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一村一品”富農家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孫海峰

敦煌市黃渠鎮按照“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以養殖園區為核心,依託“投母分羔”養殖模式,帶動千家萬戶開展養殖;引導農戶種植成本低、效益好的小拱棚瓜,形成了大田種植和小拱棚種植錯時上市的生產格局。目前,全鎮羊存欄4.43萬隻,建成“千家萬戶”養殖圈舍505座、畜牧養殖標準化網格點8個;1000畝小拱棚西甜瓜也已陸續播種。

“綠色”山羊奶 致富“小銀行”

在敦煌市黃渠鎮閘壩梁村八組,黃銳和妻子每天精心照料著西農莎能奶山羊。

“別小看這些奶山羊,這可是我們家的金元寶。”黃銳樂呵呵地說。

為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效益,他自種牧草,開展綠色養殖。同時,將產出的山羊奶進行“訂單”銷售。黃銳說:“我們的訂單戶主要是家中有小孩和老人的,我通過這種綠色養殖的方式,為他們提供健康的山羊奶,這樣,我掙錢也掙得高興。”

目前,黃銳共有奶山羊50餘隻,平均每天能產山羊奶100斤,每斤銷售8元,收入可觀。“今年效益好了,明年還要再擴大規模呢。”黃銳說。

千畝小拱棚 甜蜜促增收

近日,在敦煌市黃渠鎮清水村十組小拱棚西甜瓜百畝示範片上,只見一排排齊腰高的小拱棚已經架好,為西甜瓜安了“家”,瓜農則在搶抓農時施肥播種。

這種拱棚以竹條作骨,再用塑料薄膜覆蓋,拆裝簡易,被瓜農形象地稱作“小拱棚”。小拱棚是一種促早栽培技術,用人工干預氣溫和地溫的方式,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同時促使作物提早萌芽。此外,具有成本低廉的特點,每畝成本1500元至1800元,約是鋼架大棚的六分之一。

“我今年流轉了200畝地,其中100畝種植小拱棚西甜瓜,讓西甜瓜的上市時間提前15天到20天,賣個好價格。”種植戶杜常亮說。

給山羊喂飼草

為小拱棚瓜覆膜

為小拱棚瓜開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