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面觀測4月1日全面自動化 對標“監測精密”深化業務體制改革與技術創新

■ 調整觀測項目和管理權限,統一佈局與因地制宜相結合

■ 優化觀測方式和任務,取消人工定時觀測和日常守班,保留人工應急觀測能力

■ 推動市縣級觀測業務重心實現轉變,引導臺站業務人員轉型發展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亮 通訊員佘萬明報道3月18日,在第60個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中國氣象局印發《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宣佈從4月1日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氣象部門將對標“監測精密”要求,持續推進觀測業務體制改革、創新觀測技術,進一步優化調整觀測項目和管理權限、引導臺站業務人員轉型發展,促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氣象強國。

根據部署,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調整觀測項目和管理權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局在做好中國氣象局統一佈局觀測項目的基礎上,可根據氣候分佈、業務服務需求、現有業務佈局實際等自行確定本省份臺站的具體觀測項目和觀測方式;優化觀測方式和任務,取消各臺站的人工定時觀測和日常守班等觀測任務;保留人工應急觀測能力,在應急或特別工作狀態下按要求開展應急觀測;進一步推進觀測業務體制改革和技術創新,推進市縣級觀測業務重心向觀測裝備維護維修和現場核查、標校或檢測、質量管理等轉變。

此前,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已經歷試點運行、全國業務試運行兩個階段。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黑龍江、安徽、山東、湖南、廣西、新疆、青海等7省(自治區)氣象局開展了試點運行工作。從2019年6月15日起,此項工作由試點運行階段轉為全國業務試運行階段。

評估顯示,地面氣象觀測全國業務試運行工作達到了預期效果:自動化改革在增強觀測能力、提升信息化水平、優化觀測業務流程、釋放基層人員紅利等方面成效明顯。其中,自動化觀測頻次較人工觀測約增加4倍至8倍,觀測數據傳輸用時由分鐘級優化至秒級,數據採集流程以不落地方式直傳至省級,觀測業務工作量平均減少約30%;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數據在國、省兩級數據環境實時落地,作為業務數據接入MICAPS平臺,並在實況監測、預報預警等業務中得到普遍應用,實現了觀測與應用的有效銜接;有力促進了新技術的研發應用,激發了各級氣象部門在觀測領域,特別是從自動化進一步轉向智能化方面的創新熱情。

下一步,中國氣象局將做好組織管理,加強業務系統之間的銜接,確保各項業務穩定可靠運行,充分發揮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效益。加強觀測、預報和服務等關鍵崗位人員培訓,推動強化省級業務部門數據質量控制、疑誤數據處理等工作;組織做好自今年1月1日起的臺站觀測資料整編工作,確保觀測資料連續性,強化對科研應用的支撐;加快修訂完善觀測業務考核評價機制,優化市縣觀測業務職能;持續做好重要觀測設備保障和應急配件備份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