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婚姻衝突”的4個致命傷害,你中招了嗎?

“在這個世界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掐死對方的想法。”

雖然這不一定是真理,但卻告訴我們婚姻生活中的困難。

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情,需要兩個人一起經營。

如果出現以下4個問題;處理不好,就會造成對婚姻致命的傷害!



1、不願意給另一半分享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

多人從小時候開始就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因為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曾被父母這樣教導:“收起你的眼淚”、“不準哭”。父母一次次在教我們掩飾情緒,逃避情緒,卻沒有教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那些負面情緒。

成年後,演變到婚姻生活中,為了不讓對方擔心,不想影響孩子,很多人不願對另一半袒露心扉,不願意將自己的情緒帶回家。本來還可以相互扶持,最後卻想了解而不得,最後各忙各事,各不相擾,相敬如“賓”。

如果同甘共苦的人都不可以與你分擔你的情緒感受,這個世界還有誰能分擔?

如果他無法把情緒和你分擔,總有一個人願意聽他傾訴,比如小三。所以啊,得對配偶說:“你還是把情緒帶回家吧!”

然而,把情緒講出來和把情緒發洩給另一半身上是兩回事。所以,能夠與另一半談論自己的情緒狀況,是思想成熟的表現。

2、你所謂的溝通,有時不過是操縱

剛剛結婚1年的小A,前幾天找到我,說丈夫總是抱怨自己“很難溝通”:

比如倆人說好去泰國度假,本來約定好等小A新項目結束後再定具體時間。那天傍晚,丈夫詢問她XX酒店如何,XX行程覺得怎樣,看似是在徵求她的意見,但後來說他已經買好了機票,安排好了具體行程,她只要按照他的計劃去做就行了!

當晚兩人大吵了一架,小A說,回到家他就像在工作中一樣,總是帶著一個目標,想盡一切辦法讓你同意,不行就先斬後奏。如果不同意,就說我很難勾通。

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某人很難溝通?因為你根本不是在溝通,只是打著溝通的旗號去操控而已。沒有人願意被操控,於是,你就會認為別人很難溝通。

最好的溝通方式是什麼?一致性溝通。

怎樣才是一致性溝通呢,首先,一致性溝通要碰觸自己的心,瞭解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慾望是什麼。比如丈夫回來晚了,妻子劈頭蓋臉大罵一通,“為什麼現在才回來,你能不能有點責任感!”

男說,“我為了工作要應酬,怎麼就沒責任感!”一場戰爭開始了……

當丈夫晚上回家很晚?妻子心裡的真實的感覺什麼是?焦慮,擔心,難受(無人分擔)。如果她這樣說,“你回來晚,我很擔心你,我覺得很焦慮”不評判,不指責,如果她繼續說出她的渴望,“我希望咱們能一起吃飯,以後陪陪我好嗎”

兩個人好好說話,婚姻才能幸福。

3、你佔有慾:讓對方喘不過氣

熱戀中的男女總希望二個人永遠不分開,分開一分鐘,便會瘋狂想念對方。於是,會想盡一切辦法把對方綁在身邊,總喜歡兩個人形影不離。

張小美上個月和結婚2年的丈夫離婚了,離婚原因竟然是她受不了他那發瘋式的佔有慾。下班後晚一分鐘回家,他的電話就會不停打來;公司聚會,和朋友聚餐,他都會用盡一切辦法查到你今天是在和誰約會。

一次次美其名曰這一切都是因為關心你,擔心你。事實上,就是自己的佔有慾在作祟,一次次剝奪對方的私人時間和空間。都說夫妻之間,最重要的是彼此信任,這樣24小時監督,談何信任?

猜疑是婚姻的癌症。聰明夫妻應該一起找一個巧妙的方式化解。被猜疑的一方要做好自已,猜疑的一方要多些信任與釋然,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忠誠,減少誤解,加強溝通,避免因為猜疑毀掉美好的感情和幸福的婚姻。

從心理學角度看,佔有慾強很多時候是因為缺乏安全感,亦或是自我價值感低造成的。希望對物品、對人宣示主權的方式去增加自己內心對這個人或物的擁有感。

可是,佔有慾太強,並不利於感情的維繫和升溫。如何應對佔有慾強的伴侶呢?以下幾個小貼士,或許會對你有所啟發:

1,要試著理解他,相信是愛讓他變得如此。

2,為他樹立信心,你是愛他的,但是,你同樣是需要自由的。

3,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幫助他一起,提升他的自我價值,例如,在他擅長的領域,協助他做出一些成績等等...


4、受害者心態:你要為我的犧牲負責!

閨蜜李小琴和她老公是在大學裡認識的,大一新生報到那一年,兩人便一見如故。畢業後,老公放心不下家鄉的母親,選擇回鄉發展,為了維護兩個人的感情,表妹放棄了大城市衣食無憂的生活,和他一起回了家鄉。

習慣了錦衣玉食的小琴,對於鄉間的生活非常不適應,加上男朋友三五天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兩個人的爭吵一天比一天嚴重。心想,自己放棄了那麼多,陪他回家鄉,犧牲了太多,他卻和自己爭論,實在太過分,幾次找我吐槽...

每次爭吵,小琴都會說自己為了他放棄了什麼什麼,覺得自己太可憐,太苦命了,一副受害者的模樣…一次又一次的抱怨,一個月後,相戀4年的男朋友終於和她提出了分手…

事實上,大家都知道,只要我們在抱怨,不管是口頭上的抱怨,還是心理無聲地抗議,多少都是受害者心態在作怪。

受害者心態如此不好,為什麼我們還是戒不掉?

街邊奔跑的孩子,摔倒後第一時間並不是爬起來,而是左瞧瞧右看看,有沒大人在身邊,然後才哇哇大哭。爸爸媽媽會將他抱起來,親他安慰他。

孩子多聰明,他知道受傷是獲得額外關注的好機會:我受傷,你就要為我做點什麼。受害多好,有人關注,有人關愛,有時做錯事了,還不用承擔責任。

人在幼年時學習的很多模式,伴隨著我們成長,受害者模式,就是其中的一個。

因為受害,所以要求對方付出。於是,將本該彼此一起共同承擔的工作和責任,習慣性託付給另一半,自己則選擇袖手旁觀。

可是,當另一半長期承擔所有事情單方面付出的時候,心理和身體承擔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當這個壓力無法承受時,結果將會給婿姻帶來毀滅性的傷害。



“婚姻最堅韌的紐帶不是孩子,不是金錢,而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長。”夫妻相處之道,“尊重而不放縱、關懷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導”

婚姻是一輛自行車,信任是前輪,寬容是後輪,溝通是鏈條,孩子則是中間那一個大大的三角架,至於溫情,是一隻小小的鈴鐺,在前行中給彼此一聲聲清脆的鈴聲。

願你,在最無助和軟弱時候,有他(她)托起你的下巴,扳直你的脊樑,令你堅強,並陪伴你左右,共同承受命運。那時候,你們之間除了愛,還有肝膽相照的義氣,不離不棄的默契,以及銘心刻骨的恩情。

婚姻是一個盒子,放進去的是愛,拿出來的就一定也會是愛,你放進去多少愛就一定能拿出來多少愛!

這個世界上沒有無法溝通的人,只是你沒有找到與他溝通的正確方式;這個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彼此不願意去改變的事實。

願每一位朋友在婚姻中懂得相知相愛。

願每一對伴侶都能夠相濡以沫,廝守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