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狗跑425公里,救了全村人,這種奇蹟竟然是真事?編劇都不敢編

哈士奇,又稱二哈。

據說是上帝創造狼之前打的草稿……

蠢萌、智商不在線、拆家成了它的代名詞。

時不時還要上個熱搜。

是名副其實的網紅,人手必備的表情包。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在二哈變成現在這傻樣之前,可是西伯利亞雪橇犬

在90多年前,還憑著骨子裡自帶的堅持不懈和英勇果敢,用生命與時間賽跑,拯救了一個小鎮,近萬人的性命!

這就是真實發生過的“Great Race of Mercy”事件。

而且這事還被迪士尼拍成了電影——

多哥

Togo

不僅震撼,還催淚!

相信我,同樣處於疫情之下的你,看過這部“狗片”之後,不僅會刷新對二哈的認知,還會被感動得稀里嘩啦。

電影的主角是一隻叫做多哥的雪橇犬。

1925年,美國阿拉斯加州西部的一個小鎮——諾姆,白喉疫情突然爆發。

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種遙遠而陌生的疾病。

因為現在我國的新生兒都會接種白喉疫苗,以至於這種疾病在我國已經有十幾年沒出現過了。

但是,在一些國家,比如印尼,還是會經常出現白喉疫情。

哪怕是在最近的2017年,印尼多地爆發的白喉疫情,仍然造成近600人感染,數十人死亡。

更別說在醫療條件落後的90多年前了,可怕的疫情讓很多孩子命懸一線。

這種被稱為兒童殺手的傳染病,一旦控制不住,危及的可能是小鎮上近萬人的生命!

儘快注射抗毒血清是救命的唯一方法!

可在彼時,醫院儲備的所有血清都過期了。

離諾姆最近的有血清的醫院位於費爾班克斯市,儘管可以從這裡把血清送到裡諾姆稍近些的尼納納市,但距離仍然有將近1000公里那麼遠。

實際上,作為美國極地圈附近的極寒偏僻小鎮,哪怕是到了今天,也只有一條連接外界的公路。

那個時候就更別指望有什麼大巴車了。

加上天氣惡劣,阿拉斯加唯一一架飛機,因為過於老舊,根本沒法起飛。

大雪封山,堵住了所有出路,諾頓就如同與世隔絕一般。

一切迫在眉睫,又找不到可以突破的衝口,簡直不要太著急!

到底怎麼才能讓血清順利運輸?

唯一的方法,就是讓雪橇手帶著雪橇犬,在極寒天氣裡,穿越冰天雪地,用接力的方式把血清送過去。

可這樣做太冒險了!

先不說往返的距離太長,血清的保質期只有6天,生病的孩子們根本等不及!

光是零下40多度的氣溫,每小時80公里的風速,都無法保證雪橇手和雪橇犬的安全。

但為了拯救那些生命,即使風險再大也要搏一把。

艱鉅的任務落在的雪橇手塞帕拉頭上,他和他的雪橇犬團隊成了全鎮的希望。

因為這個團隊速度最快,已經連續三年,拿下當地雪橇比賽的冠軍。

可有件事卻讓塞帕拉陷入難以抉擇的局面。

作為這個隊伍裡的領頭犬,多哥當時已經12歲了(相當於人類的67歲)。

這麼一去,基本上就是送命!

可如果把多哥換成其他的狗,丟掉性命的很有可能就是塞帕拉了。

還不是因為多哥太厲害,轉發這個多哥,明年一定旺。

儘管如此,多哥卻毫不畏懼。

就這樣,他們迎著未知的危險,在暴風雪中踏上了征途!

一路上遇到的陷阱,堪比九九八十一難。

翻越雪山時,因為塞帕拉的判斷失誤,他們差點墜落懸崖。

當其他狗子都被嚇到發慌時,是多哥臨危不亂,帶領著它們一起扭轉局面,才終於脫離險境!

因為一般情況下,從諾姆到火車站打一個來回,雪橇隊需要25天。

所以市長決定用接力的方式運輸疫苗,可提前出發的塞帕拉並不知情。

兩個隊伍如果沒有成功接頭,後果不堪設想!

可越怕什麼越來什麼,這樣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拿到血清的雪橇隊,大聲呼喊失之交臂的塞帕拉,聲音卻被強烈的暴風雪吞沒,他根本就聽不到!

又一次,多哥察覺到了異樣,並迅速反應過來,最終讓兩個隊伍成功匯合,塞帕拉成功拿到血清。

為了節省時間,讓血清更快送達。

塞帕拉沒有聽從朋友的勸告繞路,而是選擇冒險橫穿結冰的海灣。

隨時可能破裂的冰面,稍不留神就會要了他們的命!

冰冷刺骨的海水隨時可能把他們捲入深不可測的漩渦。

好不容易看到陸地近在眼前,他們所處的冰塊卻成了“孤島”。

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塞帕拉把繩索綁在多哥身上,用力將它扔向對岸。

繃緊的繩索,受傷的前爪,仍然不顧一切奮力向上攀爬。

靠著多哥一隻狗的力量,竟然真的拖動了冰塊!

塞帕拉和其他雪橇犬向前一躍,終於安全著陸。

塞帕拉患上了雪盲症,在冰天雪地裡只能看到白茫茫的一片。

加上暴風雪肆虐,根本沒法判斷方向。

想到達下一個驛站,只能靠多哥領隊。

整個隊伍是否能活下來,擔子全都壓在多哥身上。

路上,塞帕拉在雪橇上昏睡過去。

等他醒過來,天已經黑了,雪橇隊也停了下來。

多哥趴在冰雪裡,閉著眼睛,看起來很累。

周圍卻根本看不到驛站的影子。

就在他以為一切就要在這裡結束時,不遠處傳來喬的呼喊。

原來,多哥已經把隊伍帶到驛站附近,也把血清送到下一個隊伍手中。

多哥又一次救了塞帕拉,整個雪橇隊都安全了,可它的腿卻受了傷。

電影裡,20個雪橇手,隊伍與隊伍之間接力,只用5天半就完成了一個往返,把血清送到了納姆,讓生病的孩子們得救。

塞帕拉和多哥所走的路,不僅是其中最長的425公里,也是最危險的部分!

能夠成功,靠的就是多哥骨子裡的那種堅持和勇敢!

(以上為真實照片:雪橇犬到達小鎮)

而它這股子勁兒,根本就是與生俱來的。

即使小時候因為是同齡幼犬裡最弱小的一隻,血統也不純,塞帕拉根本就看不上它。

說它就不是當雪橇犬的料。

哪怕多哥這個名字,也充滿了調笑的意味。

多哥來自日本海軍將領東鄉平八郎,他最大的成績是在馬海峽海戰中率領日本打敗沙俄海軍。

因為身材矮小,一直被嘲笑,諷刺他只會投機取巧。

不僅如此,多哥當年還非常能拆家……

籠子關不住它。

上了鎖的屋子也鎖不住它。

即使塞帕拉兩次試圖把它送走,它愣是衝破玻璃窗,又一次殺了回來。

就這麼臥在懸崖上,直愣愣地注視著塞帕拉和他的雪橇隊。

這執著的小眼神,擱誰誰受得了。

多哥日常最大的愛好,就是想盡一切辦法掙脫禁錮它的牢籠。

奮力奔跑找到塞帕拉,追上他的雪橇隊!

成功引起狗子們的注意,讓塞帕拉無計可施。

本來一開始塞帕拉真的很煩它,堅定地認為它當不了雪橇犬。

可這混世小魔王,一次又一次地出現,讓他無奈之下抱著讓多哥試試的想法,給它在隊伍裡整了個位置。

沒想到,一群老隊員之中,多哥竟然是跑得最快的。

這一試,就從後排試到了第一排。

至此,多哥終於得到了塞帕拉的認可。

從前被人看不上的狗子,憑著實力成功上位。

以至於後來成了塞帕拉隊伍裡必備的領隊,少了多哥感覺工作都不香了!

不得不說,多哥根本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送血清後迴歸的多哥,受了很重的傷。

塞帕拉也因此非常自責,認為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

可有的狗子似乎天生就是來創造奇蹟的。

這一次也不例外!多哥成功康復,又和以前一樣活蹦亂跳了。

沒有了冒著生命危險的艱鉅任務,它找到了新的工作。

成為了一名父親,帶了兩年的小狗。

直到16歲,多哥完成了它一輩子的使命。

但它的智力、耐力和勇氣,卻被永遠延續了下去(就是西伯利亞哈士奇啦~)。

而多哥的被存放在美國國家博物館。

1930年,美國養犬俱樂部正式認可了哈士奇這一犬種。

再後來,哈士奇走出極地,走向城市,以及更多國家。

後來關於二哈的故事,我們已經都知道了~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飾演多哥的狗子叫叫迪塞爾(Diesel),是多哥的曾孫。

為了紀念1925年雪橇犬們的英勇事蹟,從1973年開始,阿拉斯加每年都會舉行全世界最長距離——全程1850公里的艾迪特羅雪橇犬大賽,終點就設在諾姆。

電影裡,塞帕拉花了很長時間,長到幾乎是多哥的一生,他才明白,多哥並不是為雪橇活,而是為他而活。

可多哥卻只是看了一眼,就認定了這輩子都要跟這個人一起,保護他,為他付出所有,甚至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