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Virgil Abloh:透過 14 年前的「Blog」來看他


Virgil Abloh 是一個擁有著眾多標籤的 Influencer,他可以是 Louis Vuitton 藝術總監、Off-White™ 主理人、DJ、建築師、藝術家… 除了這些比較正式的身份以外,他另一大影響力,在於對社交網絡的運用,讓他在千禧一代中頗受歡迎,人稱「社交大王」。

低頭族(辦正事) | Via Alex Majoli

在過去,我們對於一個品牌幕後的運作、設計師本人的生活幾乎沒有什麼特別的瞭解,最多可以通過媒體採訪或是傳記的形式來獲知,這種現象在近年大有改觀。Virgil Abloh 目前坐擁 510 萬 Instagram 粉絲,深知年輕人喜好的他,將自己的社交天賦運用得如火純青,為品牌以及個人帶來了驚人的收益。

論「如何運營自己的社交賬號?」 | Via Vogue

Virgil 十分擅長在現實中創造讓人想要分享到網絡上的話題,比如說在 LV 走秀上邀請 Lucien Clarke、A$AP Rocky、Kid Cudi 等等一些具有強烈社交屬性的 Influencer 參加,吸引網絡上強烈討論;同時自己在社交網絡上不斷向外界分享自己的生活、提前曝光單品、帶粉絲進入品牌幕後… 這些舉措現在也成為了各大品牌、設計師的日常營銷手段,簡單而有效。

左邊為 Benjamin Edgar,右邊為 Chuck Anderson | Via Instagram_@httpwwwthebrilliancedotcom

Virgil 的這種社交技能有可能是天生的,但更離不開他多年來在社交平臺上的磨練。在過去的十幾年中,Virgil 斷斷續續地在「THE BRILLIANCE!」這一網站上更新自己的動態。大部分讀者可能沒有聽過這個名字,這是一個私人的 Blog 網站,自 2005 年 3 月開始更新,至今正好 15 年的歷史。「THE BRILLIANCE!」並不像我們以前使用的新浪博客 —— 人人都可以註冊的社交平臺,在這 110 頁、1095 條 Blog 中,只有三個人有權利決定上面應該發些什麼:芝加哥藝術家 Chuck Anderson、產品設計師 Benjamin Edgar 以及我們的 Virgil Abloh。

一開始這個 Blog 僅由 Chuck 和 Benjamin 兩人發表一些自己覺得有意思、有啟發的事(就像是我們的《本週心水》欄目一樣),或者是採訪一些有趣的人;一年半的時間過去之後,Virgil 加入其中,組成了穩定的鐵三角模式,直到 2010 年進入了無限期的中止狀態。

三人至今還是經常見面的好友 | Via Instagram_@httpwwwthebrilliancedotcom

2013 年又再度開始更新,沒有想到的是,當時的 Twitter、Instagram 更加吸引人們的注意,所以「THE BRILLIANCE!」再度給自己「放了個假」;2017 年,三人在多次郵件、群聊、電話溝通之後,認為現在的網絡上缺少短小精悍的編輯內容,於是再度開工,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入「嘉賓寫手」,來保持創意的多樣性。在現在網絡越來越「快餐化」的情況下,「THE BRILLIANCE!」依然堅持 Blog,或者說是一個網站應有的運營方式,非常難得。不過在 2018 年,三人又停工了…

Virgil 在「THE BRILLIANCE!」中,積累了豐富的社交經驗。我們也跑去翻閱了一下 14 年前的 Virgil 都發了些什麼東西,他和我們一樣,會發一些很瑣碎的生活碎片:為了賺錢而努力、向大家分享最近在聽的音樂、吃了一頓高級餐、後悔沒有在 iPhone 發售前購入 Apple 的股票…

The good old days in 2009 | Via Tommy Ton

當然,我們的關注點不是 Virgil 的日常生活,而是他對於時尚的見解,早已在那時已經成型,這麼多年以來,他的準則、喜好、說話的方式幾乎沒有變過。今天透過 14 年前的 Blog,我們又得到了重新瞭解 Virgil Abloh 的機會。這一次我們不再根據手上僅有的零星線索去推斷他的目的,而是從他已達成的目標,回看這一切的起始點,想必對於大家來說也會是一個有意思的過程。


LV 粉絲的夢想成真

THE BRILLIANCE 在 Virgil 入職之際回憶 2005 年的採訪 | Via Instagram_@httpwwwthebrilliancedotcom

在 Virgil 的 Blog 中,我們可以找到多篇和 Louis Vuitton 相關的內容,他不停地在表達自己對 LV 的熱愛。雖然 Virgil 也示愛過很多其他牌子,但對於他今天的身份來說,這簡直是粉絲所能達成的最高成就了。在 2005 年以採訪嘉賓的身份亮相「THE BRILLIANCE!」的時候,被問到最喜歡的三個品牌,Virgil 脫口而出:「visvim、Louis Vuitton 和 Alife」

Virgil 在 LV 的第一場秀就復刻了文化意義深遠的 Millionaire 墨鏡 | Via Instagram_@virgilabloh

Virgil 在 Blog 上留下的痕跡,讓他在 LV 的一些動作都變得有跡可循。在 2007 年,LV 復刻了由 Marc Jacobs、Pharrell Williams 和 NIGO 共同設計的 Millionaire 墨鏡,並添加了三款新的配色,炒冷飯的行為讓 Virgil 在 Blog 上吐槽了一番「Ridiculous」,但還是表達了喜愛。隨後在 Virgil 入主 LV 的第一場走秀上,就再次設計這一墨鏡,帶來 1.1 Millionaire,迴歸到最 OG 的血紅色,形狀變得方正。也許這是他當年心裡 Millionaire 該有的樣子吧。

LV x Richard Prince 用一場激進的走秀征服 Virgil | Via Pinterest

擔任 LV 藝術總監近兩年的時間,Virgil 的設計受到了很多爭議,比如讓 LV 失去奢侈感、過於街頭,或是抄襲等等,他本人應該非常清楚大眾的看法,但他並沒有改變。關於這一點,Virgil 在 2007 年觀看 LV 走秀時有提到過:「奢侈品牌最大的價值就是品牌本身。儘管你可以用紅遍大江南北的 Monogram 包來賺足夠的錢,你仍然需要一些激進的設計,或者是讓人預想不到的做法。就算你受到了很多批評,但你要知道:這些產品不是為他們設計的,是為了推動時尚的發展。這個小模式值得很多品牌學習。」縱觀 Virgil 這些年的時裝設計師身份,充滿了爭議性,但是不可置否的是,他在推動著時尚前進,相信這句話對他的生涯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LV 首次推出白色 Damier 格紋單品時,Virgil 頂力稱讚 | Via Modern Notoriety

另外 Virgil 對於 LV 有著強烈的消費慾望,雖然與 Benjamin 一起寫了好幾個月的稿子,同在芝加哥卻從來沒有見過面,於是兩人相約一起去紐約 Shopping,到站放下行李之後就直奔 LV 店裡,一人買了一個 Wapity 小包,一直留存到了現在。Virgil 在看到村上隆和 LV 的合作之後,忍不住感嘆「這是我見過最山寨的 LV 了,而且要價 3,000 美元。」不過最後他還是入手了這款合作包…
十幾年前就已經規劃好的聯名之路

Via nss Magazine

Virgil 絕對是當下潮流界中聯名的一把好手,Nike、fragment design、IKEA、evian、Chrome Hearts、BYREDO 等等… 幾乎我們能想到的類別,他都曾涉及過。而他對這些聯名的設想,早在十幾年前,好像就有了清晰的規劃。

2006 年,Virgil 發帖大讚 Chrome Hearts 那種衝擊保守的態度,表示「我是 Chrome Hearts 的粉絲,因為他和我衣櫃裡的任何單品都衝突。… 我很欣賞他們圖案所呈現的態度以及品牌的整體方向。沒有太多品牌可以把橘色印花的橘色衛衣做好,但是如果是 Chrome Hearts,那就很適合了。」所以,我們在 2018 年 Off-White™ x Chrome Hearts 的聯名中,就看到了大量的橘色元素,算是對他 12 年前審美的一種回顧吧。

讓礦泉水變成人人都可以擁有的「藝術品」 | Via evian

在去年發售的 Off-White™ x evian 合作企劃引發了一波搶購熱,Virgil 通過特別的瓶身設計,讓礦泉水成為了「收藏品」。Virgil 在 Blog 中也多次對水瓶這一消費品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三年前的時候我還覺得透明霓虹色的水瓶很遜,但我現在居然只買這種 2 刀一瓶的水喝。… 我們都知道水的味道是一樣的,所以要從瓶身的設計和態度上來做區分。」這種觀點引出了 Virgil 的消費觀,也是他想要將藝術引入生活各個方面的一種表現。

雖然 Off-White™ 和 fragment design 的合作有些不盡人意… | Via Selfridges

21 世紀初正是日本潮流反哺全世界的鼎盛時代,像是 Kim Jones、Kanye West、Futura 等各行各業的人都受到了其強烈的影響。Virgil Abloh 也是其中之一,他曾在 Blog 上推薦讀者去東京旅遊,表示自己在東京的所見所聞都是大開眼界的。早在 2007 年 4 月 9 日,Virgil 與藤原浩會面,想必藤原浩也想不到眼前的這個建築學小夥子會在現在的時尚界擁有如此的影響力,雙方還一起聯名、共同加入 Nike 陣營… 除此之外,Virgil 受 fragment design 的影響,認識到了倉石一樹,Virgil 為他做了一個訪談:「能夠面對面和他聊天並且瞭解到他的動力來源、對 fragment design 的貢獻,是我的榮幸。」不知道現在的兩人是否有機會合作一把?


Off-White™ 現在所具備的特點來自於他本人的愛好

Helvetica 字體成為 Virgil 最大的標誌之一 | Via Luisaviaroma

在去年的時候我們曾為大家分析過 Off-White™ 中的 Pop Art 屬性,品牌慣用的 Helvetica 字體、大眾化的藝術符號等等,Virgil 都曾在 Blog 中提到過,在 10 年之後,將其運用在了 Off-White™ 身上。

Virgil 對字體的愛好從塗鴉開始,然後偶然間看到一個名叫 Typophile 的網站,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喜歡鑽研字體的使用方式,並且對任何東西的字體都有嚴格的要求。「字體讓人成癮。如果你喜歡設計,而且像我一樣是個字體新手,那要小心了,因為它是如此令人著迷且上癮。我現在開車轉悠的時候看這些標牌感覺都不一樣了。唸書的時候我不像那些書呆子一樣,隨身帶個素描本,但我現在動不動就在小票背面或者什麼紙上畫這些東西。…我在想有多少玩塗鴉的孩子喜歡藝術,字體和塗鴉其實是同一場遊戲裡的不同區域罷了。」字體對於 Virgil 來說,並不只是呈現文字的方式,更是一種藝術,這種對文字的執念,也成為了他的標誌。

Andy Warhol 的商業操作方式應該給 Virgil 帶來了不少啟發 | Via Public Delivery

談到 Pop Art 對 Virgil 的影響,自然少不了 Andy Warhol(Virgil 也無限次示愛村上隆,雙方合作多次)。在查看 Barneys New York 發來的訂閱郵件時,Virgil 仔細地閱讀了一篇有關於 Andy Warhol 的文章:「我可以肯定地說 Andy Warhol 從藝術的角度影響了我們這個時代。… 讀完之後我發現他著迷於商業,並且通過藝術、具有激勵性的方式擴展自己的品牌。」可能正是受這位波普大師的影響,Virgil 的品牌展現出了巨大的商業價值,同樣是通過藝術、具有激勵性的方式實現。
將自己作為消費者的視角帶入品牌

Virgil 也是從消費者一路走到了從業者的位置 | Via Stuart C. Wilson

我們在上文提到,Virgil Abloh 對於時尚界帶來的一大改變,是讓時裝品牌的臺前幕後變得更加透明,讓消費者有機會接觸到更多故事。這種觀念是 Virgil 過去以消費者角度觀察品牌時,所留下的一種「好奇心」,現在他身居高位,將這種習慣傳遞給了當代的年輕人。

Virgil 以各種方式公開自己創作背後的故事,影響了許多年輕人學習 | Via Nike

雖然一直以建築學生自居,Virgil 卻非常喜歡研究服裝行業的種種。在觀看過一部牛仔褲是如何製作的視頻之後,Virgil 分享道:「我們這個時代很酷的一點是,各個行業都變得更透明瞭。… 網上經常會有一些有學識的人分享給你 Levi’s 的歷史,或者是教孩子們認識什麼是 Selvedge(布邊)。」

這種「曝光時尚界」的想法來自於 Virgil 本人作為消費者時的好奇 | Via Gagosian

在看了 2007 年 LV 和 Marc Jacobs 紀錄片之後,Virgil 更是連連感嘆:「我們需要更多這種紀錄片!太多設計世界過於神秘,我不禁想到這種紀錄片會給多少人帶來啟發,當然也有可能會毀了一切。這些設計師、品牌看起來如此無法企及的部分原因就是我們不知道他們真正做了些什麼。」我們不知道 Virgil 看過多少這樣的紀錄片,但是想必通過這種方式,他了解到不少時尚行業運轉的方式、服裝設計師的工作,從而為今天身兼多職打下了基礎。而這種公開的透明性質,又映射在了他和他所負責品牌的社交網絡賬號之中。

想象著 Virgil Abloh 在 14 年前,坐在電腦前寫下這一篇篇 Blog 的樣子,他應該沒有預料到今天的自己會在這樣的一個位置上。不過 Virgil 能夠獲得今天成功絕非偶然,他認真地將自己每一個 idea 都盡力付諸實現,從 Blog 中也能看出他是一個非常有表達慾望的人,總能很好地將自己的想法傳遞給其他人,並起到激勵的作用。Virgil 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印證了他的信條:「The youth will always win.」,他也嘗試著用自己的影響力,讓下一代年輕人 win。

其實直到今天,Virgil 都還在更新著自己的 Blog,不過不再那麼主觀了,畢竟現在的他忙得不可開交。他會在 canary—yellow.com 上更新自己的作品、設計手稿、靈感來源、在聽的歌以及最近的日程等等… 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去 Follow 一下他的動態,會比 Instagram 上來的要更加詳細。

又或者,你也可以隨時記錄下自己的想法,14 年後再次回看,說不定會發現點什麼?