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張槐蔭區的老照片,可能一半以上的你都沒見過



槐蔭區歷史悠久,據《左傳》記載:成公二年(前589),“師至於靡笄之下”。這裡的“靡笄”即是今天濟南西編組站附近的峨嵋山。

(1920年代由日本人繪製的老濟南城區圖。紅線左側為槐蔭區)

明代時,南大槐樹一帶人煙興旺,名曰盤龍莊,後改為大槐樹莊,清乾隆年間又分為南、北、中三個大槐樹莊。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濟南開闢商埠後,南、北、中三個大槐樹莊逐步成為城市居民區。1947年,它們分別改稱為南大槐樹街、北大槐樹街、中大槐樹街。

(1930年代《濟南城內商埠地圖》。摁圖片彈出高清大圖)

1955年,以槐樹命名的街巷較多的第六區改為槐蔭區。本期,小編選擇20張老照片,簡單回顧一下槐蔭區的過往。

01.

位於經五路324號山東省立醫院院內的仁和樓,該建築是山東省立醫院院內最老的樓。1897年,德國人在此創建了“萬國締盟博愛恤兵會醫院”,以便為修建膠濟鐵路的員工提供醫療服務,後被日本人竊據。現為山東省立醫院中心院區古建築。


02.

1910年(宣統二年),清政府向德國銀行借款,在濟南城西大槐樹莊興建“津浦鐵路局濟南機器廠”,下圖為舊時的“大槐樹機廠”大門。


03.

1917年,王盛三、季海泉在經三路緯七路與緯八路之間興建“商埠第一樓”,佔地

1.27公頃,內設雜貨、澡塘、煙館、賭場、飯莊等。


04.

1918年,濟南扶輪小學建立,後改名濟南鐵路職工子弟第一小學,現為濟南市崑崙小學。校址設在緯十二路東46號院內,下圖為學校1918年建校時的位置。


05.

1924年5月,東裕隆榨油廠在緯六路建立,資本10萬元,工人26名。


06.

1928年,日本間諜飛機拍攝的中國軍隊張莊飛行隊兵舍。


07.

1928年五三慘案時期,日軍在經四緯八設置的路障。盤查來往行人,不準行人通過。


08.

上世紀40年代,在濟南西郊機場登機的旅客。


09.

建國初期,鐵路大廠的搶修工人與“新中國號”機車。


10.

濟南機床二廠始建於1937年,是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十八羅漢”廠之一。下圖是二廠的老廠房。


11.

濟南鉛筆廠位於槐蔭區振興街,創辦於1950年,產品商標為“友愛牌”。


12.

上世紀50年代的明星電影院。


13.

濟南九中創建於1954年,這是1957年第一屆畢業生三級六班師生合影。


14.

濟南市兒童醫院始於1957年,1980年遷於現址。


15.

80年代的張莊機場大樓。(造型好似一架飛機)


16.

位於槐村街的濟南牙膏廠生產的“佳麗”牌曾經暢銷全國,80年代複合軟管技術一度在全國乃至世界領先。但在改革開放之後,它卻日漸沒落。


17.

1984年3月10日,濟南市環城公園建設工程正式動工,1986年9月竣工。這是參加勞動的槐蔭區指揮部。(張孝林攝)


18.

宏濟堂西號始建於1920年,位於濟南市經二小緯六路路口北側。根據經二路擴寬的需要,2008年5月6日開始,濟南將宏濟堂西號這座歷史建築先向北平移11.6米,旋轉3.8度後,北樓再向東平移15.4米,南樓向東平移16.25米,平移到新位置後,將樓體整體抬升0.4米,用了6天時間把樓體移動到預定位置,形成了今天所見的佈局。下圖為90年代的宏濟堂西號。


19.

90年代,濟南槐蔭出租車表彰會。

(圖源“齊魯壹點”)

20.

2003年8月8日夜間,位於經十路經七路交叉口的辛莊高架橋被拆除。當時,濟南流行一句笑話形容當時的辛莊高架橋。這個笑話是猜謎語的形式:濟南建設辛莊高架橋,要求打一國家名。謎底是這樣的,新加坡。意思是,濟南的立交橋,就是在平地上加了一道坡。可見當時的老百姓對立交橋的不滿。


更多槐蔭區老照片,盡在《槐蔭老照片》。


--END--

看完本文後請您分享出去,

讓更多的朋友瞭解槐蔭的歷史

鳴謝:

2.槐蔭區政協社文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