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從親情、愛情、失業三重危機,看徐崢傳達的人文關懷

“我覺得喜劇應該不僅僅讓人笑,我覺得有淚水的喜劇才是一個真正的喜劇。”

正如徐崢導演所說,他的“囧”系列喜劇就是有淚水的喜劇。就像《囧媽》,在逗樂觀眾的同時,也會讓人內心會有很多觸動,因為我們看到了徐崢想要在影片中表達的人文關懷。


2019年全國電影票房超過640億,破100億僅用42天,保持了增長的勢頭。但是,縱觀近幾年國產電影的創作狀況,在票房火爆的背後,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那就是一味追求高票房、高上座率,卻忽略了電影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電影的人文關懷。徐崢導演卻在逆勢而為,在“囧”系列喜劇電影中充分表達了這種人文關懷,影片中充滿了對中產階級和小人物的關心,生動刻畫了他們面對親情、愛情和事業的人生窘境。在喜劇元素襯托下的人文關懷,讓觀眾在輕鬆中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感動。

《囧媽》是由徐崢執導,徐崢、袁泉、郭京飛等人主演的一部情感喜劇題材電影,這部電影傾注了導演對中產階級“中年危機”的人文關懷。影片講述了中產階級徐伊萬面臨著愛情危機和事業危機,焦頭爛額囧態百出,準備去美國卻沒有帶護照,反而意外地和母親盧小花坐上了開往俄羅斯的火車,開啟了一場母子6天6夜的旅程。

接下來,我將從“親情危機”“愛情危機”“事業危機”三個角度分析一下,導演徐崢所要表達的人文關懷


一、用“理解”融化親情危機

徐伊萬終於憋不住對母親盧小花的怨氣,他把自己心裡話說了出來。當談到自己的父親時,徐伊萬更說出是母親對父親管束太嚴,導致父親不自由不幸福內心壓抑,所以父親是被母親氣死的。面對兒子的這種指責,母親再也控住不住自己,扇了兒子一耳光後,將其推出車廂。

在兒子徐伊萬心裡,父親一定忍受著跟自己一樣的被管束,他對母親充滿憤慨,直到母子那次雪地的促膝長談,母親盧小花告訴了兒子心中的秘密。事實並不是兒子認為的那樣,父親當年整天酗酒,耍酒瘋還打母親,家裡的東西也被砸地亂七八糟,並不是母親當年告訴他的家裡遭賊,母親告訴他,她跟父親過得不幸福,很多次她都想一走了之,但是看到年幼的兒子就捨不得,最終決定這一輩就是為兒子而活,才堅持到現在。


最後,知道母親秘密的徐伊萬,投入母親的懷中哭了,他向母親道歉。後來他又拿出大白兔糖給自己的母親吃,他理解了自己的母親,他被母親的隱忍和付出感動。而此時,母親也理解了兒子,她意識到雖然徐伊萬是自己的兒子,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人生,她管兒子管多了,她也向兒子說出了對不起!

泰戈爾說過:“愛是理解的別名。 ”之前徐伊萬和盧小花母子之間的愛就是缺乏理解,他們都感覺自己是愛對方,他們根本沒有理解對方的感受。經過這場旅行,彼此敞開心扉地交流,他們都認識到,愛需要的是理解,他們用理解融化了親情危機。可以說,徐崢導演通過對徐伊萬和盧小花這一對母子的矛盾衝突的設置,充分表現瞭如今的“親情危機”。在這場旅行過程中矛盾衝突不斷升級,母子的親情也不斷加深,由充滿怨氣轉變為相互理解,這就是徐崢導演在面對親情危機方面所要表達的關切。


二、用“放下”考量愛情危機

妻子張璐給徐伊萬打了最後一個電話,她想用這個電話為他們的這段感情畫上一個句話,但是還是出現意外。“為了避免和你競爭,我一退再退,但你還是不肯放過我,我到底做錯什麼了?”面對妻子張璐的疑惑,徐伊萬向她表明了自己的內心,他告訴妻子:“我就是不想跟你離婚,不想跟你分開,我不想對這段感情放手。”可以看出,張伊萬面對自己的“愛情危機

”,他並沒有理性思考對策,而是選擇任性地堅守,導致兩個人過得都不快樂。

此時,妻子張璐是理智的,經過冷靜地思考,他決定放下這段感情,她向丈夫徐伊萬道出了自己的心聲“在這段婚姻裡我們都付出了很多,但是我們都失敗了”“我們是真心相愛過的,我們有過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但現在我們真的不可能了”。看到妻子的信息,徐伊萬抱頭痛哭,這種悲傷裡有對妻子的不捨,也有自責,最終他也選擇放下。徐伊萬在發給自己妻子信息中說道:

“我們總是在爭吵,可我們的出發點都是對彼此的愛,只不過這份愛是希望對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徐伊萬和張璐夫妻,選擇放下彼此,從而走出愛情危機。

作家亦舒說:“只要捨得放手,就可換回自由。” 在我看來,愛情危機中相互折磨的夫妻,捨得放手才是最好的選擇,放手之後會有更多的自由和快樂。徐崢導演一開始就將徐伊萬和張璐這對夫妻的愛情矛盾衝突升到最高級別,這讓觀眾一直為他們兩個揪著心。按照“囧”系列以往的思路,最終兩個人應該和好,會有一個圓滿的結局。但是,這次導演打破常規,給出了夫妻二人分手的結果,這就是一種人文關懷的體現,面對已經走到盡頭的婚姻,與其理想化的委曲求全,不如面對現實人性化地選擇放手。


三、用“從容”化解事業危機

“囧”系列的男主角作為中產階級的代表,給人的感覺就是緊張和浮躁,他們來去匆匆、面無表情,甚至有點脾氣暴躁,這正是事業焦灼的表現,面對自己的失業危機,他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就拿徐伊萬來說,在事業面前他不會顧及夫妻感情,他讓自己的表弟郭貼破壞妻子張璐的生意,試圖阻止妻子在海外創業。因為這批靠自己努力白手起家的中產階級,在事業危機面前都很脆弱,他們怕失去、怕輸,所以只要有一絲希望他們都會拼命折騰

在經過跟母親的俄羅斯之旅後,徐伊萬獲得了成長,他開始反思自己人生,在他看來,人生有些時候不需要太多的執著,而是需要從容。徐伊萬拿起那罐大白兔奶糖,微笑地走出家門,他要用一份簡單和純真從容地面對自己的事業危機。最終,徐伊萬退出與妻子的商業爭鬥,選擇成全了自己的妻子。

“願每一個人都像星星一樣安詳而從容地不斷沿著既定的目標走完自己的路程。”正如歌德所說,徐伊萬最終面對自己的事業顯得很從容,因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自己不要什麼,卸掉無謂的包袱,輕裝上陣才會活出人生的精彩。導演徐崢將電影的男主角帶上事業焦灼的色彩,也體現了他對事業危機的關注。

其實,從《人在囧途》玩具集團老闆李成功,到《泰囧》商業成功人士徐朗,再到《港囧》高級設計師徐來,最後到《囧媽》老闆徐伊萬,自始至終,演員和導演徐崢都在用這些具體的角色表達著對事業危機的關注,他用離奇的故事、誇張的語言和窘迫的表情架起這些典型的角色,向觀眾傳遞著自己的人文關懷。


“一個電影,不能讓觀眾笑完就忘,一定要有情感代入。”編劇束煥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喜劇要有對現實生活的反思及嘲諷,更要有對問題和危機的人文關懷。在徐崢導演“囧”系列裡,就體現了這種人文關懷,特別是在電影《囧媽》裡面更是體現徐崢導演對親情危機、愛情危機和事業危機的人文關懷。正是這種對現實人生寄予的深切關懷,給社會大多數的普通群體以心靈的撫慰,從內心深處真正打動觀眾,引起觀眾的共鳴。

徐崢曾經說過:“特別想讓故事的主人公在經歷了風景很優美,但是人的狀態很囧的旅途洗禮後,心靈得到淨化,到最後得到一種迴歸平和的心態。”在他的“囧”系列影片中,結局都是這種平和的迴歸,實現最終大團圓,這就體現了家庭至上的人文關懷。面對親情有了理解,面對愛情有了放下,面對事業有了從容,《

囧媽》的結局不僅是一種身體的迴歸,更是一種精神的迴歸,通過這種迴歸彼此都得到了自由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