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今年全面消除劣Ⅴ類國省考地表水斷面

  3月13日,市汙染防治攻堅戰總指揮部發出2020年第1號令——《關於全市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命令》(以下簡稱“《命令》”),決定從當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咬定“藍天碧水淨土”的目標,消除劣Ⅴ類國省考地表水斷面,6個國考入海河流斷面達標率為100%,AQI達標率達到95%,PM2.5濃度控制在29微克/立方米或以下。

  業內人士表示,《命令》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汙染防治攻堅戰總指揮部總指揮長李貽偉,市委副書記、市長、市汙染防治攻堅戰總指揮部第一副總指揮長劉吉共同簽發,彰顯我市治汙工作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勇氣、攻城拔寨的拼勁,必將奪取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勝利,助力惠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和加快建設國內一流城市。

  ◆為何再次發佈《命令》?

  2個國考斷面水質仍未消除劣Ⅴ類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去年2月底,市汙染防治攻堅戰總指揮部發出2019年第1號令——《關於開展全面攻堅地表水不達標國考省考斷面行動的命令》,決定以淡水河紫溪、沙河河口2個國考和潼湖水赤崗村1個省考地表水斷面為重點,開展全面攻堅水環境突出問題專項行動。

  那麼,今年為什麼要再次發佈《命令》呢?

  對此,市汙染防治攻堅戰總指揮部有關負責人說,自2019年汙染防治攻堅第1號令發佈以來,全市形成聚力攻堅治汙的良好局面,一體化的系統治水格局基本形成,新建汙水管網和處理廠正在逐步形成現實能力,2019年全市地表水優良國考斷面增加1個(沙河河口),劣Ⅴ類斷面減少2個(吉隆河商貿城前、潼湖水赤崗村),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37個環境問題完成整治,全市建成區黑臭水體27個治理初見成效;大氣六項汙染物指標全面達標,細顆粒物(PM2.5)降至25微克/立方米;固體廢物處理能力加快補齊,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

  記者瞭解到,2020年我市汙染防治攻堅戰約束性指標考核目標是:AQI達標率達到95%,PM2.5濃度控制在29微克/立方米或以下;9個國省考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7.8%,消除劣Ⅴ類國省考地表水斷面;6個國考入海河流斷面達標率為100%。

  “通過一年的攻堅,成效明顯,但短板仍然存在。”該負責人坦言,對照省裡下達的目標,我市仍然存在差距。同時,我市仍有淡水河紫溪和淡澳河虎爪斷橋國考斷面未消除劣Ⅴ類,沙河河口、吉隆河商貿城前、潼湖水赤崗村等國省考斷面雖然基本實現了水質達標,但全面穩定達標還需努力鞏固提升,攻堅任務依然艱鉅。為了確保完成我市2020年汙染防治攻堅戰考核目標,市汙染防治攻堅戰總指揮部發出《命令》,決定從3月13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不獲勝利不收兵,堅決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決完成省委、省政府下達的任務。

  ◆如何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加快推進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精準實施生態補水

  記者梳理發現,在精準治汙方面,我市將突出打好碧水、藍天、淨土三大保衛戰,其中碧水保衛戰是重中之重。《命令》明確,今年要全面消除劣Ⅴ類斷面,全力以赴推進淡水河紫溪、淡澳河虎爪斷橋等2個斷面水質消除劣Ⅴ類,確保吉隆河商貿城前、潼湖水赤崗村等2個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加強優良水體達標攻堅,確保沙河河口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或以上。做好重點攻堅斷面區域問題管網排查工作,抓好有效管網收集利用,確保今年市區建成區城市生活汙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平均濃度達到80mg/L以上,生活汙水集中收集率提升6%,切實提高汙水處理設施的治汙減排能力。

  有專家指出,實施生態補水可有效改善河道水質。記者留意到,對比2019年《命令》,今年的《命令》增加了生態補水的內容。《命令》明確,精準實施生態補水,優化閘壩聯動調度,科學安排重汙染河流乾支流清淤。同時,精細化治理面源汙染,抓好農村雨汙分流和生活汙水治理,做好重點流域內綠色農業、水產養殖尾水治理示範工程。

  完成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

  在打贏藍天保衛戰方面,《命令》指出,以臭氧汙染聯合防控為核心,緊緊扭住氮氧化物(NOx)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減排這個“牛鼻子”,協同控制細顆粒物和臭氧汙染,重點做好冬春季節的細顆粒物和夏秋季的臭氧汙染防控,強化汙染天氣應對。加強全市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完成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建立VOCs重點企業綜合整治銷號制度,開展無組織排放和末端治理執法檢查。同時,全面實現公交車電動化,加大柴油車整治,依法劃定禁止冒黑煙等可視汙染物車輛行駛的區域,加強用車大戶管理,基本消滅黑煙車。

  在淨土保衛戰方面,到2020年底,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建立建設用地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不低於90%,完成全市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等工作,全市土壤環境綜合監管能力顯著提升,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切實提高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能力和現有設施運營管理水平,進一步加強固體廢物環境風險防控。

  今年完成覆蓋所有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證核發

  汙染企業做減法,綠色發展才能做加法。該負責人說,今年我市將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好生態環境,針對重點流域、涉VOCs企業、固體廢物等專項執法行動,定期開展部門聯合執法、區域交叉執法,持續保持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分類整治“散亂汙”企業,推動工業汙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堅決防止平時不作為、急時“一刀切”。構建以排汙許可製為核心的固定汙染源“一證式”環境管理格局,組織開展排汙許可清理整頓,到2020年完成覆蓋所有固定汙染源的排汙許可證核發工作。

  “全面開展汙染防治攻堅戰下沉督導”“實行最嚴格的汙染防治攻戰堅督察督導和科學的考核問責機制”“定期公佈全市及各縣(區)空氣和水環境質量狀況及排名”……《命令》還提出了一系列攻堅制度體系。其中監督考核方面明確,突出實績導向作用,考核結果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對因工作不力、履職缺位而未能完成目標任務的進行約談、通報批評,嚴肅追責問責,嚴格執行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

採寫:記者黃曉娜 通訊員惠環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