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背景下對全球化的反思

全球化正在面臨新冠疫情的考驗

橋本隆則

本文是頭條號《橋本看日本》的獨家文章,今日頭條享有獨家版權,未經允許轉載侵犯今日頭條版權權益,將受到法律追訴。歡迎把文章轉發到朋友圈。

意大利2月23日全國感染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已增至157例,並有3人死亡(截止發稿時,意大利感染人數超過31000人)。為防堵疫情擴散,意大利政府下令國內實施緊急狀態,也就是鎖國措施,這個措施可能持續數週,並且取消了所有比賽。與此同時,在烏克蘭,從武漢返回的烏克蘭人,以及一部分在烏克蘭的外國人坐車前往政府準備的營地隔離時,遭遇當地居民的襲擊,有人甚至放火燒車。在法國巴黎,中國經營的餐館門外被噴上了“新冠”,滾出去”的字眼,各種因新冠肺炎的引發的糾紛在全世界上演。




記得很久之前,曾經很熱衷玩微軟的《帝國時代》,這款遊戲的基本玩法是要求遊戲者控制一個文明從狩獵收集時代發展成一個龐大的鐵器帝國,然後再發展到熱兵器時代。為了確保勝利,遊戲者必須收集儘可能多的資源以生產新的單位、建築並研發更高級的科技。遊戲者可以在12個文明中任選一個進行遊戲,各個文明有著不同的屬性,如可以研發的科技不同,可使用的單位不同等。各個文明都有其獨特的科技,因此沒有一個文明可以研發出所有的科技。隨著時代的演進,玩家可以建造更高級的建築物、訓練更高級的軍事和經濟單位、研發更高級的科技,使自己的國家更強盛,筆者年輕的時候對這款遊戲愛不釋手。

遊戲總歸是遊戲,但是由這個遊戲產生的聯想很多,瑪雅文明為何會被滅絕?據說是由於西班牙人帶來的文明(病毒)對瑪雅文明的影響與破壞。《帝國時代》遊戲中,就算狩獵時代,對資源的保護理念還是貫穿其中,因為一棵樹被砍伐了,就不會長出新樹,資源的枯竭就會發生危機,對文明的生存有致命的危險。有時玩遊戲時,會派一個工人到最遠的地方去砍樹,這樣可以獲得其它文明的資源,保護自己的資源,也是保住了自己文明的延續。




世界如果不是全球化,會不會新冠病毒流傳就好一點呢?筆者想到了澳大利亞,這個距離歐亞大陸、幾千公里的海島,孤懸在大洋深處,這裡與世隔絕,這就保存了世界上最珍貴的考拉與袋鼠,因為不與其他大陸進行交流,這些生物才能保存下來,沒有受到疾病,災害的侵襲。當新冠病毒發生後,澳大利亞立刻把距離澳大利亞數千公里的聖誕島作為隔離緩衝區,只要來自疫區的人都要在這裡隔離,這個過渡區域保障了澳大利亞的文明不受疫情的影響。而日本與澳大利亞同樣是孤懸海外,但是隻是採取堵的辦法,沒有采取過渡區域的辦法,所以就讓“鑽石公主號”成為了細菌培養場地,而不是最初想的隔離滅菌。日本有幾百個海島,完全可以利用這些海島作為隔離區,日本就可以盡最大的可能避免受到疫病的影響。

關於黑死病(瘟疫)在歐洲的起源,在歐洲曾經長期流行著這樣一種說法,即它始於公元1347年10月從克里米亞駛回意大利西西里島墨西拿港的12艘。當年10月,西西里島的墨西拿港駛來了12艘從卡法逃來的船,而當這些船靠岸之後,岸上的人上船一看,卻看到了一個地獄般的景象。因為這12艘船上的多數船員竟然都已經死去,少數沒死的船員也都處在重病狀態,身上佈滿化膿流血的黑瘡。而西西里當局得報之後,立即命令這些船離港,但卻為時已晚,就在這些船在港內停靠的很短時間內,黑死病已經傳到了岸上,之後幾年在歐洲形成了這次曠世疫情。




黑死病進入歐洲之後,很快呈現出了一種非常奇怪的跳躍式爆發的景象。即它經常是在一座城市或者一處農村爆發數天之後,好像隔空傳送似的在幾百公里之外的另外一座城市或者農村爆發,所以它在很短時間內就傳遍的幾乎整個歐洲大陸。目前有兩種說法,瘟疫僅僅在歐洲流行,因為地理的阻隔沒有成為全世界的大爆發。

經歷了黑死病後,歐洲文明走上了另外一條不同的發展道路,或許是更加光明的道路,原來看起來非常艱難的社會轉型因為黑死病而突然變得順暢了。因而它不僅推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也促使天主教會的專制地位被打破,為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乃至啟蒙運動產生重要影響,從而改變了歐洲文明發展的方向。所以不管是歐洲瘟疫,還是之後的西班牙流感,在大的疫情之後都將會帶來社會的變革。

過去的疫情都會受限於地理條件,但現在空中有飛機,地下有鐵路,全球化深入進行中,新冠肺炎的出現,會不會引發全球性爆發?過去要走上數天,幾個星期,一個月的路,有了飛機幾個小時就到了,同時傳染病毒也可以在幾個小時內傳遍全世界。



當人類只考慮到了全球化的優點,卻對全球化的負面因素估計不足。本來澳大利亞是全世界對疫情作出迅速反應的國家,很早就對疫區來人員採取了限制措施,隔離地在距離澳大利亞數千公里的海上孤島,這樣最大限度地保護了澳大利亞本土的安全,並且來自疫區,以及“鑽石公主號”的美國人都要在軍事基地隔離,一切都是有條不紊,與日本政府的對應天壤之別。但是全球化下,澳大利亞要舉辦澳洲網球公開賽,以及F1汽車比賽,從世界各地會湧進無數的球迷,這樣也帶來了病毒,最終澳大利亞不得不取消了F1墨爾本站比賽。

筆者曾經學到過很多其他國家的防疫措施,不僅僅是這次新冠肺炎,如美國對防疫要求之嚴格是其他國家不能比擬,當局對進入美國港口的壓艙水也有嚴格的規定,壓艙水有的時候,船隻是來自疫區,被要求到達目的地港口前會放出,因為壓艙水中的生物會影響當地的生物系統。日本琵琶湖中的各種外來魚嚴重危險本地魚類的生長,哪裡來的,就是有人偷偷從國外帶來,在琵琶湖中放生。生物系統是閉環,如果外來生物進入,就將破壞這個閉環,讓生物系統成為開環,這是對生物的毀滅性打擊,所以全球化中,人,物。資金的流動加快,同時也伴隨各種風險。




全球化中的孤島還是存在,這些孤島是未來的勝者,還是敗者結果不明瞭。首先放眼世界很重要,但在高速的全球化中,是不是考慮要設立幾個安全閥,就像這次疫情暴發,如何阻斷疫情,保障全體,這是疫情之後需要考慮的事情。在我們尋求廣泛性(國際交流)的同時,一定還要保證自身在社會,經濟上的多樣性,特殊性,如果沒有這點,沒有了安全閥的全球化是危險的。意大利發生疫情後,申根國家討論關閉邊境,目的也是為了保護整個歐洲的安全。所以,生物多樣性不僅存在於自然界,也存在人類社會。如果僅僅存在一種社會,一種生物體系,萬一這個僅僅失去了,人類社會就要全部消失?新冠肺炎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啟示,現在也是從各方面檢討全球化的最好機會。

原名:新冠疫情背景下對全球化的反思

請關注橋本微信公眾號sinkanaoka 這裡有有趣 完全不一樣的大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