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工資壓力大,家族基金會解小微企業燃眉之急

(廣東省和的慈善基金會與順德區創新創業公益基金會聯合推出“和衷共濟”小微企2億元應急支援計劃。)

2月6日,廣東省和的慈善基金會與順德區創新創業公益基金會,聯合推出了針對當地小微企業的紓困項目——“和衷共濟”小微企2億元應急支援計劃。2月21日,河仁慈善基金會在捐出1億元之後,也表示再次捐贈4000萬人民幣,定向支援福州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助力當地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和的慈善基金會和河仁慈善基金會分別是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福耀集團創始人曹德旺設立的家族慈善基金會。相關業內專家表示,在疫情中上述家族慈善基金會展現出獨特性、示範性和創新活力,將進一步推動中國家族慈善事業的發展。

2億元救急小微企業

為應急支援當地身處困境中的小微企業,2月6日,廣東省和的慈善基金會慈善基金會捐贈2億元,並聯合順德區創新創業公益基金會,推出針對當地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應急支援計劃。

《中國慈善家》瞭解到,該項目採取無償資助模式,重點支持佛山市順德區內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零售、餐飲、住宿、旅遊及製造業等行業的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重點紓解這些它們在租金、人工等方面的短期資金壓力。

目前,該項目的第一期已於2月15日公佈,最終確認資助了2997家經營規模小於100萬的個體工商戶。每家個體戶獲2萬元無償資助金,共計5994萬元。項目第二期於3月3日正式發佈,資助經營規模小於300萬的1200家微型企業。每家企業可獲5萬元無償資助金,共計6000萬元。

該項目第三期將於3月20日發佈,擬資助製造業、餐飲業及僅限高新技術企業的其它行業,經營規模在100萬至2000萬之間的266家小型企業。每家企業可獲30萬元無償資助金,約8000萬元。

該公益行為得到了當地政府和行業協會的參與和支持。順德區政府作為成立了以副區長為組長,多個政府部門協同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支持項目的開展。

報名者的申請材料先由稅務及市場監管部門及相關信用管理公司進行數據核實,再由工商聯統籌各行業協會提供專業評委複核,最終經順德區公證處進行搖號確定資助名單。整個項目由專業的會計師及律師事務所擔任監督審計和法律顧問。評審過程有各行業專業人士參與,每位評委至少要對幾千份申請信息逐一查看、評核。

和的慈善基金會的相關工作人員對《中國慈善家》表示,由當地商會、行業協會的會長等作為項目的評審,能夠把關複核真正需要幫扶的困難企業,讓整個過程體現出社會公信力。

據瞭解,截止該項目第二期申請系統關閉時,基金會共收到資助申請12298個。根據前期公告中的標準,經過稅務、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以及當地信用管理公司進行數據比對篩查及會計事務所確認後,目前已對5096個入圍名單予以公示。


(符合要求的擬資助對象遠遠超出計劃數量,最後需要在公證部門的監督下進行搖號。)

公示期後確認無異議的名單將在3月19日由順德區公證處監督下進行抽籤搖號,直接確認第二期1200個資助對象。順德區創新創業公益基金會的工作人員表示,由於符合要求的擬資助對象遠遠超出計劃數量,所以最後需要在公證部門的公證下進行搖號。

解房租、工資燃眉之急

溫強是廣東陸豐人,他2006年來到順德,目前經營一家母嬰用品店。受疫情的影響,店裡的生意直線下滑。

商業街上一個服裝店的老闆娘告訴他,近期有一筆資助金可以申請,他們商業街上十來個店的老闆也都申請了。當溫強把被確認資助的消息發到店裡的微信群時,沉寂的員工頓時活躍起來。

溫強表示,拿到資助資金後,首先用來發員工的工資。身邊的三個員工都是跟著他打拼十多年的,如果店關了,大家一時間也很難找到新的工作。

手停口停,店堅持下去,四個家庭也就多一份希望。

在順德大良鎮開了一家汽車維修公司的程雲是一名來順德創業的湖南人,他也申請了資助。雖然遺憾沒有申請上,但是,整個過程讓他這個外鄉人感受到這座城市所給予他的溫暖,“在這裡,沒有排外的感覺”。

申請者小莫來自廣西山區,作為一名“95後”,她已經在順德北滘鎮創業7年,目前在經營一家小龍蝦餐館。她的餐廳這次受影響很大,5名員工家在湖北至今還沒有出來。小莫覺得,可能是因為最近文化程度不高,或者可能填寫有誤,她沒能申請上。“能申請下來就少虧一些,不然就只能自己先頂著。”

第一期名單公佈後,網上的一則留言流露出申請者的複雜心態。

“我們都符合條件,但不知道為什麼沒有中籤。開始的時候真的有點生悶氣,覺得會不會有很多不公平的對待。但是後面想想,這好像沒有公不公平,只要這筆善款能幫助到2997名個體戶,解決疫情帶來的影響就好了。太多人需要資助,和的慈善就是一場及時雨。”

記者在該計劃第一期資助細則中看到,在經營規模上,所申請的個體工商戶其聘用人員人數必須在10人以下,或者2019年營業收入在100萬元以下,兩者滿足其一即可。

在資金使用上,僅限用於租金、員工薪酬、水電費、物管費等,並強調不可用於利息補貼、購買原材料等,不得挪作他用。

製造業是“重災區”

眾多的申請者中,有開乳鴿店的老闆、盲人按摩店按摩師等等,不一而足。這些申請者,可以說是當前在困境中苦苦支撐的廣大中小企業中的一個縮影。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近日發佈的一份《關於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小企業影響及對策建議的調研報告》顯示,參與調研問卷的6422家中小企業中,38.9%的中小企業反映受疫情影響嚴重,經營暫時處於停頓狀態;29.43%企業反映影響特別嚴重,將導致虧損。


(“和衷共濟”小微企2億元應急支援計劃(第一期)獲資助個體戶行業分佈圖)

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數據,我國目前中小微企業數量達到1808萬家,佔全部企業數量的99.80%。共吸納就業人數達到2.33億,佔全部企業數吸納就業人數的79.40%。同時,中小企業還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創造了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其中,製造業中小企業作為其中主力,更是撐起了我國製造業發展的“半邊天”,而這些企業,也正是疫情影響的“重災區”。

這次2億元應急支援小微企業所針對的廣東順德地區,便是著名的製造業之都。

本次項目評審之一、順德區民營企業發展商會常務副會長莫佔江表示,對於整個製造業來說,最大的影響是在出口方面,順德製造業的出口比例較大,家電行業50%至60%都是靠出口拉動。疫情的全球性蔓延造成需求衰退,未來至少半年,工廠會明顯感到的訂單量會減少,這是對行業結構性的打擊。

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浙江民營投資企業聯合會會長周德文在接受《中國慈善家》採訪時建議,在當前中小企業資金鍊普遍吃緊情況下,隨著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落地,短期內紓困措施應更強調“定向扶持”,把釋放的增量資金“精準”地用於民營中小微企業身上,在流動性上給予定向扶持,幫助企業復工復產。

目前,國家財稅、社保部門以及銀行業已經在減免稅負、融資信貸幫扶方面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但是在公益領域,聚焦於中小企業的幫扶還並不多見。

家族慈善展現創新導向

和的慈善基金會成立於2013年,是由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發起、和的慈善信託(計劃)持續捐贈運作資金的一家基金會,定位為資助型、支持性的慈善組織。此次該基金會與順德區創新創業公益基金會聯合推出的順德小微企業幫扶項目,是國內公益慈善組織助力小微企業應對疫情的首個公益項目。

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長鄧國勝在接受《中國慈善家》採訪中表示,公益慈善組織參與疫情防控是本次抗疫的亮點之一。通常公益慈善組織的做法是為疫區捐款捐物、協助社區防控、提供心理諮詢等,而“和衷共濟”計劃有針對性地對小微企業進行支援,讓人耳目一新,體現出了公益慈善組織在抗擊疫情中發揮的創新性和精準性,以及獨特價值。

“小微企業除了本身是弱勢群體之外,也更能吸納大量沒有太多技能的貧困人群的就業。過去,幾乎沒有什麼慈善組織是以關注中小微企業這個領域為主。此舉體現出了基金會在創新示範中的引領作用。”鄧國勝說。

鄧國勝表示,家族慈善基金會的資金來源是家族捐贈,相較於公募基金會等其他類型的公益慈善機構而言,它不用向公眾、企業募集資金,因此也就更有能力與意願,自主靈活地去開展和探索一些引領性、示範性的創新項目和做法。這也正是家族基金會在社會上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家族型的基金會在社會創新領域通常發揮著非常重要的引擎作用。

“和的慈善基金會創始人何享健先生本身就是從小微鄉鎮企業打拼成為全球知名的跨國公司,對小微企業的困境也自然更能夠感同身受。”鄧國勝認為,在國內首次創新性設立小微企業抗疫幫扶基金,對於國內其他家族基金會等非公募基金會而言,具有重要的示範與啟迪。

“如何發現社會尚未被滿足、未被關注的迫切需求,如何發揮基金會的創新功能,這都是這些基金會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鄧國勝表示,隨著家族基金會的興起,未來它們將在中國社會治理進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