,再坐上綠皮火車,最後坐著土摩托,才到了目的地——湖南省衡山縣賀家鄉賀家山村。這裡距離縣城35公里,水田相連,遠處是薄霧繚繞的青山,村裡大都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

“你住那兒。”村裡的陳書記指向一棟兩層的破舊老紅磚房,後來秦玥飛知道,那是1950年建成的賀家鄉政府樓。

推開門,八九平米大的房間裡,沒有天花板,彩條塑料布加木板釘起來遮住屋頂的瓦片;屋裡光線昏暗,白天也要開著燈;牆壁上地方糊著報紙;紗窗是破的,漏洞的地方用紙堵著,兩扇窗戶根本關不攏……

就這樣,秦玥飛成了賀家山村的村主任助理。沒有儀式,沒有編制,沒有“五險一金”,月工資1050元。

在美國,大學生活條件很好,秦玥飛養成了早上洗澡的的生活習慣。“2011年8月29日,我來村裡第一天,天氣非常熱,晚上睡覺蚊子特別多,早晨起床滿身都是汗,當時就想去洗澡。村裡有個簡易的地方可以洗澡,離我住的地方有點距離,我就提著洗髮水走過去。”秦玥飛說,“這個過程被村民看見了,這對他們來說特別奇怪,大家都會問一句,早晨去洗澡了?有人會說這個小夥子嫌他們這髒,有的會說這個小夥子嬌氣,還有的說浪費水。於是,第一天我就意識到,要把自己的生活習慣變得跟村民一樣,我帶來任何不一樣的東西,都會阻礙我跟他們融到一起。”

秦玥飛知道,比生活習慣造成的誤解更可怕的是,他變成了村民眼中的“外人”。如果一直這樣下去,不被大家接受,那什麼事情都做不了。從那一刻起,“冬天就兩身衣服,都是黑色的,夏天也是幾件衣服,也是單色的。很多年紀大的老人可能記不得你的臉,但是他一看你穿的衣服,顏色和樣式固定,就能認出來。一開始確實是在有意識地改變,但是後來好像慢慢地就把自己當村民了。”秦玥飛說。

只要有時間,他就在村裡到處“逛”,看見村民扎堆的地方,他就湊過去,剛開始,別人說什麼,他完全聽不懂,別人笑他就跟著樂,別人嚴肅,他就皺著眉,一副思考狀,慢慢地,他能聽懂當地的方言,鄉親們抽菸的時候也會給他遞上一根,即使不抽,他就把煙像別人一樣夾在耳朵上。

終於有一天,有人敲了他的房門,“我家熱水器壞了,你給修修不?”秦玥飛笑了,他知道自己被接納了。至此以後,鄉親們有困難都會來找他。


追求的就是一種成就感

“我在城市裡長大,留過學,希望服務這些村民,但他們對農村和農業的瞭解比我要多得多,不管我是哪個學校畢業的,在他們面前可能連個小學生都不是。所以要向他們學習,唯一的做法就是要融入他們,瞭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讓他們信任我。”秦玥飛說,“有了信任後,他們才會和我說具體困難,雖然可能要求很小,但對我來說很有成就感,你幫他做了一件事以後,這個信息就會傳開,越來越多的村民會找你幫忙,你只有做好這些事,鄉親們才會認為你願意為他們服務,才會找你做各種各樣的大事。”

為了給村裡修條水渠籌錢,秦玥飛換上曾經的西裝,打上領帶進城籌錢。

“說‘化緣’更合適。”上門100次成功一兩次,有時還被當成騙子。終於,北京的老同學牽線,秦玥飛一連跑了幾十趟,“下鄉”的故事反覆講,表格承諾書反覆填,終於圈了10萬塊錢回來。

而回到村裡之後,秦玥飛發現花錢比籌錢還要難。修不修繕,得投票通過才算。修水渠是人情和規則混雜的事。他草擬了議事與決策程序,工程怎麼整,誰來做,何時施工,讓村民盡情提意見。“方案四五十票當場通過。”事情相當順利。

可缺席投票的老劉家突然就不幹了。他到處跟村民說,別同意修,保證你們不吃虧。老劉這麼一喊,原本同意的村民也不敢吭聲了。村幹部悄悄指點秦玥飛,“老劉這是要錢”。沒來投票,按程序視為棄權,可直接施工。可村裡講交情人情,秦玥飛嘆了口氣,天天登門上劉家。一口一個“伯伯”,磨了一個禮拜,老劉終於鬆了口。

水渠完工後,養魚的、種田的、用水的,都高興壞了。秦玥飛如法炮製,推廣到養老院建設、路燈設置甚至信息化教學等項目中。就這樣,秦玥飛成了鄉親們的貼心人。

2012年10月24日,秦玥飛通過直選當上了衡山縣人大代表。“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選舉。”3547人,3027票,秦玥飛把這些數字刻在心裡。“都是一票一票投出來的。”秦玥飛說,比拿到耶魯錄取通知書都高興。

在賀家山村三年任期已滿,秦玥飛須任白雲村的村官,到村的第一件事,他用一個月走訪村裡258戶人家。“一家也沒落下,瞭解各家的情況、要求、困難,看需要村委做什麼”。秦玥飛善於“解決”問題。小學生上學路遠,有的要走3個多小時,現象存在多年,但他發現後通過各種努力爭取來10部校車,附近幾個鄉村的孩子都受益於此。

忽然有一天,秦玥飛意識到,光“輸血”不行:如果我走了,是不是有可持續性的辦法?中國那麼多鄉村,是不是有可複製性?

中國有約60萬個行政村、約20萬大學生村官,如果有好的資源和方法,他們將發揮出更大作用。這是秦玥飛發起“黑土麥田”的初衷。

“如果最優秀的大學生去了基層,能夠待住、幹好,那就可以有好的去向,就會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到基層。反之,如果幹不好,從何談出路?”秦玥飛逐漸意識到大學生村官之間,大學生和社會的資源之間,需要更多的連接。

經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公益組織“黑土麥田”,第一個眾籌項目是北川“高山中華土蜂蜜”。“黑土麥田持續做著項目的眾籌,很希望通過這種資源整合,逐漸改變中國鄉村面貌。”目前“黑土麥田”團隊中的小夥伴,有來自畢業於北大、清華、哈佛、耶魯等名校的“非大學生村官”,還有來自農村一線的創業者和大學生村官。

“年輕人都想成功,但是成功不可能突然而至,你必須腳踏實地,我希望自己能夠在公共服務這條道路上走下去,將來在更大的平臺上幫助更多的人,我追求的就是這種成就感,經常出遠門,村民們有時就會送我一雙鞋墊,左腳上寫著‘平安’,右腳上寫著‘幸福’,這就讓我很滿足。” 秦玥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